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9409发布日期:2022-11-05 10:2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减振降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面交通日渐拥堵,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地下交通。在我国部分城市中,地下交通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体系,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当地铁在建筑物下方经过时,所产生的振动会给上部结构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振动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地铁经过建筑物下方时对上部结构的振动,减小因低频振动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居民舒适度、精密仪器精确度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建设成本低廉,施工难度低。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包括抗浮板、防水层、混凝土垫层和土层,所述土层上依次设置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隔振系统还包括减振垫层,所述减振垫层位于所述防水层与抗浮板之间,所述减振垫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上多孔混凝土层、沥青混合料层、中多孔混凝土层、高分子化合物类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
6.进一步,所述上多孔混凝土层、中多孔混凝土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均为双层结构,上下两层交错成孔。
7.再进一步,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
8.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类层为微孔聚氨酯减振材料层。
9.所述上多孔混凝土层、中多孔混凝土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为聚丙烯纤维多孔混凝土层。
10.所述减振垫层与抗浮板之间设置保护层。
11.所述保护层为混凝土层。
12.再进一步,所述下多孔混凝土层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找平层和隔离层。
13.所述找平层为eps泡沫混凝土层,所述隔离层为素混凝土层。
14.所述保护层厚度为15mm,所述减振垫层厚度为120-200mm,所述找平层厚度为15-20mm,所述隔离层厚度10-20mm。
15.所述减振垫层中,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30-40mm,高分子化合物类层厚度为60-120mm,上多孔混凝土层、中多孔混凝土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40mm。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减振垫层中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通过自身具备较大的吸声系数来吸收地铁运行产生的噪音,减小振动和微孔聚氨酯减振材料的吸收冲击性能以及聚丙烯纤维多孔混凝土的反射和吸声性能实现对振动波的反射和消耗,从而减少传递到建筑上
的振动,减小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居民舒适度、精密仪器精确度等的负面影响。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可以有效减少地铁经过建筑物下方时对上部结构的振动。2、减小因低频振动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居民舒适度、精密仪器精确度等造成的负面影响。3、建设成本低廉,施工难度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位抗浮板、2为减振垫层,3为多线隧道;4为桩。
19.图2为减振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减振垫层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效应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参照图1~图4,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包括抗浮板1、防水层5、混凝土垫层6和土层,所述土层上依次设置混凝土垫层6和防水层5,所述耗能隔振系统还包括减振垫层2,所述减振垫层2位于所述防水层5与抗浮板1之间,所述减振垫层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上多孔混凝土层201、沥青混合料层202、中多孔混凝土层203、高分子化合物类层204和下多孔混凝土层205。
24.进一步,所述上多孔混凝土层201、中多孔混凝土层203和下多孔混凝土层205均为双层结构,上下两层交错成孔。
25.再进一步,所述沥青混合料层202为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
26.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类层204为微孔聚氨酯减振材料层。
27.所述上多孔混凝土层201、中多孔混凝土层203和下多孔混凝土层205为聚丙烯纤维多孔混凝土层。
28.所述减振垫层2与抗浮板1之间设置保护层7。
29.优选的,所述保护层7为混凝土层。
30.再进一步,所述下多孔混凝土层205与防水层5之间设置找平层8和隔离层9。
31.所述找平层8为eps泡沫混凝土层,所述隔离层9为素混凝土层。
32.所述保护层8厚度为15mm,所述减振垫层2厚度为120-200mm,所述找平层9厚度为15-20mm,所述隔离层11厚度10-20mm。
33.所述减振垫层2中,沥青混合料层202厚度为30-40mm,高分子化合物类层204厚度为60-120mm,上多孔混凝土层201、中多孔混凝土层203和下多孔混凝土层205的厚度为30-40mm。
34.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沥青混合料层,利用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本身具备的较大的吸声系数,吸收地铁运行产生的噪音来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通过采用上述种类的高分子化合物类层,利用微孔聚氨酯材料在受力时,圆球形闭孔被压缩变形形成一个气垫,由于空气对力响应时间短,当作用力消失时,球形泡孔容易快速回复的特性对地铁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波进行吸收削减。
35.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厚度15mm的混凝土层,所述沥青混合料层202为厚度30-40mm(采用30mm)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高分子化合物类层204为厚度60-120mm(采用60mm)的微孔聚氨酯减振材料层、上多孔混凝土层201、中203、下多孔混凝土层205各为单层厚度10-13mm(采用10mm)的聚丙烯纤维多孔混凝土层,每两层为一组,交错成孔;所述找平层10为厚度15-20mm(采用15mm)的eps泡沫混凝土层,所述隔离层11为厚度10-20mm(采用10mm)的素混凝土层,所述防水层5为厚度2.5mm的防水卷材,所述混凝土垫层6厚度为15mm。
36.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仅作说明用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本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包括抗浮板、防水层、混凝土垫层和土层,所述土层上依次设置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隔振系统还包括减振垫层,所述减振垫层位于所述防水层与抗浮板之间,所述减振垫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上多孔混凝土层、沥青混合料层、中多孔混凝土层、高分子化合物类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混凝土层、中多孔混凝土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均为双层结构,上下两层交错成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类层为微孔聚氨酯减振材料层。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混凝土层、中多孔混凝土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为聚丙烯纤维多孔混凝土层。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层与抗浮板之间设置保护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混凝土层。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多孔混凝土层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找平层和隔离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为eps泡沫混凝土层,所述隔离层为素混凝土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厚度为15mm,所述减振垫层厚度为120-200mm,所述找平层厚度为15-20mm,所述隔离层厚度10-20mm。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隧道上盖建筑的耗能隔振系统,包括抗浮板、防水层、混凝土垫层和土层,所述土层上依次设置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隔振系统还包括减振垫层,所述减振垫层位于所述防水层与抗浮板之间,所述减振垫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上多孔混凝土层、沥青混合料层、中多孔混凝土层、高分子化合物类层和下多孔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减少地铁经过建筑物下方时对上部结构的振动,减小因低频振动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居民舒适度、精密仪器精确度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建设成本低廉,施工难度低。工难度低。工难度低。


技术研发人员:叶冬明 郭健宝 施益龄 肖志礼 陈明 李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地铁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4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