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1837发布日期:2023-11-17 06:1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预制梁,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


背景技术:

1、预制梁,是采用工厂预制,再运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梁。预制装配化桥梁技术是将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结构的主要构件在工厂(预制场)内预制、现场拼装的桥梁施工技术。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115198965a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包括梁体、护角、连接结构和钢筋结构,梁体的左右两端设有护角,梁体左端的护角连接有左侧连接结构,梁体右端的护角连接有右侧连接结构,钢筋结构与梁体固定连接,钢筋结构的左端延伸至左侧连接结构,钢筋结构的右端延伸至右侧连接结构,钢筋结构包括与横向钢筋连接的空包,空包被梁体包裹。钢筋结构设置在梁体模板中。向梁体模板中灌混凝土,混凝土凝固,产生的内应力使混凝土发生局部变形,这种局部变形最终可以到达空包处得到释放,空包被挤压而内凹,吸收混凝土的变形,以提高梁体的质量。

3、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由于采用装配式结构组合,这种组合方式会导致梁体之间强度降低,并且连接点之间容易发生松散脱落,进而造成预制梁存在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操作时由于采用装配式结构组合,这种组合方式会导致梁体之间强度降低,并且连接点之间容易发生松散脱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包括底梁,所述底梁的顶部安装有顶梁,所述顶梁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底梁的内侧均匀贯穿有多个钢筋条,所述底梁的外侧设置有底梁外壳,所述底梁外壳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侧拉板,所述顶梁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内撑板,所述内撑板的侧面均匀贯穿有多个侧拉筋条,通过侧拉板和钢筋条在底梁外壳的内侧纵横交错分布,从而使得预制梁内部的强度与牵引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内撑板和侧拉筋条同样交错分布,有利于对顶梁的结构提供强度提升的效果,从而使得梁体整体强度进一步提升,有效地保证了预制梁后期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3、所述顶梁的一端对称安装有多个外撑板,所述顶梁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方管,所述顶梁的另一端两侧对称安装有短撑板,所述顶梁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撑板,所述短撑板和长撑板套设在连接方管的外侧,所述外撑板分布于连接方管的外侧,所述短撑板的侧面贯穿有两个固定栓,所述固定栓均贯穿于连接方管的侧面,外撑板和连接方管设置在单个顶梁的一端,短撑板和长撑板则安装在单个顶梁的另一端,从而可以将连接方管套设于短撑板和长撑板的内侧,同时外撑板插接在定位槽的内侧,从而在拼装时可以先通过插接并提供稳定地限位支撑,再通过固定栓贯穿入连接方管和短撑板的侧面进一步固定,为后续的固定提供便捷性,提高了安装效率。

4、优选的,所述底梁外壳的内侧开设有装载舱,所述侧拉板和钢筋条均分布在装载舱的内侧,通过装载舱可以在底梁外壳的内部提供空间,方便了向内部灌入混凝土,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强度,保证了预制梁的使用寿命。

5、优选的,所述底梁外壳的两侧均匀分布有多个侧撑板,所述侧撑板的顶部与顶梁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装载舱的一端安装有内置板,通过侧撑板可以对底梁与顶梁之间提升固定以及侧边支撑力,进而使得底梁与顶梁的焊接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6、优选的,所述顶梁的内侧开设有装载槽,所述内撑板均匀分布于装载槽的内侧,通过装载槽可以向内部灌入混凝土,配合上内撑板和侧拉筋条有利于在灌入混凝土之后进一步提升了侧面支撑性,有效地避免出现变形的情况。

7、优选的,所述顶梁的底部均匀贯穿开设有多个渗漏槽,所述渗漏槽与装载槽的内部之间相连通,通过渗漏槽开设于装载槽的底部并且与装载舱的内部相连通,从而方便了在注入混凝土过程中使得装载舱和装载槽均注入混凝土。

