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8861发布日期:2023-08-20 11:4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桩基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


背景技术:

1、透水桩既可以发挥桩体承载作用,又可以形成排水通道以加速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解决了静压桩沉桩过程挤土效应的问题。其将控制沉桩挤土效应及加速超孔压消散等效果结合在一起,既实现了控制效果,又提升工程效率并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2、但现有的透水桩仍存在以下不足,普通透水混凝土桩和普通碎石桩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低,当桩周土体的承载力不足时,桩身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易发生膨胀破坏。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桩,在桩身上均匀排布有透水孔,但该混凝土透水桩生产效率低,不易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透水孔模块的壁面位于脱模方向的两侧,可以保证这样方便脱模,可一次脱模;此外这样可以保证桩身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桩身透水性能。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3、一种透水桩模具,包括盖模和底模,所述盖模和底模内分别设若干透水孔模块,所述透水孔模块包括底面、顶面和侧壁面;所述底面与盖模或底模连接;所述底面与顶面之间通过侧壁面连接;所述底面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外轮廓投影面,所述顶面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内轮廓投影面,所述内轮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轮廓投影面内;所述脱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这样可以方便脱模,而且可以保证桩身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桩身透水性能。

4、进一步,所述底面轮廓的尺寸大于顶面轮廓的尺寸。

5、进一步,所述侧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为5-115°,方便脱模。

6、进一步,所有透水孔模块的底面的轮廓总面积占盖模或底模内表面面积的10~25%,用于保证桩身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桩身透水性能。

7、进一步,所述盖模或底模的内表面沿轴向直线排布的若干透水孔模块,所述透水孔模块的侧壁面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至少一排的透水孔模块的所述第一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α大于所述第二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β,可方便脱模。

8、进一步,所述第一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α为5~115°;所述第二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β为5~20°,可方便脱模。

9、进一步,一排的透水孔模块的所述第一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二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γ等于所述第二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γ为5~60°。

11、进一步,相邻两排沿轴向直线分布的透水孔模块交错分布,可以避免对生产出的桩身同一截面削弱过多,影响桩身强度。此外可以安装单根或多根螺旋箍筋,在保证透水率下,能提高桩身强度。

12、一种透水管桩,利用所述的透水桩模具生产的透水管桩。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通过在所述盖模和底模内分别设若干透水孔模块,所述底面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外轮廓投影面,所述顶面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内轮廓投影面,所述内轮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轮廓投影面内;所述脱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这样在分模面两侧的桩身外表面可形成透水孔,且透水孔的壁面位于脱模方向的两侧,可以保证这样方便桩身脱模。而且可以保证桩身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桩身透水性能。

15、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所述底面轮廓的尺寸大于顶面轮廓的尺寸,所述侧壁面与脱模方向的夹角为5-115°,可以保持透水孔的透水性能的同时方便脱模。

16、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桩身外表面上所有透水孔的开孔总面积为盖模或底模内表面面积的10~25%,这样可以确保桩身透水性能,也不会降低桩身强度。

17、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相邻两排沿轴向直线分布的透水孔模块交错分布,可以避免对生产出的桩身同一截面削弱过多,影响桩身强度。此外可以安装单根或多根螺旋箍筋,在保证透水率下,能提高桩身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水桩模具,包括盖模(1)和底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模(1)和底模(2)内分别设若干透水孔模块(3),所述透水孔模块(3)包括底面(3-1)、顶面(3-2)和侧壁面(3-3);所述底面(3-1)与盖模(1)或底模(2)连接;所述底面(3-1)与顶面(3-2)之间通过侧壁面(3-3)连接;所述底面(3-1)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外轮廓投影面,所述顶面(3-2)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内轮廓投影面,所述内轮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轮廓投影面内;所述脱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3-1)轮廓的尺寸大于顶面(3-2)轮廓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面(3-3)与脱模方向的夹角为5-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有透水孔模块(3)的底面(3-1)的轮廓总面积占盖模(1)或底模(2)内表面面积的10~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模(1)或底模(2)的内表面沿轴向直线排布的若干透水孔模块(3),所述透水孔模块(3)的侧壁面(3-3)包括第一壁面(3-3-1)和第二壁面(3-3-2);至少一排的透水孔模块(3)的所述第一壁面(3-3-1)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壁面(3-3-2)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壁面(3-3-1)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α大于所述第二壁面(3-3-2)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3-3-1)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α为5~115°;所述第二壁面(3-3-2)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β为5~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一排的透水孔模块(3)的所述第一壁面(3-3-1)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二壁面(3-3-2)到分模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壁面(3-3-1)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γ等于所述第二壁面(3-3-2)与脱模方向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3-3-1)与脱模方向的夹角γ为5~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桩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沿轴向直线分布的透水孔模块(3)交错分布。

10.一种透水管桩,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透水桩模具生产的透水管桩。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桩模具及其透水管桩,包括盖模和底模,所述盖模和底模内分别设若干透水孔模块,所述透水孔模块包括底面、顶面和侧壁面;所述底面与盖模或底模连接;所述底面与顶面之间通过侧壁面连接;所述底面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外轮廓投影面,所述顶面的轮廓沿脱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设为内轮廓投影面,所述内轮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轮廓投影面内;所述脱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本技术可以方便脱模,而且可以保证桩身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桩身透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闫志波,陆立东,杨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