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铝合金模板加固,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
背景技术:
1、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模板一般有钢模板、木模板、塑料模板以及铝合金模板,由于铝合金模板使用寿命长,施工效率高,施工安全性能高,并且对环境友好,因而被广泛采用,铝合金模板通常采用背楞进行安装固定,通过背楞施加铝合金模板的压力,能够防止铝合金模板出现涨模现象。
2、传统的铝模背楞在遇到墙板结构变化时,由于只是通过连接螺栓将背楞与墙垛进行连接,很容易出现涨模或者挤模现象,进而大大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连接螺栓将背楞与墙垛进行连接,很容易出现涨模或者挤模现象,进而大大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包括墙体与方管,所述墙体的外侧通过铝合金模板进行包裹,所述铝合金模板的外侧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分为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以及第五横梁,且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相邻之间通过垂直焊接,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呈z字形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的相邻之间皆通过垂直焊接,并且根据墙板的样式不同,可以使得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形成水平或者垂直向在z字形,进而通过此法加固背楞抗弯曲结构相比传统背楞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大截面柱子铝合金模板施工容易产生胀模爆模的质量风险,在大柱子模板加固方面,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铝合金模板分别与第二横梁、第四横梁之间通过第二螺杆螺母组件相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保证设备的完整性。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均为双层设计,且双层之间通过连接方管相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层结构的方管可增大与铝模板的接触面积,对铝模板的固定效果更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五横梁分别位于铝合金模板的两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与对铝合金模板形成三包围式,使其更加稳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梁、第五横梁的外侧两端与第二横梁、第四横梁的外侧一端皆设置有角码,且角码的外侧皆对称开设有螺杆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角码与螺杆孔的作用,以便于固定连接,以配合后续工作。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一端的角码之间与第四横梁、第五横梁一端的角码之间皆通过第一螺杆螺母组件相互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螺杆螺母组件的作用,使得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与第四横梁、第五横梁之间形成斜拉,使得设备更加稳定。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的相邻之间皆通过垂直焊接,并且根据墙板的样式不同,可以使得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与第四横梁之间形成水平或者垂直向在z字形,进而通过此法加固背楞抗弯曲结构相比传统背楞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大截面柱子铝合金模板施工容易产生胀模爆模的质量风险,在大柱子模板加固方面,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1.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包括墙体(1)与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外侧通过铝合金模板(10)进行包裹,所述铝合金模板(10)的外侧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分为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第四横梁(5)以及第五横梁(6),且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与第四横梁(5)相邻之间通过垂直焊接,所述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与第四横梁(5)之间呈z字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铝合金模板(10)分别与第二横梁(3)、第四横梁(5)之间通过第二螺杆螺母组件(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第四横梁(5)与第五横梁均为双层设计,且双层之间通过连接方管(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与第五横梁(6)分别位于铝合金模板(10)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第五横梁(6)的外侧两端与第二横梁(3)、第四横梁(5)的外侧一端皆设置有角码(7),且角码(7)的外侧皆对称开设有螺杆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墙板z字形加固全包背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一端的角码(7)之间与第四横梁(5)、第五横梁(6)一端的角码(7)之间皆通过第一螺杆螺母组件(8)相互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