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文档序号:34083771发布日期:2023-05-07 00: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背景技术: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以预制构件的形式存在,相较于现浇构件具有施工效率高、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地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雨棚等工程中基础的承重构件,具有良好的塑性、抗震性能和较大的承载力;但是混凝土柱主要承载纵向的压力,当受到水平剪切力时,容易错位甚至折断,失去承压能力,导致建筑结构倒塌。

2、专利号cn20212021123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钢筋混凝土外圆环柱和钢筋混凝土内柱,钢筋混凝土内柱安装到外柱内;钢筋混凝土内柱的上端固定有钢耗能构件,钢筋混凝土外圆环柱与钢耗能构件采用螺杆进行连接;外圆环柱和内柱形成间隙配合的“双柱”结构,耗能构件连接于内、外柱之间,适应抗震耗能时的变形,实现在遇地震时水平向传递内、外柱间水平力,使内、外柱能连接为整体共同工作,提高抗震能力。

3、但是上述的抗震柱结构的底端仅通过数跟钢筋安装在基础上,结合强度低,受到震动时容易导致抗震柱与基础分离,抗震柱倒塌。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

3、外柱,所述外柱垂直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安装槽内,所述外柱底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

4、内柱,所述内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柱嵌设安装在所述外柱内腔并同轴设置;所述内柱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加固组件;

5、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柱顶端与所述外柱内腔顶端之间;

6、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外柱外壁的内防护筒,所述内防护筒底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防护筒外套设有外防护筒,所述外防护筒安装在所述基础平台上;所述内防护筒与所述外防护筒之间设置有若干抗冲击组件。

7、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包括开设在所述基础平台上的第一凹槽,所述外柱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内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外柱的间隙之间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内柱的间隙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填料;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外柱固接,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内柱固接。

8、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垂直固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顶端伸入所述内柱内并与所述内柱固接;所述内柱内嵌设有若干与所述连接筋相适配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筋伸入所述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筋与所述连接管的间隙之间通过所述混凝土填料灌浆。

9、优选的,所述外柱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加固槽,所述加固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混凝土填料填满所述加固槽。

10、优选的,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内防护筒外壁的缓冲套筒,所述缓冲套筒远离所述内防护筒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伸出所述缓冲腔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防护筒的内壁;所述缓冲杆与所述缓冲腔之间固接有缓冲弹簧。

11、优选的,所述缓冲套筒朝向所述内防护筒的一端固接有与所述内防护筒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远离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插接头,所述内防护筒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相适配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头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缓冲杆朝向所述外防护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上固接有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头插接在所述外防护筒内壁的第二插接孔内。

12、优选的,所述吸能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预制螺栓固接在所述内柱顶端,所述连接板上固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四周固接有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外柱固接;所述连接盒的顶端固接有吸能杆,所述吸能杆外话筒套设有吸能套筒,所述吸能套筒插接在所述外柱内腔顶端的让位槽内;所述吸能杆的顶端与所述吸能套筒内腔之间固接有吸能弹簧。

13、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连接盒侧壁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伸出所述连接套筒并从连接孔内伸入所述外柱,所述连接孔与开设在所述外柱外壁的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底端抵接有挡片,所述连接螺杆穿过所述挡片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挡片抵接。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内柱同轴设置在外柱内腔,二者之间通过吸能机构连接,当受到地震或者撞击时,吸能机构吸收地震或者撞击的冲击力,使内柱与外柱之间发生滑动位移,降低水平向的错动,防止抗震柱整体折断导致的失去支撑力,同时双柱设计即使任一桩柱失效均能保证支撑力的稳定,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内柱和外柱均通过加固组件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的安装槽内,安装后通过灌浆加固,方便进行定位,同时增加了内柱和外柱与基础平台的整体性,提高了抗震和抗撞击能力;防护机构设置在外柱的下部,主要防止车辆或者其他结构对外柱的撞击,当受到撞击时,内防护筒和外防护筒之间的抗冲击组件吸收撞击的冲击力,降低对外柱的影响;同时内防护筒和外防护筒也增加了外柱与基础平台的结合紧密程度,提高了桩柱的稳定性。本实新型安装方便、全部构件均为预制件,现场安装工作量低,效率高,提高了桩柱的抗震和抗冲击能力,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开设在所述基础平台(3)上的第一凹槽(6),所述外柱(1)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6)内与所述第一凹槽(6)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7),所述内柱(2)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7)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7)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6)与所述外柱(1)的间隙之间和所述第二凹槽(7)与所述内柱(2)的间隙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填料(8);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外柱(1)固接,位于所述第二凹槽(7)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内柱(2)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垂直固接在所述第二凹槽(7)内的连接筋(9),所述连接筋(9)的顶端伸入所述内柱(2)内并与所述内柱(2)固接;所述内柱(2)内嵌设有若干与所述连接筋(9)相适配的连接管(10),所述连接筋(9)伸入所述连接管(10)内;所述连接筋(9)与所述连接管(10)的间隙之间通过所述混凝土填料(8)灌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柱(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加固槽(11),所述加固槽(1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内,所述混凝土填料(8)填满所述加固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内防护筒(4)外壁的缓冲套筒(12),所述缓冲套筒(12)远离所述内防护筒(4)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13),所述缓冲腔(13)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14),所述缓冲杆(14)伸出所述缓冲腔(1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防护筒(5)的内壁;所述缓冲杆(14)与所述缓冲腔(13)之间固接有缓冲弹簧(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筒(12)朝向所述内防护筒(4)的一端固接有与所述内防护筒(4)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垫板(16),所述第一垫板(16)远离所述缓冲套筒(12)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插接头(17),所述内防护筒(4)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17)相适配的第一插接孔(18),所述第一插接头(17)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18)内;所述缓冲杆(14)朝向所述外防护筒(5)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垫板(19),所述第二垫板(19)上固接有第二插接头(20),所述第二插接头(20)插接在所述外防护筒(5)内壁的第二插接孔(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机构包括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通过预制螺栓(23)固接在所述内柱(2)顶端,所述连接板(22)上固接有支撑柱(24),所述支撑柱(24)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盒(25),所述连接盒(25)的四周固接有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外柱(1)固接;所述连接盒(25)的顶端固接有吸能杆(26),所述吸能杆(26)外话筒套设有吸能套筒(27),所述吸能套筒(27)插接在所述外柱(1)内腔顶端的让位槽(28)内;所述吸能杆(26)的顶端与所述吸能套筒(27)内腔之间固接有吸能弹簧(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连接盒(25)侧壁的连接套筒(30),所述连接套筒(30)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31),所述连接螺杆(31)伸出所述连接套筒(30)并从连接孔(32)内伸入所述外柱(1),所述连接孔(32)与开设在所述外柱(1)外壁的连接槽(33)连通,所述连接槽(33)的底端抵接有挡片(34),所述连接螺杆(31)穿过所述挡片(34)并螺纹连接有螺母(35),所述螺母(35)与所述挡片(34)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外柱,外柱垂直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安装槽内,外柱底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内柱,内柱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内柱嵌设安装在外柱内腔并同轴设置;内柱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吸能机构,吸能机构设置在内柱顶端与外柱内腔顶端之间;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外柱外壁的内防护筒,内防护筒底端伸入安装槽内;内防护筒外套设有外防护筒,外防护筒安装在基础平台上;内防护筒与外防护筒之间设置有若干抗冲击组件。本实新型安装方便、全部构件均为预制件,现场安装工作量低,效率高,提高了桩柱的抗震和抗冲击能力,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紫刚,夏宗尧,曲任权,曹娟娟,张明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