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3860发布日期:2022-08-20 04:0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


背景技术:

2.根据专利202121747936.2可知,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包括h型钢立柱,所述h型钢立柱包括中间钢板和侧方钢板,所述侧方钢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板总成,所述滑板总成包括主滑板和侧滑板,所述滑板总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轨道安装板,所述轨道安装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辅助加强板。通过h型钢立柱、滑板总成、锁紧侧板和锁紧块总成的配合设置,使该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具备了可拆卸进而便于运输的效果,通过滑板总成、锁紧侧板、锁紧块总成和锁紧螺栓螺母的配合设置,使该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具备了便于安装轨道且便于调整轨道高度的效果。
3.目前,现有的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不能对螺纹孔和固定螺栓之间注入润滑油,固定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生锈而容易导致不能从螺纹孔的内部拧出,降低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包括纵梁,所述纵梁通过加强支撑板连接有横梁,所述纵梁和横梁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加强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上设置有漏油孔、限位孔、通槽和橡胶储油球,所述漏油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螺栓左端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固定螺栓的内部相通,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固定螺栓右端的上方,所述橡胶储油球密封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栓的右端,所述通槽位于所述固定螺栓右端的内部,所述限位孔的内部有密封销,所述密封销嵌合在所述限位孔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通槽的内部密封连接,所述通槽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栓的左端相通,所述通槽的右端与所述橡胶储油球的内部相通,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加强支撑板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通孔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孔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纵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撑板的左表面。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7.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油孔、限位孔、通槽、橡胶储油球和密封销的结合,有效的实现了对螺纹孔和固定螺栓之间注入润滑油,避免了固定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生锈而导致不能从螺纹孔的内部拧出,提高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的主视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的剖视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的固定螺栓剖视图。
12.图中:纵梁1、加强支撑板2、横梁3、螺纹孔4、通孔5、固定螺栓6、漏油孔7、限位孔8、通槽9、橡胶储油球10、密封销11。
具体实施方式
13.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包括纵梁1,所述纵梁1通过加强支撑板2连接有横梁3,所述纵梁1和横梁3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4,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内部设置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6,所述固定螺栓6上设置有漏油孔7、限位孔8、通槽9和橡胶储油球10,所述漏油孔7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螺栓6左端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固定螺栓6的内部相通,所述限位孔8位于所述固定螺栓6右端的上方,所述橡胶储油球10密封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栓6的右端,所述通槽9位于所述固定螺栓6右端的内部,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有密封销11,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漏油孔7、限位孔8、通槽9、橡胶储油球10和密封销11的结合,当固定螺栓6出现生锈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密封销11从通槽9的内部抽出,再挤压橡胶储油球10,这时橡胶储油球10内部的润滑油会进入到通槽9的内部,再由漏油孔7流入到螺纹孔4的内部,然后操作人员再对固定螺栓6进行拆卸,有效的实现了对螺纹孔4和固定螺栓6之间注入润滑油,避免了固定螺栓6与螺纹孔4之间生锈而导致不能从螺纹孔4的内部拧出,提高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
14.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密封销11嵌合在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通槽9的内部密封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方便让密封销11插在通槽9的内部,以至于对通槽9进行密封。
1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通槽9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栓6的左端相通,所述通槽9的右端与所述橡胶储油球10的内部相通,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方便让橡胶储油球10内部的润滑油通过通槽9输送到固定螺栓6的内部。
16.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通孔5贯穿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螺纹孔4的位置相对应,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方便让固定螺栓6安装在通孔5和螺纹孔4的内部。
17.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固定螺栓6穿过所述通孔5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孔4的内部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固定螺栓6与螺纹孔4拆装时的便捷性。
18.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横梁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上表面,所述纵梁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左表面,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横梁3与纵梁1之间的牢固性。
19.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包括纵梁1、加强支撑板2、横梁3、螺纹孔4、通孔5、固定螺栓6、漏油孔7、限位孔8、通槽9、橡胶储油球10、密封销11等部
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监控电脑和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在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使用的时候,通过漏油孔7、限位孔8、通槽9、橡胶储油球10和密封销11的结合,当固定螺栓6出现生锈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密封销11从通槽9的内部抽出,再挤压橡胶储油球10,这时橡胶储油球10内部的润滑油会进入到通槽9的内部,再由漏油孔7流入到螺纹孔4的内部,然后操作人员再对固定螺栓6进行拆卸,有效的实现了对螺纹孔4和固定螺栓6之间注入润滑油,避免了固定螺栓6与螺纹孔4之间生锈而导致不能从螺纹孔4的内部拧出,提高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包括纵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通过加强支撑板(2)连接有横梁(3),所述纵梁(1)和横梁(3)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4),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内部设置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6),所述固定螺栓(6)上设置有漏油孔(7)、限位孔(8)、通槽(9)和橡胶储油球(10),所述漏油孔(7)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螺栓(6)左端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固定螺栓(6)的内部相通,所述限位孔(8)位于所述固定螺栓(6)右端的上方,所述橡胶储油球(10)密封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栓(6)的右端,所述通槽(9)位于所述固定螺栓(6)右端的内部,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有密封销(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销(11)嵌合在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通槽(9)的内部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9)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栓(6)的左端相通,所述通槽(9)的右端与所述橡胶储油球(10)的内部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贯穿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螺纹孔(4)的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6)穿过所述通孔(5)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孔(4)的内部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上表面,所述纵梁(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撑板(2)的左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衔接处加强的建筑钢结构,其结构包括纵梁,所述纵梁通过加强支撑板连接有横梁,所述纵梁和横梁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加强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上设置有漏油孔、限位孔、通槽和橡胶储油球,所述漏油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固定螺栓左端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固定螺栓的内部相通,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固定螺栓右端的上方,所述橡胶储油球密封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栓的右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螺纹孔和固定螺栓之间注入润滑油,避免了固定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生锈而导致不能从螺纹孔的内部拧出,提高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高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高了建筑钢结构在拆装时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华金钢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8
技术公布日:2022/8/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