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18063发布日期:2023-09-10 04:4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振捣棒,具体涉及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


背景技术:

1、在施工混凝土的场所,混凝土密实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工艺,直接影响地面硬化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混凝土密实的操作工作中,振捣棒的使用范围广泛,不仅使用在常见的楼房建设、大型地坪建设,还会使用在路面路缘构建物的密实作业中。振捣棒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致使施工中断,混凝土失效,造成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

2、目前偏心式振捣棒利用振捣棒中心安装具有偏心质量的转轴,在高速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通过轴承传递给振捣棒壳体,从而使振捣棒产生圆周振动的。在偏心式振捣棒中核心部件有驱动单元、偏心旋转轴、轴承。在振捣棒使用过程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故障是由轴承故障引起的,其中轴承润滑和散热的优劣是造成轴承故障的最大原因。轴承使用脂润滑最高转速是使用油润滑最高转速的70%-87%,偏心式振捣棒为提供最大振动力,使用转速在11000转/分钟以上。

3、目前市面在售偏心式振捣棒使用轴承的润滑方式采用预填润滑脂,在使用过程中轴承高速转动会受到高离心力,升温,振动影响造成润滑脂的损耗,从而减少了轴承的正常寿命,最终导致振捣棒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可以使用液体润滑油对滚动轴承进行良好的润滑和散热,能够减少偏心式振捣棒轴承由于润滑和散热原因造成的损坏,降低故障率,降低保养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包括偏心式振捣棒内芯和振捣棒外护壳,所述偏心式振捣棒内芯包括偏心转轴,偏心转轴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于振捣棒外护壳内,其特征在于,偏心转轴芯部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偏心转轴下侧、振捣棒外护壳内底部设置有打油泵单元,打油泵单元的上部与振捣棒外护壳内侧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打油泵单元与偏心转轴相连,用于在偏心转轴的转动作用下将储油腔内的油液输送至所述第一通孔内,油液经第一通孔上部流出并流经滚动轴承再回流至储油腔。

3、进一步的,所述打油泵单元包括油液动力件和壳体,油液动力件通过壳体与振捣棒外护壳的内壁相连接,打油泵单元的进油口与储油腔相连通,打油泵单元的出油口与第一通孔相连通。

4、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均开设在壳体上。

5、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振捣棒外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油液动力件与壳体转动连接,油液动力件在其周向上与偏心转轴相对固定。

6、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液动力件采用螺杆结构,螺杆与偏心转轴同轴固定连接,螺杆外壁与壳体内壁转动配合,螺杆芯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和出油口相连通的第二通孔;螺杆旋转时,螺杆的螺旋凹槽内的油液沿其轴线方向运动,使油液由进油口吸入,并由出油口经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通孔。

7、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液动力件采用齿轮结构,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齿轮轴与偏心转轴同轴固定连接,齿轮轴芯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和出油口相连通的第二通孔,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壳体形成密闭空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动时,将油液经进油口吸入,并由出油口经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偏心式振捣棒内芯还包括驱动偏心转轴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上联轴器与偏心转轴的上端相连。

9、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联轴器沿其径向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径向通孔,径向通孔的位置高于滚动轴承,油液在储油腔、第一通孔、径向通孔、滚动轴承及偏心转轴外壁与振捣棒外护壳的间隙以及打油泵单元之间循环。

