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2.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积极倡导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则为其中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3.现有后浇整体式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是将预制梁底部受力筋锚固于节点核心区,而不是将左右两边预制梁受力筋连接起来。
4.这种节点形式存在梁底受力筋锚固长度不足、左右梁底受力筋在节点区不连续、节点受力性能发生改变、节点质量不易得到保证等关键技术难题,且普通混凝土抗拉能力比较弱,节点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破坏。以上种种问题限制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及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现场施工效率高、节点牢固。
6.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7.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上柱、预制混凝土下柱、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连接钢板;
8.所述预制混凝土上柱底部一圈预埋有多个灌浆套筒,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内一圈设有多个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外伸插入到上柱预埋灌浆套筒之内,并和预制混凝土上柱内的预制混凝土上柱受力筋连接;
9.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上表面设有连接钢板,所述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分别设置在连接钢板的左右两侧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底部分别外伸的设有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外伸至连接钢板,并焊接在连接钢板的前后两侧;
10.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的内侧端部留有键槽。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2.(1)能够让装配式节点受力性能更加接近于现浇混凝土节点: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预制装配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能够更加接近于现浇节点,现浇节点一般柱左右两端梁底部受力筋是贯通布置的,而后浇装配式节点一般预制梁底部受力筋都是在节点区断开,而采用该实用新型专利,将预制梁底部受力筋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于连接钢板上,使得其受力性能更加接近于现浇节点;
13.(2)左右两边预制梁底部受力筋共同受力:本实用新型节点预制梁底受力筋在节
点区焊接于连接钢板,使得柱两边的预制梁底部受力筋能够共同受力;
14.(3)便于与其他构件之间的连接:在预制梁顶部可以根据需要留设叠合层,并与梁与板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预制梁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连接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预制混凝土上柱11,预制混凝土下柱12,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连接钢板3,预制混凝土上柱受力筋111,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121,灌浆套筒112,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11,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21,叠合层212,键槽213。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20.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连接构造,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现场梁、柱、板连接。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上柱11、预制混凝土下柱12、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连接钢板3;
22.所述预制混凝土上柱11底部一圈预埋有多个灌浆套筒112,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12内一圈设有多个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121,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121外伸出一段长度,并且外伸钢筋插入到上柱预埋灌浆套筒112之内,并和预制混凝土上柱11内的预制混凝土上柱受力筋111一一连接;
23.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12上表面设有连接钢板3,连接钢板3设在一圈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121内。
24.所述连接钢板3的上表面焊有多个等间隔布置的钢筋31,并且焊接钢筋31的根数与预制梁底部受力筋根数相对应;
25.所述的焊有钢筋31的连接钢板3放置在预制混凝土下柱12的上表面;
26.所述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分别设置在连接钢板3的左右两侧,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底部分别外伸的设有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21,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21外伸至连接钢板3,并分别焊接连接钢板3前后两侧,具体的焊接在钢筋31的两侧,预制梁受力筋在节点区通过连接钢板实现焊接连接一起,可以使得柱两边梁能够实现共同受力,使节点的受力更加接近于现浇结构,能够提高节点受力性能。
27.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上部均设有箍筋作为叠合层212,以便于预制梁与板之间的牢固连接。
28.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的内侧端部留有键槽
213。
29.浇筑时,将中间的节点区、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内侧的叠合层212和键槽213、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121浇筑混凝土实现梁柱之间的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连接构造,预制柱与预制梁的连接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的形式进行连接,在拼装时,只需要将预制梁搁置在预制牛腿柱上,通过预先留设的孔道穿入预应力筋,一端锚固,另一端张拉,实现梁柱节点的连接。在预制梁的上部根据需要留设叠合层,便于梁与板之间的连接。采用该节点可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简化施工,降低造价,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
31.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1.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上柱(11)、预制混凝土下柱(12)、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连接钢板;所述预制混凝土上柱(11)底部一圈预埋有多个灌浆套筒(112),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12)内一圈设有多个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121)外伸插入到上柱预埋灌浆套筒(112)之内,并和预制混凝土上柱(11)内的预制混凝土上柱受力筋(111)连接;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12)上表面设有连接钢板,所述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分别设置在连接钢板(3)的左右两侧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底部分别外伸的设有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21),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21)外伸至连接钢板,并焊接在连接钢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的内侧端部留有键槽(2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3)的上表面焊有多个钢筋(31),第一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21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梁受力筋焊接在钢筋(3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31)等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22)上部均设有用于与板连接的叠合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层、键槽和节点区通过混凝土浇筑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浇整体式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上柱、预制混凝土下柱、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连接钢板;预制混凝土上柱底部预埋有多个灌浆套筒,预制混凝土下柱内设有多个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预制混凝土下柱受力筋外伸插入到上柱预埋灌浆套筒之内,并和预制混凝土上柱内的预制混凝土上柱受力筋连接;预制混凝土下柱上表面设有连接钢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分别设置在连接钢板的左右两侧;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底部分别设有外伸的受力筋,受力筋外伸至连接钢板,并焊接在连接钢板对应钢筋左右两侧;第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的内侧端部留有键槽。该节点构造简单、拼装方便。拼装方便。拼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兵 徐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