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8450发布日期:2023-06-28 16:0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既有索网,更具体涉及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1、索网是由相互正交、曲率相反的2组拉索直接叠交而形成的一种负高斯曲率的曲面结构。索网的拉索一般采用由高强钢丝组成的钢绞线,通过拉索的轴向力抵抗外荷载作用,当拉索采用高强度材料时可以大幅减轻自重。索网结构是张力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力合理、造型富于变化,且受力效率高、可显著降低用钢量,易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建筑结构领域中的常用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

2、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既有索网结构往往因为建筑功能的调整或者优化,在重新翻修提升改造时,会出现原有索网结构承载力不够、需要新增拉索的情况。索网结构的成形,依赖于索网周边环境,既提供了形状边界,同时也是索网建立初始预应力的关键所在。新增拉索如何与原有周边混凝土梁建立有效的连接,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尽量减少对原有混凝土梁的破坏;2)提供有效的刚度保证新索在初始张拉后不出现收缩徐变,避免出现预应力松弛现象;3)施工简易操作,不能影响周边已有拉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不破坏原有周边混凝土梁和既有索网,新索张拉完毕后可固定在节点连接处,为新索发挥作用提供可靠边界条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包括环箍在周边混凝土梁上的外包钢,外包钢侧壁的中部垂直设置有耳板,耳板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连接新增拉索的穿孔,穿孔两侧的耳板上均设置有穿孔加劲板;所述外包钢与周边混凝土梁之间通过锚栓连接。

4、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耳板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5、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外包钢的侧壁上设置有矩形的钢板带,耳板的左右两侧与钢板带之间分别横向设置有加劲板。

6、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加劲板包括设置在上端的梯形加劲板和设置在下端的矩形加劲板。

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梯形加劲板和矩形加劲板均不超出耳板。

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只需通过抱箍外包钢,在原周边混凝土梁上建立新增拉索的连接节点,操作方便,不损伤周边混凝土梁,通过外包钢增强了混凝土梁的承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箍在周边混凝土梁(1)上的外包钢(2),外包钢(2)侧壁的中部垂直设置有耳板(5),耳板(5)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连接新增拉索的穿孔(8),穿孔(8)两侧的耳板(5)上均设置有穿孔加劲板(9);所述外包钢(2)与周边钢筋混凝土梁(1)之间通过锚栓(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5)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钢(2)的侧壁上设置有矩形的钢板带(4),耳板(5)的左右两侧与钢板带(4)之间分别横向设置有加劲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包括设置在上端的梯形加劲板(6)和设置在下端的矩形加劲板(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加劲板(6)和矩形加劲板(7)均不超出耳板(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包括环箍在周边混凝土梁上的外包钢,外包钢侧壁的中部垂直设置有耳板,耳板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连接新增拉索的穿孔,穿孔两侧的耳板上均设置有穿孔加劲板;所述外包钢与周边混凝土梁之间通过锚栓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既有索网结构新增拉索与周边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只需通过抱箍外包钢,在原周边混凝土梁上建立新增拉索的连接节点,操作方便,不损伤周边混凝土梁,通过外包钢增强了混凝土梁的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林,周平槐,丁浩,郜海波,李晓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