一种弧形吊挂柱安装辅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2711发布日期:2022-07-09 02:2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形吊挂柱安装辅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弧形吊挂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形吊挂柱安装辅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钢柱采用预埋螺栓或预埋板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原有结构接近连接,该连接方式致使钢柱进行吊装时,对齐吊装精度要求较高,还需人工进行校准,致使钢柱吊装难度大且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弧形吊挂柱安装辅助用装置的技术方案,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左部装置限位钢柱的左侧,而右部装置限位钢柱的右侧,从左右两侧同时限位钢柱,实现钢柱的精准就位,有效提高实际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操作性强,整体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弧形吊挂柱安装辅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部装置和右部装置,左部装置和右部装置相对设置,左部装置限位在钢柱的一侧,右部装置限位在钢柱的另一侧;通过左部装置限位钢柱的左侧,而右部装置限位钢柱的右侧,从左右两侧同时限位钢柱,实现钢柱的精准就位。
6.进一步,左部装置包括左弧形顶紧组件、左就位组件和千斤顶,左弧形顶紧组件与左就位组件可调节连接,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底座与左就位组件固定连接,千斤顶与左弧形顶紧组件相连接,通过千斤顶顶紧限位左弧形顶紧组件,左就位组件实现左部装置与已有构件之间的焊接固定,保证左部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固性,从而确保左弧形顶紧组件对钢柱左侧的限位作用,而且左弧形顶紧组件与左就位组件之间可调节连接,使得左弧形顶紧组件与左就位组件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使得左弧形顶紧组件可以配合千斤顶的顶紧作用进行适应性的移动,从而确保左弧形顶紧组件对钢柱的顶紧限位作用,保证钢柱精准就位后的结构稳固性和可靠性。
7.进一步,左弧形顶紧组件包括左顶紧板和左连接板,左顶紧板与左连接板固定连接,左就位组件包括左侧板,左侧板与左连接板一一对应贴附,左侧板和左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调节滑槽,第一螺栓杆通过调节滑槽横向贯穿左侧板和左连接板,且对应贴附的左侧板与左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夹紧螺母组限位固定在第一螺栓杆上,左顶紧板与左连接板之间焊接固定成整体,有效确保左顶紧板的整体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并且左连接板的数量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求设置多个左连接板以确保整体结构强度,而且左连接板的数量与左侧板的数量一一对应,对应的左连接板与左侧板之间对应贴附形成一组,并通过第一螺栓杆配合调节滑槽横向贯穿多组贴附的左连接板与左侧板,实现多组左连接板与左侧板之间连接,再通过第一夹紧螺母组将每组贴附的右连接板和右侧板夹紧初步限位固定在
第一螺栓杆上,从而使得多组贴附的左连接板和左侧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杆连接成整体,并通过第一夹紧螺母组保证实际的连接强度,有效保证整个左部装置的结构牢固性,并且由于调节滑槽具有一定的调节长度,通过拧松第一夹紧螺母组,移动第一螺栓杆在调节滑槽内的位置,使得左顶紧板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从而使得左顶紧板可以配合千斤顶的顶推实现移动,对左顶紧板与右顶紧板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的精准调节,从而确保对钢柱的顶紧限位作用,保证钢柱精准就位后的整体结构稳固性,提高安全性能。