8、优选的,所述连接方管的侧面贯穿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固定栓贯穿于螺栓孔的内侧,通过螺栓孔为固定栓的侧面贯穿支撑提供预留穿孔位置,进而方便了在卡装连接之后快速实现固定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底梁的一端安装有对接块,所述底梁的另一端开设有外槽,通过对接块可以与另一组预制梁体的外槽进行连接拼装,从而实现有效地连接支撑力。

10、优选的,所述底梁的一端均匀分布有多个对接棒,所述底梁的另一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对接孔,通过对接棒与另一组的对接孔之间进行定位连接,有利于提升了连接后的稳定性,同时多个分布的对接棒可以进一步提升了强度。

11、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侧面贯穿有多个挂钩,所述外槽的内侧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固定环,通过挂钩在连接内槽内侧的固定环上,从而有利于将两个预制梁进行挂接,避免了脱落的情况。

12、优选的,所述长撑板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外撑块,两个相邻的所述外撑块之间设置有定位槽,通过外撑块可以对长撑板的支撑力提升,同时分布有多个定位槽可以提供有效地卡装限位的作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中,通过侧拉板和钢筋条在底梁外壳的内侧纵横交错分布,从而使得预制梁内部的强度与牵引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内撑板和侧拉筋条同样交错分布,有利于对顶梁的结构提供强度提升的效果,从而使得梁体整体强度进一步提升,有效地保证了预制梁后期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15、2、本发明中,通过外撑板和连接方管设置在单个顶梁的一端,短撑板和长撑板则安装在单个顶梁的另一端,从而可以将连接方管套设于短撑板和长撑板的内侧,同时外撑板插接在定位槽的内侧,从而在拼装时可以先通过插接并提供稳定地限位支撑,再通过固定栓贯穿入连接方管和短撑板的侧面进一步固定,为后续的固定提供便捷性,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包括底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1)的顶部安装有顶梁(2),所述顶梁(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3),所述底梁(1)的内侧均匀贯穿有多个钢筋条(104),所述底梁(1)的外侧设置有底梁外壳(101),所述底梁外壳(101)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侧拉板(103),所述顶梁(2)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内撑板(202),所述内撑板(202)的侧面均匀贯穿有多个侧拉筋条(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外壳(101)的内侧开设有装载舱(102),所述侧拉板(103)和钢筋条(104)均分布在装载舱(10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外壳(101)的两侧均匀分布有多个侧撑板(105),所述侧撑板(105)的顶部与顶梁(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装载舱(102)的一端安装有内置板(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2)的内侧开设有装载槽(201),所述内撑板(202)均匀分布于装载槽(20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2)的底部均匀贯穿开设有多个渗漏槽(204),所述渗漏槽(204)与装载槽(201)的内部之间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管(302)的侧面贯穿开设有多个螺栓孔(303),所述固定栓(311)贯穿于螺栓孔(303)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1)的一端安装有对接块(304),所述底梁(1)的另一端开设有外槽(3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1)的一端均匀分布有多个对接棒(305),所述底梁(1)的另一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对接孔(3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304)的侧面贯穿有多个挂钩(306),所述外槽(312)的内侧开设有内槽(313),所述内槽(31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固定环(3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撑板(308)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外撑块(309),两个相邻的所述外撑块(309)之间设置有定位槽(3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涉及预制梁技术领域,包括底梁,所述底梁的顶部安装有顶梁,所述顶梁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底梁的内侧均匀贯穿有多个钢筋条。本发明通过侧拉板和钢筋条在底梁外壳的内侧纵横交错分布,从而使得预制梁内部的强度与牵引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内撑板和侧拉筋条同样交错分布,有利于对顶梁的结构提供强度提升的效果,从而使得梁体整体强度进一步提升,保证预制梁后期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外撑板和连接方管设置在单个顶梁的一端,短撑板和长撑板则安装在单个顶梁的另一端,可以将连接方管套设于短撑板和长撑板的内侧,同时外撑板插接在定位槽的内侧,从而在拼装时可以先通过插接并提供稳定地限位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崔冲,张国田,孟健,王亮,张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建工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