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6659发布日期:2022-07-13 07:4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


背景技术:

2.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物外立面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充分提高建筑的实际作用与效用的发挥,而且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势。单元式幕墙作为幕墙系统中众多结构类型的一种,因其独特的优势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常见的有全玻璃式、点支式、构件式、单元式等幕墙结构体系,而单元式幕墙可在工厂进行加工制作,并把玻璃、铝料以及其他材料部件在工厂内组装检查,易于在工厂内进行检查,有利于保证多元化的整体质量,提高工业化程度,具有较高的精度,现场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3.传统的单元幕墙由玻璃、横企料组成,企料作为单元之间的传力构件,将风荷载和自重等其他荷载传递到预埋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构件。然而现有的玻璃幕墙存在以下缺陷:
4.(1)仅仅采用码件将主体结构固定在支座上,使得支座需要单独承受单元幕墙的风荷载和自重,导致幕墙结构不稳定。
5.(2)企料使用面积大,对铝料的需求高,不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不仅可以分散荷载,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减少了企料的使用面积,节省了铝料的使用,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包括若干个拼接单元,相邻所述拼接单元扣合相连,所述拼接单元包括层间小单元、见光位单元、两个主体支座和企料;
9.所述层间小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料和第一底横料固定相连;
10.所述见光位单元设置在所述层间小单元下方,所述见光位单元的上端与第二水槽料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水槽料与所述第一底横料扣合相连,所述见光位单元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横料;
11.所述企料设置在所述层间小单元的内侧,所述企料的两端别与所述第一水槽料和所述第一底横料固定相连;
12.两所述主体支座上下平行设置在所述企料的内侧,上侧所述主体支座通过至少一个自重码与所述企料固定相连,下侧所述主体支座通过至少一个风压码与所述第二水槽料固定相连。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槽料为双腔水槽料。
14.进一步地,所述自重码的数量为2个。
15.进一步地,所述风压码的数量为2个。
16.进一步地,所述拼接单元下部的所述第一底横料与相邻所述拼接单元上部的所述第一水槽料扣合相连。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设置有两主体支座,层间小单元通过第一底横料承担其自重和一部分风荷载,再通过自重码将自重和风载荷传递至主体支座上;见光位单元的风荷载通过风压码传递至另一主体支座上,自重传递到层间小单元的第一水槽料上,通过设置两主体支座可减少每个支座上的载荷,结构更加稳定。
19.(2)企料设置在第一水槽料和第一底横料之间,见光位单元无需企料固定,因此极大地减少了企料的使用面积,节省了铝料的使用,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
20.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分散荷载,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减少了企料的使用面积,节省了铝料的使用,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层间小单元;2、见光位单元;3、自重码;4、风压码;5、主体支座;6、第一水槽料;7、第一底横料;8、第二水槽料;9、企料;10、第二底横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如图1所示,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包括若干个拼接单元,相邻拼接单元扣合相连,拼接单元包括层间小单元1、见光位单元2、两个主体支座5和企料9。
25.层间小单元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料6和第一底横料7固定相连。
26.见光位单元2设置在层间小单元1下方,见光位单元2的上端与第二水槽料8固定相连,第二水槽料8与第一底横料7扣合相连,见光位单元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横料10。
27.企料9设置在层间小单元1的内侧,企料9的两端别与第一水槽料6和第一底横料7固定相连。
28.两主体支座5上下平行设置在企料9的内侧,上侧主体支座5通过至少一个自重码3与企料9固定相连,下侧主体支座5通过至少一个风压码4与第二水槽料8固定相连。
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水槽料6为双腔水槽料,双腔水槽料拥有两个内腔可以用来抵抗相应的自重变形,可以承担较大的水平荷载和自重荷载。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自重码3的数量为2个,两个自重码3前后平行设置,从而提高企料9与对应主体支座5的连接稳固性。
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风压码4的数量为2个,两个风压码4前后平行设置,从而提高见光位单元2与对应主体支座5的连接稳固性。
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拼接单元下部的第一底横料7与相邻拼接单元上部的第一水槽料6扣合相连,使得见光位单元2上端与对应拼接单元的第一底横料7扣合相连,见光位单元2下端与相连拼接单元的第一水槽料6扣合相连,不需要通过企料9固定见光位单元2,
结构稳定。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4.层间小单元1上的第一水槽料6通过与之相连的第一底横料7(上侧拼接单元的第一底横料7)承担见光位单元2的自重和一部分风荷载,并传递给与层间小单元1相连的企料9上,再通过自重码3传递到上侧主体支座5上。层间小单元1上的第一底横料7主要承担层间小单元1上的自重和部分风压,并传递给企料9再传递给自重码3。
35.见光位单元2的自重全部通过第二底横料10传递给层间小单元1上的水槽料上,见光位单元2的风荷载通过第二水槽料8上的风压码4传递到主体支座5上,自重传递到层间小单元1的第一水槽料6上,故此,见光位单元2不需要企料9固定。
36.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拼接单元,相邻所述拼接单元扣合相连,所述拼接单元包括层间小单元、见光位单元、两个主体支座和企料;所述层间小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料和第一底横料固定相连;所述见光位单元设置在所述层间小单元下方,所述见光位单元的上端与第二水槽料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水槽料与所述第一底横料扣合相连,所述见光位单元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横料;所述企料设置在所述层间小单元的内侧,所述企料的两端别与所述第一水槽料和所述第一底横料固定相连;两所述主体支座上下平行设置在所述企料的内侧,上侧所述主体支座通过至少一个自重码与所述企料固定相连,下侧所述主体支座通过至少一个风压码与所述第二水槽料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料为双腔水槽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码的数量为2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码的数量为2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单元下部的所述第一底横料与相邻所述拼接单元上部的所述第一水槽料扣合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支座内扣式单元幕墙,包括若干个拼接单元,相邻拼接单元扣合相连,拼接单元包括层间小单元、见光位单元、两个主体支座和企料,层间小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料和第一底横料固定相连,见光位单元的上端与第二水槽料固定相连,第二水槽料与第一底横料扣合相连,企料设置在层间小单元的内侧,企料的两端别与第一水槽料和第一底横料固定相连,上侧主体支座通过至少一个自重码与企料固定相连,下侧主体支座通过至少一个风压码与第二水槽料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分散荷载,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减少了企料的使用面积,节省了铝料的使用,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玻璃幕墙外立面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婉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远东幕墙(珠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1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