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502422发布日期:2023-12-28 06:1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抗震加固可以极大地减小建筑物的破坏,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在一些建设较早的老旧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随着用户使用需求变化,对建筑功能布局改变,再加上现在机器设备不断增多,导致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不断增大,超过原有设计荷载值。因此需要对梁、板、柱等构件进行抗震加固,特别是楼板承载力不足的时候,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需楼板进行抗震加固,如何对楼板进行抗震加固,保证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老旧建筑物在楼板承载力不足的时候,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需要对楼板进行抗震加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不仅适用于老旧小区加固改造,也适用于新建主体因为施工或者设计原因导致楼板需要进行加固的情况使用。

2、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包括墙体和连接在两个相邻墙体之间的楼板,楼板下表面设置有炭纤维布层,楼板上表面通过凿毛加工形成凿毛面,凿毛面上浇筑有新混凝土层,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板面钢筋层,混凝土层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板面钢筋层的锚筋组件,锚筋组件穿过新混凝土层且部分位于楼板内,靠近楼板一侧的墙体上设置有若干植筋孔,各植筋孔内放置有用于支撑和定位板面钢筋层的支撑钢筋。

4、具体来说,需要对楼板面进行凿毛处理,得到一道凿毛面,用于增加新混凝土层与原有楼板的粘接力。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各支撑钢筋通过结构胶植入对应的植筋孔中。

6、具体来说,该过程为墙体植筋过程,在墙体打好的植筋孔上,采用结构胶将设计的支撑钢筋植入植筋孔中,为固定板面钢筋层的新绑扎钢筋提供安装和固定的基础,支撑钢筋的植筋深度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板面钢筋层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根水平横向钢筋和多根水平纵向钢筋,水平横向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的直径相同。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水平横向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的直径均为8mm-10mm。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根水平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根水平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均为150mm-200mm。

10、具体来说,板面钢筋层位于新混凝土层的上部,采用单层双向钢筋形成网状结构,水平横向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一般可以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筋,间距200mm。此外,钢筋规格、间距及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固楼板进行调整。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锚筋组件包括若干成梅花状布置的锚筋构件,锚筋构件部分位于新混凝土层上方。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各锚筋构件均包括多根锚固钢筋,各锚固钢筋的直径为8mm-10mm,相邻两个锚筋构件之间的距离为250mm-300mm。

13、具体来说,锚筋构件部分位于新混凝土层的上部,采用植筋方式将锚固钢筋植入新混凝土层和楼板中,锚固钢筋一般采用直径为8mmmm、间距300mm的钢筋,成梅花状布置。其中钢筋规格、间距及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固楼板进行调整。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炭纤维布层的材质为碳纤维布,炭纤维布层通过粘贴形式固定在楼板下表面。

15、具体来说,碳纤维布主要用于需要加固楼板底部,具有轻质高强的特征。主要根据楼板抗弯受力情况进行设计,一般根据抗弯受力状况确定碳纤维布加设层数,碳纤维布主要作用是抵抗剪切作用和抗弯使用,而且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实现任意裁剪和弯折。

16、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s1、清除原有的楼板上的装饰层及基层;根据抗震加固方案,首先将原有楼板结构上装饰层及基层清理干净,露出结构层;

19、s2、凿毛,采用破碎工具(电钻、电锤)对楼板的板面上进行凿毛处理;

20、s3、清理,将步骤s2凿毛处理产生的杂质及碎块清理干净;包括原有箍筋上的水泥块等。

21、s4、钢筋加工,根据板面钢筋层、锚筋组件以及支撑钢筋需要的钢筋数量和尺寸加工需要的钢筋;在钢筋加工房制完成锚筋组件、板面钢筋、支撑钢筋等钢筋制作。

22、s5、支撑钢筋植筋施工,在墙体上采用植筋方式,完成支撑钢筋的植筋;支撑钢筋的规格、长度、深度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并进行拉板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23、s6、锚筋组件施工,根据设计间距,在楼板上完成锚筋组件施工;锚固钢筋一般可采用直径为8mm间距300mm,梅花桩布置。

24、s7、板面钢筋层施工,绑扎板面钢筋,在完成锚筋组件以及支撑钢筋施工后,进行板面钢筋绑扎施工,采用满绑方式将板面钢筋绑扎在锚筋组件以及支撑钢筋上;

25、s8、刷水泥浆,在需要浇筑新混凝土层的楼板凿毛面上刷一层素水泥浆,刷浆之前需要将凿毛面灰尘清理干净;

26、s9、浇筑混凝土,根据抗震加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素水泥浆浇筑新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得到新混凝土层;

27、s10、粘贴碳纤维布层,采用结构粘接胶将碳纤维布层粘贴在楼板底面,粘贴前需要将楼板底面清理干净;粘贴必须确保粘贴平整度和牢固,保证碳纤维布的最终承载力;

28、s11、养护,对新混凝土层进行标准养护。一般情况,在浇筑完后12h以内对其进行覆盖和浇水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同时应现场制作同条件养护的试块。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0、本发明设计合理,采用此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老旧建筑物在楼板承载力不足的时候,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对楼板进行抗震加固的技术难题,有助于将楼板通过梁柱传递到地基基础,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特别适用于老旧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7)和连接在两个相邻所述墙体(7)之间的楼板(3),所述楼板(3)下表面设置有炭纤维布层(1),所述楼板(3)上表面通过凿毛加工形成凿毛面,所述凿毛面上浇筑有新混凝土层(2),所述新混凝土层(2)内设置有板面钢筋层(4),所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板面钢筋层(4)的锚筋组件(5),锚筋组件(5)穿过所述新混凝土层(2)且部分位于所述楼板(3)内,靠近所述楼板(3)一侧的所述墙体(7)上设置有若干植筋孔,各所述植筋孔内放置有用于支撑和定位所述板面钢筋层(4)的支撑钢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钢筋(6)通过结构胶植入对应的所述植筋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钢筋层(4)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根水平横向钢筋和多根水平纵向钢筋,所述水平横向钢筋和所述水平纵向钢筋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向钢筋和所述水平纵向钢筋的直径均为8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水平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根所述水平纵向钢筋之间的距离均为150mm-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组件(5)包括若干成梅花状布置的锚筋构件,所述锚筋构件部分位于新混凝土层(2)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锚筋构件均包括多根锚固钢筋,各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8mm-10mm,相邻两个所述锚筋构件之间的距离为250mm-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纤维布层(1)的材质为碳纤维布,所述炭纤维布层(1)通过粘贴形式固定在所述楼板(3)下表面。

9.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技术领域,抗震加固楼板结构包括墙体和连接在两个相邻墙体之间的楼板,楼板下表面设置有炭纤维布层,楼板上表面通过凿毛加工形成凿毛面,凿毛面上浇筑有新混凝土层,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板面钢筋层,混凝土层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板面钢筋层的锚筋组件,锚筋组件穿过新混凝土层且部分位于楼板内,靠近楼板一侧的墙体上设置有若干植筋孔,各植筋孔内放置有用于支撑和定位板面钢筋层的支撑钢筋;本发明设计合理,有效的解决了老旧建筑物在楼板承载力不足的时候,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特别适用于老旧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

技术研发人员:李余兵,刘涛,杨学超,高长玲,罗亮,赵兴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