10、进一步的,所述振捣棒外护壳包括设于偏心转轴外部的振动轴外管以及设于打油泵单元外部的振捣头,振捣头与振动轴外管固定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振捣棒外护壳还包括连接套、振捣棒连接架和护管,所述护管、振捣棒连接架、连接套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振动轴外管连接在连接套下端。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偏心转轴内沿径向开设第一通孔,配合设置的储油腔,形成在偏心转轴、滚动轴承、储油腔之间相互连通的润滑油通路;另外通过在储油腔内设置与偏心转轴相连的打油泵单元,用于在偏心转轴工作时带动打油泵单元为润滑油的循环提供动力,实现了振捣棒工作过程中对滚动轴承良好的润滑和散热,减少偏心式振捣棒轴承由于润滑和散热原因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偏心式振捣棒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振捣棒的振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包括偏心式振捣棒内芯(100)和振捣棒外护壳(200),所述偏心式振捣棒内芯(100)包括偏心转轴(1),偏心转轴(1)通过滚动轴承(2)转动连接于振捣棒外护壳(200)内,其特征在于,偏心转轴(1)芯部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101),所述偏心转轴(1)下侧、振捣棒外护壳(200)内底部设置有打油泵单元(4),打油泵单元(4)的上部与振捣棒外护壳(200)内侧壁之间形成储油腔(3);所述打油泵单元(4)与偏心转轴(1)相连,用于在偏心转轴(1)的转动作用下将储油腔(3)内的油液输送至所述第一通孔(101)内,油液经第一通孔(101)上部流出并流经滚动轴承(2)再回流至储油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油泵单元(4)包括油液动力件(41)和壳体(42),油液动力件(41)通过壳体(42)与振捣棒外护壳(200)相连接,打油泵单元(4)的进油口(43)与储油腔(3)相连通,打油泵单元(4)的出油口(44)与第一通孔(10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43)、出油口(44)均开设在壳体(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2)与振捣棒外护壳(200)固定连接,所述油液动力件(41)与壳体(42)转动连接,油液动力件(41)在其周向上与偏心转轴(1)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动力件(41)采用螺杆结构,螺杆(410)与偏心转轴(1)同轴固定连接,螺杆(410)外壁与壳体(42)内壁转动配合,螺杆(410)芯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101)和出油口(44)相连通的第二通孔(411);螺杆(410)旋转时,螺杆(410)的螺旋凹槽内的油液沿其轴线方向运动,使油液由进油口(43)吸入,并由出油口(44)经第二通孔(411)进入第一通孔(1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动力件(41)采用齿轮结构,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5)和从动齿轮(46),主动齿轮(45)通过齿轮轴(451)与偏心转轴(1)同轴固定连接,齿轮轴(451)芯部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101)和出油口(44)相连通的第二通孔(411),主动齿轮(45)、从动齿轮(46)与壳体(42)形成密闭空间;主动齿轮(45)、从动齿轮(46)转动时,齿槽内的油液绕其轴线方向运动,使油液由进油口(43)吸入,并由出油口(44)经第二通孔(411)进入第一通孔(10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式振捣棒内芯(100)还包括驱动偏心转轴(1)转动的驱动单元(5),所述驱动单元(5)通过上联轴器(6)与偏心转轴(1)的上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轴器(6)沿其径向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1)相连通的径向通孔(61),径向通孔(61)的位置高于滚动轴承(2),油液在储油腔(3)、第一通孔(101)、径向通孔(61)、滚动轴承(2)及偏心转轴(1)外壁与振捣棒外护壳(200)的间隙以及打油泵单元(4)之间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棒外护壳(200)包括设于偏心转轴(1)外部的振动轴外管(7)以及设于打油泵单元(4)外部的振捣头(8),振捣头(8)与振动轴外管(7)固定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棒外护壳(200)还包括连接套(91)、振捣棒连接架(9)和护管(10),所述护管(10)、振捣棒连接架(9)、连接套(91)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振动轴外管(7)连接在连接套(91)下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打油泵的偏心式振捣棒,属于振捣棒领域,包括偏心式振捣棒内芯和振捣棒外护壳,所述偏心式振捣棒内芯包括偏心转轴,偏心转轴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于振捣棒外护壳内,其特征在于,偏心转轴芯部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偏心转轴下侧、振捣棒外护壳内底部设置有打油泵单元,打油泵单元的上部与振捣棒外护壳内侧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打油泵单元与偏心转轴相连,用于在偏心转轴的转动作用下将储油腔内的油液输送至所述第一通孔内,油液经第一通孔上部流出并流经滚动轴承再回流至储油腔;本发明通过使用液体润滑油对滚动轴承进行良好的润滑和散热,能够减少偏心式振捣棒轴承由于润滑和散热原因造成的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文,夏东冬,李庆枭,周哲,陈刚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