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减隔震,具体涉及一种隔震抗拉支座。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减隔震技术的推广,隔震支座已被广泛运用。对于高宽比较大的隔震建筑,在强震作用下,建筑物角部的橡胶隔震支座容易出现受拉现象。当橡胶隔震支座受到拉伸作用时,橡胶隔震支座内部橡胶在竖向拉力作用下会在水平环向收缩,内部容易形成负压状态,橡胶内部会产生空孔、拉应力集中等不利现象,并且当橡胶隔震支座在经较大受拉变形后,再次受压时其竖向受压刚度会大打折扣,这些都会对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隔震结构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
2、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竖向抗拉不连续的构件,在强震作用下,隔震建筑物角部出现受拉现象时,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部件会产生分离,隔震支座短暂丧失隔震支座的隔震耗能能力,建筑物回落时,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摩擦摆隔震支座及隔震结构的安全,当建筑物提离高度较大时甚至会产生倾覆。
3、现有大部分抗拉支座是和隔震支座一起安装的,在安装后无法消除装配间隙、安装间隙和后续隔震支座受压产生的间隙,在地震发生时这将会是一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隔震抗拉支座,该隔震抗拉支座在安装之后可调节高度以消除隔震抗拉支座的装配间隙、安装间隙和后续隔震支座受压产生的间隙。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隔震抗拉支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上滑轨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下滑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之间的中心抗拉块、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上的导向限位组件、下端部与下预埋件连接的抗拉螺栓,所述中心抗拉块能够分别相对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滑动地设置,所述抗拉螺栓的上端部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内,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隔震抗拉支座的高度并使所述抗拉螺栓承受预拉力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上部设置有上内螺纹,所述螺纹套的下部设置有下内螺纹,所述上内螺纹和所述下内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螺纹套的上部与所述抗拉螺栓通过螺纹旋合,所述螺纹套的下部与所述下预埋件通过螺纹旋合。
4、优选地,所述中心抗拉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下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上滑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且能够沿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地设置,所述下滑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且能够沿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地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抗拉块可根据需求设置成上抗拉块和下抗拉块,所述上抗拉块和所述下抗拉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上抗拉块上,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下抗拉块上。
6、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抗拉块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相对所述上抗拉块和所述下抗拉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固定设置,所述上抗拉块和所述下抗拉块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挡块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挡块和所述限位槽均呈圆形,所述限位挡块的外侧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周面相配合,或者,所述限位挡块和所述限位槽均呈长条形,所述限位挡块的外侧面和所述限位槽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7、优选地,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上的导向限位块,所述导向限位块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横截面呈与所述抗拉螺栓的六角头相匹配的六角形,所述抗拉螺栓的六角头位于所述第三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三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限位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的盖板。
9、优选地,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和所述抗拉螺栓一一对应设置有多组,每个所述抗拉螺栓均通过一个所述螺纹套与一个所述下预埋件连接,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多个所述螺纹套的互锁拉条。
10、优选地,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的下部的下法兰板,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法兰板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上。
11、优选地,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或者,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的侧部。
12、优选地,所述上滑轨与上预埋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滑轨的上部的上法兰板,所述上法兰板与所述上预埋件固定连接。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隔震抗拉支座在安装后,通过转动螺纹套,可使抗拉螺栓向下运动,当抗拉螺栓的六角头的下端面能够抵设到安装其的部件的端面上时,抗拉螺栓直接或间接带动下滑轨向下运动,从而消除装配间隙、安装间隙和后续隔震支座受压产生的间隙,防止因间隙造成地震时隔震抗拉支座无法及时介入工作从而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1.一种隔震抗拉支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上滑轨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下滑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之间的中心抗拉块、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上的导向限位组件、下端部与下预埋件连接的抗拉螺栓,所述中心抗拉块能够分别相对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滑动地设置,所述抗拉螺栓的上端部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内,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隔震抗拉支座的高度并使所述抗拉螺栓承受预拉力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上部设置有上内螺纹,所述螺纹套的下部设置有下内螺纹,所述上内螺纹和所述下内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螺纹套的上部与所述抗拉螺栓通过螺纹旋合,所述螺纹套的下部与所述下预埋件通过螺纹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抗拉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下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上滑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且能够沿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地设置,所述下滑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且能够沿自身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抗拉块包括上抗拉块和下抗拉块,所述上抗拉块和所述下抗拉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上抗拉块上,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下抗拉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抗拉块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相对所述上抗拉块和所述下抗拉块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固定设置,所述上抗拉块和所述下抗拉块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挡块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挡块和所述限位槽均呈圆形,所述限位挡块的外侧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周面相配合,或者,所述限位挡块和所述限位槽均呈长条形,所述限位挡块的外侧面和所述限位槽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上的导向限位块,所述导向限位块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横截面呈与所述抗拉螺栓的六角头相匹配的六角形,所述抗拉螺栓的六角头位于所述第三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三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限位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的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和所述抗拉螺栓一一对应设置有多组,每个所述抗拉螺栓均通过一个所述螺纹套与一个所述下预埋件连接,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多个所述螺纹套的互锁拉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的下部的下法兰板,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法兰板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或者,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滑轨的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抗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轨与上预埋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隔震抗拉支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滑轨的上部的上法兰板,所述上法兰板与所述上预埋件固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