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2848发布日期:2022-08-24 10:4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


背景技术:

2.张拉结构的施工技术还需要注意结构的其他荷载施加过程,在后续的结构施工过程中,如屋面荷载、悬挂荷载的施加步骤和方法,要尽量保证比较均匀、对称、匀速地施工,避免出现过大的集中荷载。但是,现有技术得钢拉杆的张拉装置设置比较单一,张拉力忽重忽轻,张拉并不平稳,容易损坏钢拉杆,导致设备使用难以长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得钢拉杆的张拉装置设置比较单一,张拉力忽重忽轻,张拉并不平稳,容易损坏钢拉杆,导致设备使用难以长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包括:左张拉螺杆、右张拉螺杆、下工装、千斤顶和上工装;
5.下工装,安装在钢拉杆的下部,所述下工装与钢拉杆之间相垂直设置;
6.上工装,安装在钢拉杆的上部,所述上工装与钢拉杆之间相垂直设置,且上工装与下工装上下平行;
7.左张拉螺杆,安装在上工装与下工装的左部之间;
8.右张拉螺杆,安装在上工装与下工装的右部之间,所述左张拉螺杆、钢拉杆和右张拉螺杆之间左右平行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钢拉杆内设置有钢杆,且钢杆的上端套置有上固定套,并且上固定套位于上工装的上端面中心,同时钢杆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套,且下固定套位于下工装的下端面中心。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套、上固定套与钢杆之间均拆分连接,且钢拉杆的最大施工张拉力不超过150kn。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工装的前后两侧面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一组挂耳,且下工装与上工装的结构设置一致。
12.进一步的,所述下工装的下端面左右两部均安装有一组千斤顶,且两边的千斤顶均分别套置在左张拉螺杆和右张拉螺杆的下部外。
13.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选用ycw60b型号的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张拉力为600/kn,并且千斤顶的穿心孔径为60mm,且千斤顶的张拉行程为200m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中上工装和下工装分别安装在钢拉杆的上下两部,为保证张拉力施加的准确性,在钢拉杆的两侧固定同样的工装结构,以便往两侧进行张拉,张拉更平稳稳
定。
16.2.本实用新型中下工装下设置有千斤顶,每个张拉点的千斤顶及其油压表须配套标定,标定数据的有效期在上工装个月以内,严格按照标定记录,计算与钢拉杆张拉力一致的油压表读数,并依此读数控制千斤顶实际张拉力。
17.3.本实用新型中千斤顶张拉过程中,油压应缓慢、平稳,有助于对钢拉杆的张拉力更均匀,使用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工装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21.图中:1、钢拉杆;10、下固定套;11、上固定套;12、钢杆;2、左张拉螺杆;3、右张拉螺杆;4、下工装;40、挂耳;5、千斤顶;6、上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工装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24.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包括:左张拉螺杆2、右张拉螺杆3、下工装4、千斤顶5和上工装6;下工装4安装在钢拉杆1的下部,下工装4与钢拉杆1之间相垂直设置;上工装6安装在钢拉杆1的上部,上工装6与钢拉杆1之间相垂直设置,且上工装6与下工装4上下平行;左张拉螺杆2安装在上工装6与下工装4的左部之间;右张拉螺杆3安装在上工装6与下工装4的右部之间,左张拉螺杆2、钢拉杆1和右张拉螺杆3之间左右平行设置。
25.在本实施例中,钢拉杆1内设置有钢杆12,且钢杆12的上端套置有上固定套11,并且上固定套11位于上工装6的上端面中心,同时钢杆12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套10,且下固定套10位于下工装4的下端面中心;下固定套10、上固定套11与钢杆12之间均拆分连接,且钢拉杆1的最大施工张拉力不会超过150kn。
2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上工装6和下工装4分别安装在钢拉杆1的上下两部,为保证张拉力施加的准确性,在钢拉杆的两侧固定同样的工装结构,以便往两侧进行张拉,张拉更平稳稳定。
27.在本实施例中,下工装4的前后两侧面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一组挂耳40,且下工装4与上工装6的结构设置一致;下工装4的下端面左右两部均安装有一组千斤顶5,且两边的千斤顶5均分别套置在左张拉螺杆2和右张拉螺杆3的下部外。
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下工装4下设置有千斤顶5,每个张拉点的千斤顶及其油压表须配套标定,标定数据的有效期在上工装6个月以内,严格按照标定记
录,计算与钢拉杆张拉力一致的油压表读数,并依此读数控制千斤顶实际张拉力。
29.在本实施例中,千斤顶5选用ycw60b型号的千斤顶,且千斤顶5的张拉力为600/kn,并且千斤顶5的穿心孔径为60mm,且千斤顶5的张拉行程为200mm。
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千斤顶张拉过程中,油压应缓慢、平稳,有助于对钢拉杆的张拉力更均匀,使用更安全可靠。
31.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得钢拉杆的张拉装置设置比较单一,张拉力忽重忽轻,张拉并不平稳,容易损坏钢拉杆,导致设备使用难以长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在钢拉杆的张拉工装上均配置千斤顶,有助于保证张拉力施加的准确性,使用更安全可靠,更经久耐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张拉螺杆(2)、右张拉螺杆(3)、下工装(4)、千斤顶(5)和上工装(6);下工装(4),安装在钢拉杆(1)的下部,所述下工装(4)与钢拉杆(1)之间相垂直设置;上工装(6),安装在钢拉杆(1)的上部,所述上工装(6)与钢拉杆(1)之间相垂直设置,且上工装(6)与下工装(4)上下平行;左张拉螺杆(2),安装在上工装(6)与下工装(4)的左部之间;右张拉螺杆(3),安装在上工装(6)与下工装(4)的右部之间,所述左张拉螺杆(2)、钢拉杆(1)和右张拉螺杆(3)之间左右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杆(1)内设置有钢杆(12),且钢杆(12)的上端套置有上固定套(11),并且上固定套(11)位于上工装(6)的上端面中心,同时钢杆(12)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套(10),且下固定套(10)位于下工装(4)的下端面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套(10)、上固定套(11)与钢杆(12)之间均拆分连接,且钢拉杆(1)的最大施工张拉力不超过150k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4)的前后两侧面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一组挂耳(40),且下工装(4)与上工装(6)的结构设置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4)的下端面左右两部均安装有一组千斤顶(5),且两边的千斤顶(5)均分别套置在左张拉螺杆(2)和右张拉螺杆(3)的下部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5)选用ycw60b型号的千斤顶,且千斤顶(5)的张拉力为600/kn,并且千斤顶(5)的穿心孔径为60mm,且千斤顶(5)的张拉行程为2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采光顶的预应力钢拉杆用张拉工装,包括:左张拉螺杆、右张拉螺杆、下工装、千斤顶和上工装;下工装安装在钢拉杆的下部,所述下工装与钢拉杆之间相垂直设置;上工装安装在钢拉杆的上部,所述上工装与钢拉杆之间相垂直设置,且上工装与下工装上下平行;左张拉螺杆安装在上工装与下工装的左部之间;右张拉螺杆安装在上工装与下工装的右部之间,所述左张拉螺杆、钢拉杆和右张拉螺杆之间左右平行设置;所述钢拉杆内设置有钢杆,且钢杆的上端套置有上固定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在钢拉杆的张拉工装上均配置千斤顶,有助于保证张拉力施加的准确性,使用更安全可靠,更经久耐用。更经久耐用。更经久耐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花 谢坚 王军 何志远 杭维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中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