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0046发布日期:2023-03-04 02:1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量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正涌现在我国的建筑屋顶,除了常规建筑的屋顶之外还有各种光伏廊道、光伏车棚等构筑物也采用光伏组件作为屋顶。但是,光伏组件作为屋顶存在着防水难的不足。现有的防水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附着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面,光伏组件自身不考虑防水,防水由建筑自身的屋面承担,这类做法是1(建筑屋面)+1(光伏组件)组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由于建筑屋面需要考虑附加光伏荷载进行加强,成本较高,难以广泛应用;另一类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产品,俗称bipv,现有的bipv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价格昂贵,且维护维修成本高的缺点,成熟能被大众接受的产品是少之又少。
3.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低成本、适用于建筑屋面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中光伏组件、檩条、压块、衔接导水槽、膜材;所述光伏组件横铺在檩条上,顺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衔接导水槽相互连接并采用压块和螺栓固定,垂直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膜材相互连接并采用螺母固定;所述衔接导水槽与檩条之间采用l型连接角铝固定;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和螺栓与衔接导水槽连接并压紧在檩条上;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不仅适用于平面为矩形的屋顶造型还适用于平面为弧形的屋顶造型,并且具有连接简单快速、后期维护保养方便、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施工成本的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6.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所述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檩条、压块、衔接导水槽、膜材;
7.所述光伏组件横铺在檩条上,顺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衔接导水槽相互连接并采用压块和螺栓固定,垂直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膜材相互连接并采用螺母固定;
8.所述衔接导水槽与檩条之间采用l型连接角铝固定;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和螺栓与衔接导水槽连接并压紧在檩条上。
9.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上设有光伏组件短边框和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短边框与膜材通过光伏组件短边框下底面设有的多个螺丝孔进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与衔接导水槽搭接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角铝的一面通过自攻螺钉与檩条固定,另一面通过螺栓与衔接导水槽拧紧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衔接导水槽上设有滑槽,所述螺栓可在滑槽内滑动。
12.进一步地,所述衔接导水槽包括中部衔接导水槽和边部衔接导水槽;所述中部衔接导水槽连接有两个光伏组件;所述边部衔接导水槽仅连接一个光伏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包括改型中压块和改型边压块;所述改型中压块位于光伏组件和中部衔接导水槽上方,并通过螺栓收紧将两个光伏组件压紧在中部衔接导水槽上;所述改型边压块位于光伏组件和边部衔接导水槽上方,并通过螺栓收紧将一个光伏组件压紧在边部衔接导水槽上。
14.进一步地,所述膜材包括pvdf膜材、etfe膜材、ptfe膜材、pvf膜材、聚酯纤维覆聚氯乙烯膜材中的任一种。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具有优良的防水效果和耐久性,且安装方便快捷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且,其后期维护也相当方便,在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中有很高的适用性,其不仅适用于平面为矩形的屋顶还适用于平面为弧形的屋顶,具有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整体安装示意图。
18.图2为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改型中压块连接示意图。
19.图3为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改型边压块连接示意图。
20.图4为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膜材连接示意图1。
21.图5为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膜材连接示意图2。
22.附图标记:
23.1-光伏组件;2-檩条;3-改型边压块;4改型中压块;5-l型连接角铝;6-膜材;7-中部衔接导水槽;8-边部衔接导水槽;9-自攻螺钉;10-螺栓;11-光伏组件短边框;12-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1中结合附图对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进行解释说明,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和部件连接示意图如图1~5所示。
27.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1、檩条2、压块、衔接导水槽、膜材6。其中,光伏组件1横铺在檩条2上,所述光伏组件1上设有光伏组件短边框11和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12。每个光伏组件1上的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12与衔接导水槽搭接连接固定,顺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1通过衔接导水槽相互连接。所述光伏组件短边框11
与膜材6通过光伏组件短边框11下底面设有的多个螺丝孔进行螺母固定连接,因此垂直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膜材6相互连接。
28.所述衔接导水槽与檩条2之间采用l型连接角铝5固定;所述l型连接角铝5的一面通过自攻螺钉9与檩条2固定,另一面通过螺栓10与衔接导水槽拧紧固定。所述衔接导水槽上设有滑槽,所述螺栓10可在滑槽内滑动。所述衔接导水槽包括中部衔接导水槽7和边部衔接导水槽8;所述中部衔接导水槽7连接有两个光伏组件1,两个光伏组件1上设有改型中压块4;所述改型中压块4通过螺栓10将两个光伏组件压紧在中部衔接导水槽上。所述边部衔接导水槽8仅连接一个光伏组件1,所述光伏组件1上方设有改型边压块3;所述改型边压块3通过螺栓10收紧将光伏组件1压紧在边部衔接导水槽8上。
29.本实用新型防水效果好,且耐久性好,最长可达15年,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适用性强的优点,其不仅适用于平面为矩形的屋顶造型还适用于平面为弧形的屋顶造型;本实用新型连接简单快速且后期维护保养方便,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施工成本。
30.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1)、檩条(2)、压块、衔接导水槽、膜材(6);所述光伏组件(1)横铺在檩条(2)上,顺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衔接导水槽相互连接并采用压块和螺栓固定,垂直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通过膜材(6)相互连接并采用螺母固定;所述衔接导水槽与檩条(2)之间采用l型连接角铝(5)固定,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压块和螺栓与衔接导水槽连接并压紧在檩条(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上设有光伏组件短边框(11)和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12);所述光伏组件短边框(11)与膜材(6)通过光伏组件短边框(11)下底面设有的多个螺丝孔进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带l型卡扣的组件边框(12)与衔接导水槽搭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角铝(5)的一面通过自攻螺钉(9)与檩条(2)固定,另一面通过螺栓(10)与衔接导水槽拧紧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导水槽上设有滑槽,所述螺栓(10)可在滑槽内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导水槽包括中部衔接导水槽(7)和边部衔接导水槽(8);所述中部衔接导水槽(7)连接有两个光伏组件(1);所述边部衔接导水槽(8)仅连接一个光伏组件(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包括改型中压块(4)和改型边压块(3);所述改型中压块(4)位于光伏组件(1)和中部衔接导水槽(7)上方,并通过螺栓(10)将两个光伏组件(1)压紧在中部衔接导水槽(7)上;所述改型边压块(3)位于光伏组件(1)和边部衔接导水槽(8)上方,并通过螺栓将一个光伏组件(1)压紧在边部衔接导水槽(8)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材包括pvdf膜材、etfe膜材、ptfe膜材、pvf膜材、聚酯纤维覆聚氯乙烯膜材中的任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属于光伏技术领域;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中光伏组件、檩条、压块、衔接导水槽、膜材;所述光伏组件横铺在檩条上,顺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衔接导水槽相互连接并采用压块和螺栓固定,垂直坡向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通过膜材相互连接并采用螺母固定;所述衔接导水槽与檩条之间采用L型连接角铝固定;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和螺栓与衔接导水槽连接并压紧在檩条上;所述具有防水效果的光伏组件分布式安装结构适用于平面为矩形的屋顶造型和平面为弧形的屋顶造型,并且具有连接简单快速、后期维护保养方便、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施工成本的优点,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驹 孟祥熙 曹育红 陈淑文 高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3/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