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吸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5919发布日期:2023-03-01 02:4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吸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吸音体。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娱乐专业化的追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各类剧院、场馆、歌舞厅等专业设施以及与声学有关的录音室、演播室等专业用房本身就对声学技术指标有相应要求。而且,希望在家庭住房中营造音乐欣赏环境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3.现有的吸音体一般表面采用穿孔板,内部填充单一的吸音棉,其吸音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吸音体,该吸音体吸音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复合型吸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支撑板和吸音组件,所述骨架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吸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共振板、多个第一吸音棉和多个第二吸音棉,所述共振板和所述支撑板配接,所述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设置在所述骨架内且分布在所述共振板的两侧。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骨架的底面焊接,所述支撑部一端和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限位部连接。
8.进一步的,支撑板还包括折弯件,所述折弯件和所述限位部焊接。
9.进一步的,所述共振板贴合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且和所述折弯件配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音棉设置在所述限位部和骨架之间且和所述骨架的侧折弯边抵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音棉设置在所述限位部的上侧且和所述骨架的侧折弯边抵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和支撑板上设置多个小孔。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骨架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共振板和支撑板配接,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设置在所述骨架内且分布在共振板的两侧,在声波或振动发生时,通过激发金属共振板产生振动,从而消耗能量达到吸声目的,提高了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对特定频率噪音的吸收效果,从而提高整体吸音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吸音体的结构示意图。
16.1、骨架;10、底面;11、侧折弯边;12、小孔;2、支撑板;20、连接部;21、支撑部;22、限位部;23、折弯件;220、上表面;3、吸音组件;30、共振板;31、第一吸音棉;32、第二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吸音体,包括骨架1、支撑板2和吸音组件3,支撑板2和骨架1固定连接用于提供限位支撑,吸音组件3填充在骨架1内用于噪音吸收。
19.骨架1和支撑板2上设置多个小孔12,小孔12穿孔率满足技术要求。本实施例中,骨架1和支撑板2采用开孔率为40%的金属网孔板制作,整体结构坚固稳定、不易变形。
20.吸音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共振板30、多个第一吸音棉31和多个第二吸音棉32,共振板30和支撑板2配接,第一吸音棉31和第二吸音棉32设置在骨架1内且分布在共振板30的两侧,共振板30发生振动时可以强化第一吸音棉31和第二吸音棉32对特定频率噪音吸收效果。其中,共振板30可以选用金属类或其他材质制作,不做具体限制,并且,也可以设置多个振动板30来强化多种特定频率噪音吸收效果,从而整体提高复合型吸音体的噪音吸收效果。
21.支撑板2包括连接部20、支撑部21、限位部22和折弯件23,连接部20和骨架1的底面10焊接,支撑部21一端和连接部20连接、另一端和限位部22连接,折弯件23和限位部22焊接。
22.共振板30贴合限位部22的上表面220且和折弯件23配接。第一吸音棉31设置在限位部22和骨架1之间且和骨架1的侧折弯边11抵接。第二吸音棉32设置在限位部22的上侧且和骨架1的侧折弯边11抵接。
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音棉中设置一道或多道金属共振板,在声波或振动发生时,通过激发金属共振板产生振动,从而消耗能量达到吸声目的,在满足声学声场技术特征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对特定频率噪音的吸收效果,因此,复合型吸音体针对性的提高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和振动的吸能减振效果,从而提高整体吸音效果。
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吸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支撑板(2)和吸音组件(3),所述骨架(1)和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吸音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共振板(30)、多个第一吸音棉(31)和多个第二吸音棉(32),所述共振板(30)和所述支撑板(2)配接,所述第一吸音棉(31)和第二吸音棉(32)设置在所述骨架(1)内且分布在所述共振板(30)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包括连接部(20)、支撑部(21)和限位部(22),所述连接部(20)和所述骨架(1)的底面(10)焊接,所述支撑部(21)一端和所述连接部(20)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限位部(2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支撑板(2)还包括折弯件(23),所述折弯件(23)和所述限位部(22)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板(30)贴合所述限位部(22)的上表面(220)且和所述折弯件(23)配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31)设置在所述限位部(22)和骨架(1)之间且和所述骨架(1)的侧折弯边(11)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音棉(32)设置在所述限位部(22)的上侧且和所述骨架(1)的侧折弯边(11)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和支撑板(2)上设置多个小孔(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吸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支撑板和吸音组件,所述骨架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吸音组件包括共振板、多个第一吸音棉和多个第二吸音棉,所述共振板和所述支撑板配接,所述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设置在所述骨架内且分布在所述共振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性的提高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和振动的吸能减振效果,从而提高整体吸音效果。体吸音效果。体吸音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杨岭 周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岸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3/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