8.进一步,左顶紧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弧段,第一导弧段朝向左连接板的方向弯曲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第一导弧段的设计使得左顶紧板的两侧往外扩张,从而有利于钢柱从边缘滑入到左顶紧板和右顶紧板之间,进行安装就位,使用操作方便简单。
9.进一步,左顶紧板上包裹卡接有左不锈钢板,设计巧妙合理,通过左不锈钢板的设计可以减少钢柱滑入时与左顶紧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便于钢柱的滑入就位,便于实际的操作。
10.进一步,右部装置包括右弧形顶紧组件和右就位组件,右弧形顶紧组件与右就位组件固定连接,右就位组件实现右部装置与已有构件之间的焊接固定,保证右部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固性,而右弧形顶紧组件配合左弧形顶紧组件将钢柱的左右两侧限位抵紧,实现钢柱的精准就位。
11.进一步,右弧形顶紧组件包括右顶紧板和右连接板,右顶紧板与右连接板固定连接,右就位组件包括右侧板,右侧板与右连接板一一对应贴附,右侧板和右连接板上均设置有穿孔,第二螺栓杆通过穿孔横向贯穿右侧板和右连接板,且对应贴附的右侧板与右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夹紧螺母组限位固定在第二螺栓杆上,右顶紧板与右连接板之间焊接固定成整体,有效确保右顶紧板的整体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并且右连接板的数量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求设置多个右连接板以确保整体结构强度,而且右连接板的数量与右侧板的数量一一对应,对应的右连接板与右侧板之间对应贴附形成一组,并通过第二螺栓杆配合穿孔横向贯穿多组贴附的右连接板与右侧板,实现多组右连接板与右侧板之间的连接,再通过第二夹紧螺母组将每组贴附的右连接板和右侧板夹紧固定在第二螺栓杆上,从而使得多组贴附的右连接板和右侧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杆连接成整体,并通过第二夹紧螺母组保证实际的连接强度,有效保证整个右部装置的结构牢固性,从而确保右部装置对钢柱右侧的限位支撑作用,提高整体操作安全性能,设计合理,拆装方便简单。
12.进一步,右顶紧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导弧段,第二导弧段朝向右连接板方向弯曲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第二导弧段的设计使得右顶紧板的两侧往外扩张,与第一导弧段相配合,从而更便于钢柱从边缘滑入到左顶紧板和右顶紧板之间,进行安装就位,使用操作方便简单。
13.进一步,右顶紧板上包裹卡接有右不锈钢板,右不锈钢板的设计可以减少钢柱滑入时与右顶紧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与左不锈钢板配合,更便于钢柱从左顶紧板与右顶紧板之间滑入定位,更便于实际的操作。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在钢柱吊装前,根据钢柱的尺寸及就位位置,将左就位组件和右就位组件焊接在已有构件上,实现左部装置和右部装置的安装固定,通过左部装置限位钢柱的左侧,而右部装置限位钢柱的右侧,从左右两侧同时限位钢柱,实现钢
柱的精准就位,并且左顶紧板可以配合千斤顶移动实现对钢柱的顶紧限位,有效确保钢柱就位后的精准性和结构稳固性,且在左顶紧板和右顶紧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翘曲的导弧段,使得左顶紧板和右顶紧板的两侧向外扩张,从而更有利于钢柱滑入到左顶紧板与右顶紧板之间,并且在左顶紧板和右顶紧板上均包裹卡接不锈钢板,使得左顶紧板、右顶紧板与钢柱的接触面为不锈钢板,使得钢柱从导弧段的边缘滑入时可以减少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更便于钢柱的滑入就位,便于实际的操作,有效提高整体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操作性强,整体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从而节约建筑成本。
