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0774发布日期:2023-04-26 16:4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应急棚,具体为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


背景技术:

1、疫情防控应急棚一般用于为防疫人员的作业提供场所,或者用于防疫人员的全身消毒。

2、例如公开号为cn2125224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一种应急防疫消毒站,其主要包括消毒棚和贮液桶,消毒棚设有入口和出口,消毒棚内设有喷头;贮液桶连接有水泵,水泵与喷头连接,其主要通过消毒的人员依次从入口进入消毒棚内,水泵将贮液桶中的消毒液泵入喷头,消毒液从喷头喷射出,进而消毒液喷洒在进入消毒棚内的人员身上,对病毒和细菌进行消杀。

3、但是由于该实用新型在消毒过程中,人员是直进直出,故导致其人员在消毒站内停留的时间过短,从而导致其消毒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整个消毒的路径短,每次能够进行消毒的人员数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包括篷布,所述篷布内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横梁下侧设置有底杆,所述横梁上端面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有顶杆,所述横梁内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下端面固定有两个第一隔帘座和两个第二隔帘座,所述第一隔帘座下端面固定有第一隔帘,所述第二隔帘座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隔帘。

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呈正方形,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横梁的四个角下端面,所述底杆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底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上,四个所述底杆组成正方形。

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呈倒“v”字形,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横梁上端面固定,所述顶杆固定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杆顶点处。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梁呈“x”形,其四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四个角固定。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底杆之间均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门柱。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隔帘座以所述横梁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第一隔帘座均呈“l”形,前侧的所述第一隔帘座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前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右侧边固定,后侧的所述第一隔帘座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后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左侧边固定,通过所述底杆、所述支撑柱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顶杆能够将所述篷布支撑起来。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隔帘座以所述横梁另一条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所述第二隔帘座呈“t”字形,前侧的所述第二隔帘座横向部分的左端与所述横梁左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前端与所述横梁前侧边固定,后侧的所述第二隔帘座横向部分右端与所述横梁右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后端与所述横梁后侧边固定。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帘横截面与所述第一隔帘座形状一致,所述第二隔帘横截面与所述第二隔帘座形状一致,两个所述第一隔帘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隔帘之间组成“s”形的路径,路径的前后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对应侧的两个门柱之间。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梁下端面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喷头,所述喷头沿“s”形路径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第二隔帘与所述篷布之间均形成一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分别位于所述横梁两个角下方,两个所述消毒液输送机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空腔内,所述喷头通过吸取所述消毒液输送机内的消毒液,并将消毒液向下成雾状喷出。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通过第一隔帘与第二隔帘组成“s”行的消毒路径,使得防疫人员在篷布那得行进的路程增加,以此延长防疫人员的消毒时间,从而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路径的延长,使得单次消毒的人员数量增多,便于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包括篷布(10)以及两个消毒液输送机(12),所述篷布(10)内设置有横梁(22),所述横梁(22)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柱(23),所述横梁(22)下侧设置有底杆(11),所述横梁(22)上端面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21),两个所述支撑杆(21)之间固定有顶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2)内设置有支撑梁(16),所述支撑梁(16)下端面固定有两个第一隔帘座(19)和两个第二隔帘座(18),所述第一隔帘座(19)下端面固定有第一隔帘(14),所述第二隔帘座(18)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隔帘(13);两个所述第二隔帘座(18)以所述横梁(22)另一条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所述第二隔帘座(18)呈“t”字形,前侧的所述第二隔帘座(18)横向部分的左端与所述横梁(22)左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前端与所述横梁(22)前侧边固定,后侧的所述第二隔帘座(18)横向部分右端与所述横梁(22)右侧边固定,其纵向部分的后端与所述横梁(22)后侧边固定;所述第一隔帘(14)横截面与所述第一隔帘座(19)形状一致,所述第二隔帘(13)横截面与所述第二隔帘座(18)形状一致,两个所述第一隔帘(14)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隔帘(13)之间组成“s”形的路径,路径的前后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对应侧的两个门柱(17)之间;所述支撑梁(16)下端面固定有均匀分布的喷头(15),所述喷头(15)沿“s”形路径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第二隔帘(13)与所述篷布(10)之间均形成一个空腔(24),两个所述空腔(24)分别位于所述横梁(22)两个角下方,两个所述消毒液输送机(12)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空腔(2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2)呈正方形,所述支撑柱(23)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横梁(22)的四个角下端面,所述底杆(11)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底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3)上,四个所述底杆(11)组成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1)均呈倒“v”字形,两个所述支撑杆(21)的两端均与所述横梁(22)上端面固定,所述顶杆(20)固定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杆(21)顶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6)呈“x”形,其四端分别与所述横梁(22)四个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2)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底杆(11)之间均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门柱(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隔帘座(19)以所述横梁(22)对角线为对称线对称,两个第一隔帘座(19)均呈“l”形,前侧的所述第一隔帘座(19)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22)前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22)右侧边固定,后侧的所述第一隔帘座(19)较短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22)后侧边固定,其较长部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22)左侧边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疫情防控应急棚,涉及应急棚技术领域,包括篷布,篷布内设置有横梁,横梁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柱,横梁下侧设置有底杆,横梁上端面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有顶杆,横梁内设置有支撑梁,本新型通过第一隔帘与第二隔帘组成“S”行的消毒路径,使得防疫人员在篷布那得行进的路程增加,以此延长防疫人员的消毒时间,从而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路径的延长,使得单次消毒的人员数量增多,便于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邵子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邵子宸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