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68464发布日期:2023-05-06 16:2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具体为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是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

2、现有技术中,古建筑的支撑柱多为木桩结构,古建筑的木桩经受长期的使用后,木桩结构存在开裂的现象,通常采用钢片包裹,并且配合箍环进行加固,实现对开裂木桩的加固作用。

3、但是,传统的箍环机构简单,通过单一的箍环配合螺栓实现紧固,但是箍环锁紧后易导致木桩表面勒处凹痕,破坏了木桩的完整性,且用于锁紧箍环的螺栓的螺纹咬合处存在松动的隐患,如此造成箍环存在安装松动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包括箍环,所述箍环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箍环的内环面设有防滑组件,且箍环的外环面设有串连组件。

3、优选的,所述箍环呈圆弧形板状结构,连接组件均处于箍环的外环面上,两组连接组件通过锁紧螺栓连接。

4、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扣槽、橡胶夹块、扣板以及预留孔,连接板呈方形片,连接板的高度和箍环的高度相等,连接板和箍环一体成型,扣槽开设在连接板的表面,扣槽设有两组,两组扣槽关于连接板对称分布,橡胶夹块呈“匚”字形板状结构,橡胶夹块的两个平行分布的侧板分别扣在两组扣槽中。

5、优选的,所述预留孔贯穿连接板和扣板,锁紧螺栓贯穿两组连接板表面的预留孔后锁紧,扣板的表面设有弹性夹件。

6、优选的,所述弹性夹件包括安装槽和橡胶垫块,安装槽呈“十”字形槽,安装槽开设在扣板的表面,安装槽设有两组,两组安装槽关于预留孔对称分布,橡胶垫块呈“十”字形块,橡胶垫块固定在安装槽的表面,橡胶垫块的厚度大于安装槽的深度。

7、优选的,所述防滑组件包括嵌入槽、橡胶垫片以及夹持凸起,嵌入槽呈圆弧形槽,嵌入槽开设在箍环的内环面,橡胶垫片呈圆弧形板状结构,橡胶垫片固定在嵌入槽的表面,且橡胶垫片的厚度大于嵌入槽的深度。

8、优选的,所述夹持凸起呈圆弧形片,夹持凸起设有两组,两组夹持凸起关于嵌入槽对称分布,夹持凸起固定在箍环的内环面,每组夹持凸起设有多个,多个夹持凸起沿着箍环的内环面排列分布。

9、优选的,所述串连组件包括边槽、穿杆、挡片以及通孔,边槽呈“凸”字形槽,边槽开设在箍环的外环面,边槽的高度和箍环的高度相等,边槽设有多个,多个边槽沿着箍环的外环面排列分布。

10、优选的,所述穿杆呈“凸”字形板状结构,穿杆活动插接在边槽中,箍环设有多个,穿杆贯穿多个箍环表面的边槽。

11、优选的,所述挡片固定在边槽的表面,通孔开设在挡片的表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提出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在箍环的内环面加装防滑组件,避免锁定后的箍环沿着木桩下滑,且箍环的外环面加装串连组件,避免箍环下滑松落。



技术特征:

1.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包括箍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环(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箍环(1)的内环面设有防滑组件,且箍环(1)的外环面设有串连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环(1)呈圆弧形板状结构,连接组件均处于箍环(1)的外环面上,两组连接组件通过锁紧螺栓(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2)、扣槽(3)、橡胶夹块(4)、扣板(5)以及预留孔(6),连接板(2)呈方形片,连接板(2)的高度和箍环(1)的高度相等,连接板(2)和箍环(1)一体成型,扣槽(3)开设在连接板(2)的表面,扣槽(3)设有两组,两组扣槽(3)关于连接板(2)对称分布,橡胶夹块(4)呈“匚”字形板状结构,橡胶夹块(4)的两个平行分布的侧板分别扣在两组扣槽(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6)贯穿连接板(2)和扣板(5),锁紧螺栓(7)贯穿两组连接板(2)表面的预留孔(6)后锁紧,扣板(5)的表面设有弹性夹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件包括安装槽(15)和橡胶垫块(16),安装槽(15)呈“十”字形槽,安装槽(15)开设在扣板(5)的表面,安装槽(15)设有两组,两组安装槽(15)关于预留孔(6)对称分布,橡胶垫块(16)呈“十”字形块,橡胶垫块(16)固定在安装槽(15)的表面,橡胶垫块(16)的厚度大于安装槽(15)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组件包括嵌入槽(8)、橡胶垫片(9)以及夹持凸起(10),嵌入槽(8)呈圆弧形槽,嵌入槽(8)开设在箍环(1)的内环面,橡胶垫片(9)呈圆弧形板状结构,橡胶垫片(9)固定在嵌入槽(8)的表面,且橡胶垫片(9)的厚度大于嵌入槽(8)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凸起(10)呈圆弧形片,夹持凸起(10)设有两组,两组夹持凸起(10)关于嵌入槽(8)对称分布,夹持凸起(10)固定在箍环(1)的内环面,每组夹持凸起(10)设有多个,多个夹持凸起(10)沿着箍环(1)的内环面排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连组件包括边槽(11)、穿杆(12)、挡片(13)以及通孔(14),边槽(11)呈“凸”字形槽,边槽(11)开设在箍环(1)的外环面,边槽(11)的高度和箍环(1)的高度相等,边槽(11)设有多个,多个边槽(11)沿着箍环(1)的外环面排列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杆(12)呈“凸”字形板状结构,穿杆(12)活动插接在边槽(11)中,箍环(1)设有多个,穿杆(12)贯穿多个箍环(1)表面的边槽(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13)固定在边槽(11)的表面,通孔(14)开设在挡片(13)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古建筑修复用加固保护装置,包括箍环,所述箍环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箍环的内环面设有防滑组件,且箍环的外环面设有串连组件;有益效果为:包括箍环,所述箍环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组件,箍环的内环面设有防滑组件,且箍环的外环面设有串连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薛阳,崔长富,刘彬,刘彬彬,张栋,解世旭,于磊,王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市即墨区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