16.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先将钢柱滑入到右顶紧板与临时固定的左顶紧板之间,在钢柱沿着导弧段的边缘滑入到整个装置的中部位置时,千斤顶启动,同时拧松第一夹紧螺母组,千斤顶顶推左顶紧板对钢柱进行精准位置调节,并将钢柱顶紧限位,再拧紧第一夹紧螺母组进行保压限位,提高操作安全性,并有效确保钢柱就位后的精准性和稳固性,使用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精准就位钢柱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精准就位钢柱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柱精准就位时左部装置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柱精准就位时右部装置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左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弧形顶紧组件、左就位组件和千斤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弧形顶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右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图10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顶紧组件与右就位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右弧形顶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左部装置;2-右部装置;3-钢柱;4-左弧形顶紧组件;5-左就位组件;6-千斤顶;7-左顶紧板;8-左连接板;9-左侧板;10-调节滑槽;11-第一螺栓杆;12-第一夹紧螺母组;13-第一导弧段;14-左不锈钢板;15-右弧形顶紧组件;16-右就位组件;17-右顶紧板;18-右连接板;19-右侧板;20-穿孔;21-第二螺栓杆;22-第二夹紧螺母组;23-第二导弧段;24-右不锈钢板;25-千斤顶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3.如图1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弧形吊挂柱安装辅助用装置,包括左部装置1和右部装置2,左部装置1和右部装置2相对设置,左部装置1限位在钢柱3的一侧,右部装置2限位在钢柱3的另一侧;通过左部装置1限位钢柱3的左侧,而右部装置2限位钢柱3的右侧,
从左右两侧同时限位钢柱3,实现钢柱3的精准就位。
34.左部装置1包括左弧形顶紧组件4、左就位组件5和千斤顶6,左弧形顶紧组件4与左就位组件5可调节连接,千斤顶6通过千斤顶底座25与左就位组件5固定连接,千斤顶6与左弧形顶紧组件4相连接,通过千斤顶6顶紧限位左弧形顶紧组件4,左就位组件5实现左部装置1与已有构件之间的焊接固定,保证左部装置1的整体结构稳固性,从而确保左弧形顶紧组件4对钢柱3左侧的限位作用,而且左弧形顶紧组件4与左就位组件5之间可调节连接,使得左弧形顶紧组件4与左就位组件5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使得左弧形顶紧组件4可以配合千斤顶6的顶紧作用进行适应性的移动,从而确保左弧形顶紧组件4对钢柱3的顶紧限位作用,保证钢柱3精准就位后的结构稳固性和可靠性。
35.左弧形顶紧组件4包括左顶紧板7和左连接板8,左顶紧板7与左连接板8固定连接,左就位组件5包括左侧板9,左侧板9与左连接板8一一对应贴附,左侧板9和左连接板8上均设置有调节滑槽10,第一螺栓杆11通过调节滑槽10横向贯穿左侧板9和左连接板8,且对应贴附的左侧板9与左连接板8之间通过第一夹紧螺母组12限位固定在第一螺栓杆11上,左顶紧板7与左连接板8之间焊接固定成整体,有效确保左顶紧板7的整体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并且左连接板8的数量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求设置多个左连接板8以确保整体结构强度,而且左连接板8的数量与左侧板9的数量一一对应,对应的左连接板8与左侧板9之间对应贴附形成一组,并通过第一螺栓杆11配合调节滑槽10横向贯穿多组贴附的左连接板8与左侧板9,实现多组左连接板8与左侧板9之间连接,再通过第一夹紧螺母组12将每组贴附的右连接板和右侧板夹紧初步限位固定在第一螺栓杆11上,从而使得多组贴附的左连接板8和左侧板9之间通过第一螺栓杆11连接成整体,并通过第一夹紧螺母组12保证实际的连接强度,有效保证整个左部装置1的结构牢固性,并且由于调节滑槽10具有一定的调节长度,通过拧松第一夹紧螺母组12,移动第一螺栓杆11在调节滑槽10内的位置,使得左顶紧板7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从而使得左顶紧板7可以配合千斤顶6的顶推实现移动,对左顶紧板7与右顶紧板17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的精准调节,从而确保对钢柱3的顶紧限位作用,保证钢柱3精准就位后的整体结构稳固性,提高安全性能。
