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6283发布日期:2022-09-23 21:1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层高在5-6米,可自由的分割空间一直在不断的兴起。由于传统的楼板基本上是由木制或者混凝土制的,而木制的或者混凝土制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因此轻钢结构的楼板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轻钢楼板具有密度高强度大、与预制楼板比自重轻,减少建筑物自身负荷、厚度薄节省使用空间、防火防潮、保温隔热隔音佳、施工简单快捷、综合造价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改变了原有产品容易弯曲变形,易分层的缺陷。目前钢结构房屋所用楼板梁均为焊接式,这样结构的楼板梁存在生产下料件数多、焊点多、产品自重重、焊接变形及焊接点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该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多根次梁与主梁之间的非焊接连接,并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连接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所述本体部上并位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同向延伸的搭接部。
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6.上述方案中,所述本体部与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搭接部通过一体成型获得。
7.还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主梁和垂直于主梁设置的次梁,所述次梁的一端与主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本体部与主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折弯部与次梁的一个翼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折弯部与次梁的另一个翼板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9.1. 上述方案中,水平设置的所述搭接部的上表面与次梁底板的外侧表面搭接。
10.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次梁翼板的外侧表面贴合,并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
11.3.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梁为几字型梁、h型钢梁或者方管梁中的任意一种。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本实用新型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其连接本身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本体部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所述本体部上并位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同向延伸的
搭接部,可以实现多根次梁与主梁之间的非焊接连接,并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中次梁与连接件在仰视状态下的连接示意图。
17.以上附图中:100、主梁;200、次梁;201、翼板;202、底板;1、本体部;21、第一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3、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技术方案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1:一种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包括:本体部1,所述本体部1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所述本体部1上并位于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同向延伸的搭接部3。
20.所述本体部1与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搭接部3通过一体成型获得。
21.实施例2: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00和垂直于主梁100设置的次梁200,所述次梁200的一端与主梁10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本体部1与主梁100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折弯部21与次梁200的一个翼板201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折弯部22与次梁200的另一个翼板201连接。
22.水平设置的所述搭接部3的上表面与次梁200底板202的外侧表面搭接。
23.所述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与次梁200翼板201的外侧表面贴合,并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
24.所述主梁100为几字型梁、h型钢梁或者方管梁中的任意一种。
25.采用上述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时,其连接本身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本体部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所述本体部上并位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同向延伸的搭接部,可以实现多根次梁与主梁之间的非焊接连接,并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
2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连接件,包括:本体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所述本体部(1)上并位于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同向延伸的搭接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与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搭接部(3)通过一体成型获得。3.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00)和垂直于主梁(100)设置的次梁(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200)的一端与主梁(100)之间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本体部(1)与主梁(100)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折弯部(21)与次梁(200)的一个翼板(201)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折弯部(22)与次梁(200)的另一个翼板(20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设置的所述搭接部(3)的上表面与次梁(200)底板(202)的外侧表面搭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与次梁(200)翼板(201)的外侧表面贴合,并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0)为几字型梁、h型钢梁或者方管梁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连接件及采用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两端分别形成有向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所述本体部上并位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同向延伸的搭接部,所述本体部与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搭接部通过一体成型获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根次梁与主梁之间的非焊接连接,并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求耀 苏永润 税思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昊恒(福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4
技术公布日:2022/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