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16696发布日期:2024-02-22 21:1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结构模块建筑,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

2、目前传统板房、野外帐篷存在保温隔热性、密封性能差,抗风载能力差,使用年限低,周转拆移次数低、零部件损耗率高等问题。

3、集装箱房经济成本较高,且因外形尺寸问题和重量的限制,无运输道路、无大型起吊设备等应用场景,该类型产品无法应用。

4、传统土建类应急建筑,其建造周期长、对周围环境扰动大,无法多次拆移周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模块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3、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结构柱与短柱,所述短柱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之间,所述结构柱垂直于地面设置;

4、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底梁与顶梁,所述底梁包括底边梁与底次梁,所述底边梁设置在所述结构柱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结构柱之间且与所述地面平行设置,所述底次梁设置在所述底边梁之间;所述顶梁包括顶边梁,所述顶边梁设置在所述结构柱连接所述地面一端的相对端,所述顶边梁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之间;

5、连接构件,设置在结构柱与所述短柱上,可用于固定所述底梁与顶梁;

6、屋面檩条,不少于一根且设置在所述顶边梁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结构柱连接构件,所述结构柱连接构件包括底边梁连接构件、顶边梁连接构件与檩托;所述底边梁连接构件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结构柱垂直连接的凹型板,设置在所述结构柱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所述顶边梁连接构件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结构柱垂直连接的工字板,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与所述地面连接一端的相对端;所述檩托有若干个设置在所述顶边梁处。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短柱连接构件,所述短柱连接构件包括三向凹型板,由三块所述凹型板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短柱,可从三个方向连接所述底边梁。

9、进一步地,所述凹型板与所述工字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连接孔,所述凹型板与所述工字板的凹槽可与所述支撑梁卡接固定并可通过所述螺栓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梁螺栓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檩托沿所述顶边梁的一端至另一端逐级提升高度,可用于屋顶的固定并使所述屋顶与所述顶梁间设置倾斜角度。

11、进一步地,所述顶边梁外侧位置设置有雨棚梁,所述雨棚梁与所述顶边梁螺栓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次梁上设置有减震橡胶垫,所述减震橡胶垫与所述底次梁通过胶粘方式连接,在所述减震橡胶垫顶部设置复合保温底板。

13、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与屋顶设置为复合保温墙板与复合保温顶板。

14、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的低坡方向位置的所述顶边梁外侧设置有落水管,所述落水管可排出所述屋顶的积水。

15、进一步地,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16、将所述结构柱对称且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结构柱之间设置所述短柱;

17、在所述结构柱与所述短柱上设置所述连接构件;

18、将所述底梁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之间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且固定在所述短柱上,所述底梁与所述地面平行设置,将所述定量设置在所述结构柱顶部;

19、将所述屋面檩条设置在所述顶梁上用于设置屋顶。

20、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钢结构加工件、钢板折弯件、屋面板等材料加工形成杆件式和板式构件,在施工现场通过连接件、螺栓等材料并通过各种材料之间有序的连接与配合形成主体框架并配合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复合保温维护板材,形成一种快拼式应急类模块建筑结构体系及其连接方法,该方法满足了应急类建筑对舒适性能和建造周期要求的同时降低建造、运输成本。采用该连接方法生产的模块单元产品抗震、防风、保温隔热等性能优异,实现无需大型机械安拆。



技术特征:

1.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结构柱连接构件,所述结构柱连接构件包括底边梁连接构件、顶边梁连接构件与檩托;所述底边梁连接构件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结构柱垂直连接的凹型板,设置在所述结构柱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所述顶边梁连接构件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结构柱垂直连接的工字板,设置在所述结构柱与所述地面连接一端的相对端;所述檩托有若干个设置在所述顶边梁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短柱连接构件,所述短柱连接构件包括三向凹型板,由三块所述凹型板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短柱,可从三个方向连接所述底边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板与所述工字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连接孔,所述凹型板与所述工字板的凹槽可与所述支撑梁卡接固定并可通过所述螺栓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梁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托沿所述顶边梁的一端至另一端逐级提升高度,可用于屋顶的固定并使所述屋顶与所述顶梁间设置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梁外侧位置设置有雨棚梁,所述雨棚梁与所述顶边梁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次梁上设置有减震橡胶垫,所述减震橡胶垫与所述底次梁通过胶粘方式连接,在所述减震橡胶垫顶部设置复合保温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与屋顶设置为复合保温墙板与复合保温顶板。

9.根据权利要求1、5和6任一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的低坡方向位置的所述顶边梁外侧设置有落水管,所述落水管可排出所述屋顶的积水。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类模块建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结构模块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及施工方法。包括支撑柱、支撑梁、连接构件与屋面檩条,其中支撑柱垂直地面设置,支撑梁设置在支撑柱之间且与地面平行,连接构件设置在支撑柱上用于与支撑梁卡接及螺栓连接固定,屋面檩条设置在支撑梁之间位于模块建筑的顶部,且屋面檩条沿着支撑梁的一端至另一端逐级提高高度,在铺设屋顶时使屋顶具备倾斜角度排出积水。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在施工现场通过连接件、螺栓等材料并通过各种材料之间有序的连接与配合形成主体框架并配合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板材形成一种应急类模块建筑,满足应急类建筑对舒适性能和建造周期要求的同时降低建造、运输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丽,靳朝峰,李旺龙,张艳庆,李苗,王慧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