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3795发布日期:2022-06-25 02: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制主梁与平面外预制次梁应在现浇区段内进行有效连接。并且施工现场工人在次梁现浇段内向预制主梁预留底筋接驳器拧动多根次梁底部搭接筋时,操作界面异常狭小,不能将次梁底部搭接筋拧动到位,可能致使预制次梁端部结构性能薄弱,抗剪承载力不足,并且还有因预制构件成品保护不到位、生产和施工误差、工人正确操作意识薄弱等因素,存在预制次梁个别底筋并未以机械连接形式锚固入预制主梁内部的情况,无法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降低了次梁整体刚度和端部抗剪承载力,所述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因预制构件成品保护不到位、生产和施工误差、工人正确操作意识薄弱等因素,降低了次梁整体刚度和端部抗剪承载力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包括多根附加吊筋、两个预制次梁和预制主梁,所述附加吊筋由凸起部和两个平行部组成,所述凸起部位于预制主梁的上部叠合层内,两个平行部位于两个预制次梁的底部,所述凸起部和平行部组成倾斜角度为60
°

6.优选地,两个预制次梁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预制次梁底筋和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位于第一预制次梁底筋的两侧,所述附加吊筋和第一预制次梁底筋通过钢丝绑扎连接。
7.优选地,两个预制次梁的底部均连接有多个底部短筋,所述预制主梁的下端连接有和底部短筋对应的预留底筋接驳器,所述预留底筋接驳器和底部短筋连接,所述底部短筋和第二预制次梁底筋连接。
8.优选地,所述附加吊筋与所述现浇区段内第一预制次梁底筋采用相同规格的钢筋。
9.优选地,所述附加吊筋中部平直段长度为预制次梁宽度的一倍。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免去次梁非角部底部搭接筋需要拧入预留底筋接驳器内的操作。可有效优化次梁现浇段的底部纵筋的空间位置关系和保证现场施工质量,该装置可被现浇混凝土有效握裹,结合度高,增强了预制主梁与次梁连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结构强度。另外,作为预制主次梁机械连接困难时的补救和替代装置,加工和操作便捷,能在保证结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升该节点处的现场施工效
率。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预制主梁、2附加吊筋、3预制次梁、4第一预制次梁底筋、5预留底筋接驳器、6底部短筋、7第二预制次梁底筋。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17.参照图1-4,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包括多根附加吊筋2、两个预制次梁3和预制主梁1,附加吊筋2由凸起部和两个平行部组成,凸起部和平行部组成倾斜角度为60
°
,附加吊筋2的两端位于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两个平行部位于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其高度不应低于次梁底筋高度,且两者中心间距不应大于1.5倍的两者半径之和,附加吊筋2的中部位于预制主梁1的上部叠合层内,凸起部位于预制主梁1的上部叠合层内,应不影响预制主梁1上部纵筋的正常排布,附加吊筋2的中部倾斜角度为60
°
,附加吊筋2中部平直段长度为预制次梁3宽度的一倍,通过附加吊筋代替部分机械连接的装置,可满足多种尺寸规格的预制主次梁连接要求,附加吊筋2代替预制主梁1内的已被封堵、无法疏通的预留底筋接驳器5。
18.参照图1-4,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和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附加吊筋2与现浇区段内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采用相同规格的钢筋,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位于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的两侧,附加吊筋2和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通过钢丝绑扎连接,附加吊筋2、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和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数量过多时,可向结构设计建议采用“大直径,少根数”原则,合理优化附加吊筋2和次梁底筋的空间排布,附加吊筋2不得应用于替代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以机械连接方式锚固入预制主梁1。
19.参照图1-4,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均连接有多个底部短筋6,预制主梁1的下端连接有和底部短筋6对应的预留底筋接驳器5,预留底筋接驳器5和底部短筋6连接,底部短筋6和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连接,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采用现在重用方式连接,保证连接稳定,保证结构施工质量。
20.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将加工好的预制主梁1和两个预制次梁3放置在对应的位置后,先将多个附加吊筋2分别贯穿预制主梁1,同时通过钢丝绑扎连接在预制次梁3底部的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上,并且调整附加吊筋2和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之间的角度,调正为60
°
,之后工作人员通过预留底筋接驳器5和底部短筋6连接,并且将底部短筋6和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连接,可有效降低预制主梁的生产制作难度,有助于保障预制主梁的生产质量,提升预制构件生产制作效率、降低综合生产施工成本。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包括多根附加吊筋(2)、两个预制次梁(3)和预制主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吊筋(2)由凸起部和两个平行部组成,所述凸起部位于预制主梁(1)的上部叠合层内,两个平行部位于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所述凸起部和平行部组成倾斜角度为6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和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两个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位于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的两侧,所述附加吊筋(2)和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通过钢丝绑扎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预制次梁(3)的底部均连接有多个底部短筋(6),所述预制主梁(1)的下端连接有和底部短筋(6)对应的预留底筋接驳器(5),所述预留底筋接驳器(5)和底部短筋(6)连接,所述底部短筋(6)和第二预制次梁底筋(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吊筋(2)与所述现浇段内第一预制次梁底筋(4)采用相同规格的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吊筋(2)中部平直段长度为预制次梁(3)宽度的一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主次梁现浇段内搭接次梁底筋的加强装置,包括多根附加吊筋、两个预制次梁和预制主梁,所述附加吊筋由凸起部和两个平行部组成,所述凸起部位于预制主梁的上部叠合层内,两个平行部位于两个预制次梁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可被现浇混凝土有效握裹,结合度高,增强了预制主梁与次梁连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结构强度。另外,作为预制主次梁机械连接困难时的补救和替代装置,加工和操作便捷,能在保证结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升该节点处的现场施工效率。提升该节点处的现场施工效率。提升该节点处的现场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柳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6/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