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

文档序号:30186993发布日期:2022-05-30 19:2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夯土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


背景技术:

2.现役的的生土建筑中,有很大部分存在严重的抗震隐患,历次地震后的宏观调查表明:生土建筑抗震性能差,震害普遍严重,因此限制了生土建筑的传承和推广应用。而传统的生土结构建筑形式已经不满足村镇居民对抗震安全的要求,现有的一些技术,如内置铁丝网、钢丝网、钢筋对村镇生土建筑来说,造价高,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村镇不是很实用。而一些对墙体改进的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墙体的承载力,但受水平力作用下,墙体底部的开裂和损伤仍然严重,不能有效改善水平力作用下对底部的破坏。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以解决现有的生土建筑抗震性差,墙体底部开裂和损伤严重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包括毛石,所述毛石的顶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填充有水泥,所述水泥的内部设置有竹条,所述毛石的顶面设有矩形模板,所述矩形模板的内部开设有夯土槽,所述夯土槽的内部设有夯筑土,所述水泥的顶面与夯筑土的底面连接,所述夯筑土覆盖竹条。
6.优选地,所述竹条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交叉分布。
7.优选地,所述水泥的顶面与夯筑土的底面相互夯接。
8.优选地,所述夯筑土含有0.05%的麦秸秆和5%的水泥,其余为土。
9.优选地,所述矩形模板上方设置有倒料斗,所述倒料斗的顶面呈下陷状。
10.优选地,所述倒料斗的表面设有尼龙布或塑料布。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2.上述方案中,从实际应用层面看,我们需要一种环保、经济、并且有效提升生土建筑抗震性能的建造方法,而墙体掺入麦秸秆和水泥并底部内置竹篱笆,可以解决这一需求。
13.上述方案中,竹材具有良好的吸热、吸湿性能,并且是一种抗拉、抗压、抗弯强度好的纤维材料,在机理上能够很好地和夯土墙体结合应用,还能通过吸热加快水泥硬化。
14.上述方案中,加入水泥,可以改善其墙体的强度,加入麦秸秆可以提高墙体的延性,底部内置竹篱笆,可以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延性增强底部的抗剪能力。三者结合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石和竹条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模板与竹条的炸裂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夯筑土部分覆盖竹条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夯筑土即将覆盖竹条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倒料斗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0021]
1、毛石;2、矩形槽;3、水泥;4、竹条;5、矩形模板;6、夯土槽;7、夯筑土;8、倒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3]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4]
实施例一
[0025]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包括毛石1,毛石1的顶面开设有矩形槽2,矩形槽2的内部填充有水泥3,水泥3的内部设置有竹条4,毛石1的顶面设有矩形模板5,矩形模板5的内部开设有夯土槽6,夯土槽6的内部设有夯筑土7,水泥3的顶面与夯筑土7的底面连接,夯筑土7覆盖竹条4。
[0026]
其中,竹条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交叉分布。
[0027]
其中,水泥3的顶面与夯筑土7的底面相互夯接。
[0028]
具体的,矩形槽2的深度可为6-15厘米,竹条4之间的间隔为3厘米,竹条4的高度约为80厘米,水泥3与夯筑土7最终夯接成夯土墙,长为480厘米,宽为60厘米,高为350厘米。
[0029]
具体的,当设置第二层夯土时,可在模板下支撑一个支架,便于夯接第二层夯土。
[0030]
实施例二
[0031]
如图1-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夯筑土7含有0.05%的麦秸秆和5%的水泥,其余为土。
[0032]
实施例三
[0033]
如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增加了:矩形模板5上方设置有倒料斗8,倒料斗8的顶面呈下陷状,倒料斗8的表面设有尼龙布或塑料布。
[0034]
具体的,倒料斗8的形状类似为四棱柱减去四棱台,内部呈凹陷状,便于材料下落完全,避免浪费原材料。
[0035]
具体的,还可以将尼龙布或塑料布中间剪一个矩形洞,并包围在倒料斗8的1上方,从而节约材料,同时也避免弄脏倒料斗,便于下次使用。
[003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7]
该方案,从实际应用层面看,我们需要一种环保、经济、并且有效提升生土建筑抗震性能的建造方法,而墙体掺入麦秸秆和水泥并底部内置竹篱笆,可以解决这一需求。
[0038]
该方案,竹材具有良好的吸热、吸湿性能,并且是一种抗拉、抗压、抗弯强度好的纤维材料,在机理上能够很好地和夯土墙体结合应用,还能通过吸热加快水泥硬化。
[0039]
该方案,加入水泥,可以改善其墙体的强度,加入麦秸秆可以提高墙体的延性,底
部内置竹篱笆,可以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延性增强底部的抗剪能力。三者结合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
[0040]
该夯土墙经济实惠,抗压性良好,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石(1),所述毛石(1)的顶面开设有矩形槽(2),所述矩形槽(2)的内部填充有水泥(3),所述水泥(3)的内部设置有竹条(4),所述毛石(1)的顶面设有矩形模板(5),所述矩形模板(5)的内部开设有夯土槽(6),所述夯土槽(6)的内部设有夯筑土(7),所述水泥(3)的顶面与夯筑土(7)的底面连接,所述夯筑土(7)覆盖竹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条(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交叉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3)的顶面与夯筑土(7)的底面相互夯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模板(5)上方设置有倒料斗(8),所述倒料斗(8)的顶面呈下陷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斗(8)的表面设有尼龙布或塑料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内置竹篱笆夯土墙,具体涉及夯土墙技术领域,包括毛石,所述毛石的顶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填充有水泥,所述水泥的内部设置有竹条,所述毛石的顶面设有矩形模板,所述矩形模板的内部开设有夯土槽,所述夯土槽的内部设有夯筑土。上述方案中,竹材具有良好的吸热、吸湿性能,并且是一种抗拉、抗压、抗弯强度好的纤维材料,在机理上能够很好地和夯土墙体结合应用,还能通过吸热加快水泥硬化,加入水泥,可以改善其墙体的强度,加入麦秸秆可以提高墙体的延性,底部内置竹篱笆,可以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延性增强底部的抗剪能力。三者结合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和耗能能力。和耗能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鹏 虞庐松 王凯波 李子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