36.左顶紧板7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弧段13,第一导弧段13朝向左连接板8的方向弯曲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第一导弧段13的设计使得左顶紧板7的两侧往外扩张,从而有利于钢柱3从边缘滑入到左顶紧板7和右顶紧板17之间,进行安装就位,使用操作方便简单。左顶紧板7上包裹卡接有左不锈钢板14,设计巧妙合理,通过左不锈钢板14的设计可以减少钢柱3滑入时与左顶紧板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便于钢柱3的滑入就位,便于实际的操作。
37.右部装置2包括右弧形顶紧组件15和右就位组件16,右弧形顶紧组件15与右就位组件16固定连接,右就位组件16实现右部装置2与已有构件之间的焊接固定,保证右部装置2的整体结构稳固性,而右弧形顶紧组件15配合左弧形顶紧组件4将钢柱3的左右两侧限位抵紧,实现钢柱3的精准就位。
38.右弧形顶紧组件15包括右顶紧板17和右连接板18,右顶紧板17与右连接板18固定连接,右就位组件16包括右侧板19,右侧板19与右连接板18一一对应贴附,右侧板19和右连接板18上均设置有穿孔20,第二螺栓杆21通过穿孔20横向贯穿右侧板19和右连接板18,且对应贴附的右侧板19与右连接板18之间通过第二夹紧螺母组22限位固定在第二螺栓杆21
上,右顶紧板17与右连接板18之间焊接固定成整体,有效确保右顶紧板17的整体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并且右连接板18的数量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求设置多个右连接板18以确保整体结构强度,而且右连接板18的数量与右侧板19的数量一一对应,对应的右连接板18与右侧板19之间对应贴附形成一组,并通过第二螺栓杆21配合穿孔20横向贯穿多组贴附的右连接板18与右侧板19,实现多组右连接板18与右侧板19之间的连接,再通过第二夹紧螺母组22将每组贴附的右连接板18和右侧板19夹紧固定在第二螺栓杆21上,从而使得多组贴附的右连接板18和右侧板19之间通过第二螺栓杆21连接成整体,并通过第二夹紧螺母组22保证实际的连接强度,有效保证整个右部装置2的结构牢固性,从而确保右部装置2对钢柱3右侧的限位支撑作用,提高整体操作安全性能,设计合理,拆装方便简单。
39.右顶紧板17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导弧段23,第二导弧段23朝向右连接板18方向弯曲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第二导弧段23的设计使得右顶紧板17的两侧往外扩张,与第一导弧段13相配合,从而更便于钢柱3从边缘滑入到左顶紧板7和右顶紧板17之间,进行安装就位,使用操作方便简单。右顶紧板17上包裹卡接有右不锈钢板24,右不锈钢板24的设计可以减少钢柱3滑入时与右顶紧板1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与左不锈钢板14配合,更便于钢柱3从左顶紧板7与右顶紧板17之间滑入定位,更便于实际的操作。
40.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在钢柱3吊装前,根据钢柱3的尺寸及就位位置,将左就位组件5和右就位组件16焊接在已有构件上,实现左部装置1和右部装置2的安装固定,通过左部装置1限位钢柱3的左侧,而右部装置2限位钢柱3的右侧,从左右两侧同时限位钢柱3,实现钢柱3的精准就位,并且左顶紧板7可以配合千斤顶6移动实现对钢柱3的顶紧限位,有效确保钢柱3就位后的精准性和结构稳固性,且在左顶紧板7和右顶紧板17的两侧均设置有翘曲的导弧段,使得左顶紧板7和右顶紧板17的两侧向外扩张,从而更有利于钢柱3滑入到左顶紧板7与右顶紧板17之间,并且在左顶紧板7和右顶紧板17上均包裹卡接不锈钢板,使得左顶紧板7、右顶紧板17与钢柱3的接触面为不锈钢板,使得钢柱3从导弧段的边缘滑入时可以减少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更便于钢柱3的滑入就位,便于实际的操作,有效提高整体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操作性强,整体拆卸方便,且可重复利用,从而节约建筑成本。
41.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先将钢柱3滑入到右顶紧板17与临时固定的左顶紧板7之间,在钢柱3沿着导弧段的边缘滑入到整个装置的中部位置时,千斤顶6启动,同时拧松第一夹紧螺母组12,千斤顶6顶推左顶紧板7对钢柱3进行精准位置调节,并将钢柱3顶紧限位,再拧紧第一夹紧螺母组12进行保压限位,提高操作安全性,并有效确保钢柱3就位后的精准性和稳固性,使用操作方便简单。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