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1970发布日期:2023-06-15 12:2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1、在建筑行业中,时常出现的某地楼盘的“楼薄薄”现象,楼板厚度不合格直接影响住房的安全功能和使用功能,给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厚度控制是混凝土施工控制的要点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业主验收房屋的关键环节。

2、目前多数房屋建筑项目为了控制楼板厚度,浇筑之前测量人员用水准仪配合塔尺在墙柱钢筋上放出距楼板完成面50cm或者100cm高的标高,以此控制楼板的厚度,附近没有墙柱钢筋的楼板厚度无法保证。还有一种拉线绳的传统方法,不过在线下控制有效,距离线下较远处无法保证厚度。上述方法均匀会造成楼板过薄或过厚,过薄会导致楼板承载力不足,过厚会增加荷载同时影响装修面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以解决目前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厚度不能很好控制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标尺圆钢、设置在所述标尺圆钢一端的圆水准器,其中,

3、在所述标尺圆钢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混凝土接触的混凝土接触结构,并且所述混凝土接触结构的长度为预设尺寸;

4、在所述标尺圆钢设置有混凝土接触结构的一端的柱体上设置有刻度和凹槽,所述刻度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

5、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尺度测量控制组件,所述尺度测量控制组件沿所述凹槽滑动,测量所述楼板的混凝土的厚度。

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混凝土接触结构为锥形结构。

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或者圆形槽。

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尺度测量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弹簧、贯穿所述凹槽的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配套设置的钢块,其中,

9、所述螺栓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钢块移动至所述混凝土的所在的位置,所述钢块的底部对应的刻度为所述楼板的混凝土的厚度。

1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螺栓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接触结构与所述标尺圆钢相接触的位置。

1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钢块设置在所述螺栓的一端。

12、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钢块上设置有圆孔,所述螺栓的一端传入所述圆孔与所述钢块相固定。

1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圆水准器用于对水准仪架体平台进行粗略水平校准。

14、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厚度控制器,通过标尺圆钢、圆水准器和尺度测量控制组件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准确的控制楼板的厚度,从而有效改善部分楼板厚度过薄及过厚,并保证楼板的平整度,提升整体楼板地面观感,减少后期室内地面装修的不必要工序,节约工序成本,提高楼板承载力,使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强。

15、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技术特征:

1.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尺圆钢、设置在所述标尺圆钢一端的圆水准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标尺圆钢、设置在所述标尺圆钢一端的圆水准器,其中,在所述标尺圆钢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混凝土接触的混凝土接触结构,并且所述混凝土接触结构的长度为预设尺寸;在所述标尺圆钢设置有混凝土接触结构的一端的柱体上设置有刻度和凹槽,所述刻度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尺度测量控制组件,所述尺度测量控制组件沿所述凹槽滑动,测量所述楼板的混凝土的厚度。利用本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厚度不能很好控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斌,吴宏伟,吴邦栋,陈振江,贾松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