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7779发布日期:2023-03-15 02:5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屋面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一般在屋顶檐口设计一个防水用的结构,主要是为了方便做屋面排水,对外墙也起到保护作用,这时需要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而在屋顶通常会掉落一些枯叶,随后雨水一起流动至檐口防水结构处,易造成堵塞。在公开号cn217711430u中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电机输出轴转动时清理刷的刷毛可接触过滤网表面,导水槽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单片机电连接液位传感器和电机,单片机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电机的启闭。在使用中需使用电力驱动,一方面存在漏电风险,另一方面需要消耗电能,不够环保。鉴于以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无需使用电力也能解决枯叶造成檐口防水结构堵塞的问题,保证排水效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和设置在墙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墙体与屋顶的连接处一侧设置有接水盒,所述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挂架,所述接水盒的一侧与挂架卡接,所述屋顶的顶部且靠近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接水盒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通过螺杆固定在连接柱的一端,所述接水盒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滤板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的表面设置有滤孔,所述接水盒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所述接水盒的底部两侧且靠近端盖处设置有排水管。
5.优选的,所述屋顶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接水盒的底部并螺纹连接锁紧螺母。
6.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接水盒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
7.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倾斜设置,且固定座在接水盒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倾斜角度为0.5-2.5度,所述接水盒的底部设置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
9.优选的,所述屋顶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的表面及墙体与屋顶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层。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一端预埋在屋顶内且等间距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端盖的高度不超过滤板一端的顶部。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该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通过将接水盒安装在屋顶一侧处,避免从屋顶流下的水进入墙体,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同时
通过在屋顶底部一侧设置滴水槽,进一步避免了水沿屋顶底部流至墙体;通过在接水盒内设置倾斜的滤板,实现了对枯叶的过滤,而过滤下来的枯叶在水流带动下能够流向接水盒的两端,避免了堵住滤板表面滤孔,提高了排水的通畅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端盖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除端盖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右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18.图中:1-墙体、2-屋顶、3-接水盒、31-折弯部、4-挂架、5-连接柱、6-螺杆、7-连接座、8-连接杆、9-限位座、10-锁紧螺母、11-固定座、12-滤板、13-排水管、14-滴水槽、15-滤孔、16-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20.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和设置在墙体1顶部的屋顶2,墙体1与屋顶2的连接处一侧设置有接水盒3,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挂架4,固定挂架4可通过水泥钉或膨胀螺丝固定,且固定挂架4水平设置,固定挂架4的一侧设置有向右向上翻的卷边,接水盒3靠近固定挂架4一侧设置有向左向下翻的卷边,接水盒3的一侧与挂架4卡接,屋顶2的顶部且靠近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连接柱5,连接柱5一端预埋在屋顶2内且等间距设置;若屋顶2在建设时未设置连接柱5,在安装时,通过膨胀螺丝固定连接柱5,此时连接柱5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应的螺纹孔,接水盒3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部31,折弯部31与接水盒3为一体结构,折弯部31通过螺杆6固定在连接柱5的一端,折弯部31的表面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固定挂架4和连接柱5实现了接水盒的固定。
21.接水盒3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滤板固定座11,固定座11倾斜设置,且固定座11在接水盒3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固定座11的倾斜角度为0.5-2.5度,固定座11的顶部设置有滤板12,由于固定座11倾斜设置,安装后的滤板12也成倾斜状态,滤板12的表面设置有滤孔15,滤孔15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方面雨水通过滤孔15进入接水盒3的底部,一方面保证了部分水能够沿滤板12的长度方向流动,将滤板12表面的枯叶沿水流方向流至接水盒3的两端并掉落,实现对滤板12表面枯叶的清理,避免枯叶堵住滤孔15影响排水。
22.接水盒3的两端设置有端盖16,接水盒3的底部两侧且靠近端盖16处设置有排水管13,通过端盖16保证了通过滤孔15进入接水盒3底部的雨水从排水管13中排出,为保证雨水顺利流动,将接水盒3的底部设置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而端盖16的高度不超过滤板12一端的顶部,表面端盖16堵住滤板12的一端,保证了枯叶能够中水流带动下从滤板12一端掉落。
23.屋顶2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7,连接座7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9,限位座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贯穿接水盒3的底部
并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0,滤板12表面设置有与连接杆8适配的通孔,固定杆与接水盒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通过连接座7、连接杆8、固定杆和锁紧螺母10提高了接水盒3的稳定性。
24.屋顶2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槽14,滴水槽14的表面及墙体1与屋顶2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层,通过滴水槽14能够有效的阻止水沿着屋顶2的底部流至墙体1处,实现了防水。
25.在安装接水盒3前,先将固定挂架4固定,若准备安装连接座7,还要将安装连接座7安装在屋顶2的底部,随后在接水盒3表面开设对应的安装孔,将连接杆8从滤板12表面通孔穿过并与连接座7通连接,将接水盒3的一侧与固定挂架4卡接,同时保证固定杆进入安装孔内,随后通过螺杆6将接水盒3的另一侧固定,将滤板12调整在固定座11的顶部,最后通过锁紧螺母10对接水盒加强固定。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现有技术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和设置在墙体(1)顶部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与屋顶(2)的连接处一侧设置有接水盒(3),所述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挂架(4),所述接水盒(3)的一侧与挂架(4)卡接,所述屋顶(2)的顶部且靠近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连接柱(5),所述接水盒(3)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部(31),所述折弯部(31)通过螺杆(6)固定在连接柱(5)的一端,所述接水盒(3)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滤板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的顶部设置有滤板(12),所述滤板(12)的表面设置有滤孔(15),所述接水盒(3)的两端设置有端盖(16),所述接水盒(3)的底部两侧且靠近端盖(16)处设置有排水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2)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7),所述连接座(7)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9),所述限位座(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接水盒(3)的底部并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接水盒(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倾斜设置,且固定座(11)在接水盒(3)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的倾斜角度为0.5-2.5度,所述接水盒(3)的底部设置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2)的底部设置有滴水槽(14),所述滴水槽(14)的表面及墙体(1)与屋顶(2)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一端预埋在屋顶(2)内且等间距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6)的高度不超过滤板(12)一端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和设置在墙体顶部的屋顶,所述墙体与屋顶的连接处一侧设置有接水盒,所述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挂架,所述接水盒的一侧与挂架卡接,所述屋顶的顶部且靠近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接水盒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通过螺杆固定在连接柱的一端,所述接水盒内壁的两侧设置有滤板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的表面设置有滤孔,所述接水盒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接水盒的底部两侧且靠近端盖处设置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该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无需使用电力也能解决枯叶造成檐口防水结构堵塞的问题,保证排水效果。水效果。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芮绍辉 余波 卯明聪 张文丽 王雷 钟文庆 杨麟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