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9158发布日期:2023-12-08 14:1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震构件,尤其涉及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法是通过结构本身的弹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其本质是把结构本身及构件作为“消能”元件,在较大地震作用下结构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发生严重的破坏和倒塌。目前一些重要和特殊建筑结构采用减隔震设计与建造,通过在结构上设置减震装置,减小结构的地震作用反应,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2、目前主要的减震方式与减震措施有:防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包括粘滞类、金属类、摩擦类)、防屈曲钢板墙、粘滞阻尼墙等。这些减震措施主要应用在重要和特殊建筑中,造价昂贵。由于居住类建筑的特殊性和造价控制要求的严格性,使用上述减震措施的位置受到较多限制,震后损坏更换也非常麻烦。目前上述减震措施难以应用在钢结构住宅,间接影响钢结构住宅的推广。

3、因此,现有的减震装置存在造价昂贵、适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建筑用减震装置存在造价昂贵、适用性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所述阻尼耗能装置包括:第一钢斜撑、钢斜撑连接结构及第二钢斜撑;所述第一钢斜撑与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所述钢斜撑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斜撑连接结构包括低屈服点钢、上翼缘连接盖板、下翼缘连接盖板、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所述低屈服点钢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斜撑和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低屈服点钢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的上端面,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与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上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翼缘连接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低屈服点钢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的下端面,所述下翼缘连接盖板与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下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组合组件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组合组件由第一钢斜撑、所述低屈服点钢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组合形成。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斜撑及所述第二钢斜撑均为h型结构;所述第一钢斜撑及所述第二钢斜撑均包括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之间。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腹板连接盖板和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腹板连接盖板和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腹板连接盖板和所述腹板之间,所述第二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腹板连接盖板和所述腹板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低屈服点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状弯曲部,所述低屈服点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弧状弯曲部;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状弯曲部相适配的第一弧状凸起,所述第一弧状弯曲部的外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弧状凸起的内侧凹形面,所述下翼缘连接盖板设置有与第二弧状弯曲部相适配的第二弧状凸起;所述第二弧状弯曲部的外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弧状凸起的内侧凹形面。

6、进一步的,所述低屈服点钢的厚度与所述腹板的厚度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螺丝孔,所述上翼缘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丝孔相适配的第二螺丝孔;所述下翼缘连接盖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螺丝孔,所述下翼缘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丝孔相适配的第四螺丝孔。

8、进一步的,所述低屈服点钢设置有多个第五螺丝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五螺丝孔相适配的第六螺丝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斜撑的腹板和所述第二钢斜撑的腹板均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设置有若干组与所述第一长圆孔相适配的第二长圆孔。

10、进一步的,所述阻尼耗能装置还包括上连接板组件及下连接板组件;所述上连接板组件设置在钢斜撑组件中上翼缘板的下端面,所述下连接板组件设置在所述钢斜撑组件中下翼缘板的上端面;所述钢斜撑组件由所述第一钢斜撑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组合形成;所述上连接板组件和所述下连接板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低屈服点钢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间隙处。

11、进一步的,所述阻尼耗能装置还包括:钢柱及钢组合梁;所述钢柱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钢组合梁的长轴方向;所述第一钢斜撑不与所述第二钢斜撑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连接段,所述弧形连接段设置在所述钢柱和所述钢组合梁之间;所述低屈服点钢的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钢斜撑的第二高度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的第三高度均相等;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低屈服点钢在竖直段中上端点与下端点之间的间距;所述竖直段为所述低屈服点钢中非第一弧状弯曲部及第二弧状弯曲部的部分;所述第二高度为所述第一钢斜撑在主体段中上翼缘板的外侧端面与下翼缘板的外侧端面之间的间距;所述主体段为所述第一钢斜撑中非弧形连接段的部分;所述第三高度为所述第二钢斜撑的上翼缘板的外侧端面与所述第二钢斜撑的下翼缘板的外侧端面之间的间距。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长圆孔与所述第二长圆孔之间通过螺栓组件进行固定连接。

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所述阻尼耗能装置包括:第一钢斜撑、钢斜撑连接结构及第二钢斜撑;所述第一钢斜撑与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所述钢斜撑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斜撑连接结构包括低屈服点钢、上翼缘连接盖板、下翼缘连接盖板、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所述低屈服点钢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斜撑和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低屈服点钢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的上端面,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与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上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翼缘连接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低屈服点钢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的下端面,所述下翼缘连接盖板与所述第一钢斜撑、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下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组合组件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组合组件由第一钢斜撑、所述低屈服点钢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组合形成。本发明一方面通过设置钢斜撑连接结构,降低阻尼耗能装置的更换难度的同时,提高阻尼耗能装置的适用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低屈服点钢,提高阻尼耗能装置的抗震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耗能装置包括:第一钢斜撑、钢斜撑连接结构及第二钢斜撑;所述第一钢斜撑与所述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所述钢斜撑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斜撑及所述第二钢斜撑均为h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腹板连接盖板和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腹板连接盖板和第二阻尼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屈服点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状弯曲部,所述低屈服点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弧状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屈服点钢的厚度与所述腹板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连接盖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螺丝孔,所述上翼缘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丝孔相适配的第二螺丝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屈服点钢设置有多个第五螺丝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五螺丝孔相适配的第六螺丝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斜撑的腹板和所述第二钢斜撑的腹板均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设置有若干组与所述第一长圆孔相适配的第二长圆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连接板组件及下连接板组件;所述上连接板组件设置在钢斜撑组件中上翼缘板的下端面,所述下连接板组件设置在所述钢斜撑组件中下翼缘板的上端面;所述钢斜撑组件由所述第一钢斜撑及所述第二钢斜撑组合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柱及钢组合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圆孔与所述第二长圆孔之间通过螺栓组件进行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屈曲约束的阻尼耗能装置,其包括:第一钢斜撑与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钢斜撑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低屈服点钢设置在第一钢斜撑和第二钢斜撑之间;上翼缘连接盖板设置在第一钢斜撑、低屈服点钢及第二钢斜撑的上端面,上翼缘连接盖板与第一钢斜撑、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上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下翼缘连接盖板设置在第一钢斜撑、低屈服点钢及第二钢斜撑的下端面,下翼缘连接盖板与第一钢斜撑、第二钢斜撑之间通过下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组合组件相对的两侧面;组合组件由第一钢斜撑、低屈服点钢及第二钢斜撑组合形成。本发明可提高阻尼耗能装置的适用性和抗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田,董洋,温小勇,廖彪,刘佳迪,江磊,赵常瑜,徐艳苗,曹志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