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7628发布日期:2023-07-23 23:0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


背景技术:

1、电力转角杆塔是指用于改变线路水平方向的杆塔。在架空送电线路施工中,一般情况下,线路中心桩就是杆塔中心桩,基础分坑以该中心桩为准进行。

2、目前,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用于敷设高压输电线路的钢管杆一般沿城市绿化带走线,在通常输电线路工程中,多采用钢管单杆。但在超高压电力输电线路中,钢管单杆不满足使用条件,而是需要采用电力转角杆塔进行输送。

3、城市绿化带宽度一般比较紧张,而电力转角杆塔占用走廊宽度较大,因此在一些城区狭窄区域无法应用传统的电力转角杆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为解决电力转角杆塔占用走廊宽度较大,因此在一些城区狭窄区域无法应用传统的电力转角杆塔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包括:

2、主杆,主杆由四根钢管组成;主杆固定在地面上;

3、设在主杆上的杆身;杆身上设有横梁;横梁设在杆身上远离主杆的一端;

4、横梁包括: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地线横担、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和第三导线横担依次沿杆身的一端到靠近主杆的方向分布;

5、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的两端均以杆身的中轴线为准,向远离杆身的方向延伸,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互相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

6、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线横担两侧的长度均长于第一导线横担两侧的长度;第一导线横担两侧的长度均长于第三导线横担两侧的长度。

7、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地线横担包括第一地线横担和第二地线横担;

8、第一地线横担的长度长于第二地线横担的长度;

9、且第二地线横担伸出于杆身的长度与第二导线横担的同侧伸出于杆身的长度的一致。

10、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横梁与第一地线横担的同侧端伸出于杆身的长度,均大于横梁与第二地线横担的同侧端伸出于杆身的长度。

11、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地线横担和第二地线横担远离杆身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地线挂点和第二地线挂点。

1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线横担与第一地线横担的同侧端设有第一导线挂点和第一跳线挂点;

13、第一导线横担与第二地线横担的同侧端设有第二导线挂点和第二跳线挂点。

14、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线横担与第一地线横担的同侧端设有第三导线挂点和第三跳线挂点;第二导线横担与第一地线横担的同侧端到杆身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第四导线挂点和第四跳线挂点;

15、第二导线横担与第二地线横担的同侧端设有第五导线挂点和第五跳线挂点;第二导线横担与第二地线横担的同侧端到杆身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第六导线挂点和第六跳线挂点。

16、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导线横担与第一地线横担的同侧端设有第七导线挂点和第七跳线挂点;

17、第三导线横担与第二地线横担的同侧端设有第九导线挂点和第九跳线挂点;

18、第三导线横担与杆身连接的位置之间设有第八导线挂点和第八跳线挂点。

19、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线横担的长度长于第一导线横担;第一导线横担长度长于第三导线横担。

20、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地线横担与第一导线横担的垂直距离为6.00m,第一导线横担与第二导线横担的垂直距离为8.50m,第二导线横担(32)与第三导线横担的垂直距离为8.50m。

2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包括:主杆,主杆由四根钢管组成;主杆固定在地面上;设在主杆上的杆身;杆身上设有横梁;横梁设在杆身上远离主杆的一端;横梁包括: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地线横担、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和第三导线横担依次沿杆身的一端到靠近主杆的方向分布;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的两端均以杆身的中轴线为准,向远离杆身的方向延伸,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互相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管设计,占地尺寸缩小,并且适用于狭窄区域走线。另采用四根钢管,加强杆身横向受力,并采用导线水平排列方式,可以减少横担的层间距,降低了杆身高度,节约了钢材用量。同时采用混压三回路设计,减少杆塔使用数量,进一步减少占地面积,节约资金。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横担(32)两侧的长度均长于所述第一导线横担(31)两侧的长度;所述第一导线横担(31)两侧的长度均长于所述第三导线横担(33)两侧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横担(34)包括第一地线横担(341)和第二地线横担(3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与所述第一地线横担(341)的同侧端伸出于所述杆身(2)的长度,均大于所述横梁(3)与所述第二地线横担(342)的同侧端伸出于所述杆身(2)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线横担(341)和第二地线横担(342)远离所述杆身(2)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地线挂点(341a)和第二地线挂点(342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横担(31)与所述第一地线横担(341)的同侧端设有第一导线挂点(311)和第一跳线挂点(31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横担(32)与所述第一地线横担(341)的同侧端设有第三导线挂点(321)和第三跳线挂点(322);所述第二导线横担(32)与所述第一地线横担(341)的同侧端到所述杆身(2)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第四导线挂点(323)和第四跳线挂点(32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线横担(33)与所述第一地线横担(341)的同侧端设有第七导线挂点(331)和第七跳线挂点(3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横担(32)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导线横担(31);所述第一导线横担(31)长度长于所述第三导线横担(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横担(34)与第一导线横担(31)的垂直距离为6.00m,所述第一导线横担(31)与所述第二导线横担(32)的垂直距离为8.50m,所述第二导线横担(32)与所述第三导线横担(33)的垂直距离为8.50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压三回路转角钢管四杆,包括:主杆,主杆由四根钢管组成;设在主杆上的杆身;杆身上设有横梁;横梁包括: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地线横担、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和第三导线横担依次沿杆身的一端到靠近主杆的方向分布;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的两端均以杆身的中轴线为准,向远离杆身的方向延伸,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和地线横担互相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本申请结构占地尺寸小适用于狭窄区域,采用导线水平排列方式,可以减少层间距,降低了杆身高度,节约了钢材用量。采用混压三回路设计,减少杆塔使用数量,进一步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贺育明,温珊,张明威,吴若愚,强继峰,刘斌,李鑫,王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