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1、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筑受规划、场地条件、建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立面形式呈现多样化,为成就建筑之美,新型结构体系不断涌现。由于建筑空间效果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实现建筑底部大跨度无柱空间效果,导致上部楼层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需要建筑设置带转换层的结构。
2、基于此,对于圆弧形平面且竖向构件不能落地的结构,尤其是要求实现建筑底部大跨度无柱空间的效果,受限于建筑使用功能和空间效果,现有技术和工程经验尚不足以妥善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旨在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核心筒以外的竖向构件进行落地支承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包括至少三个核心筒以及至少一层空间桁架结构。至少三个核心筒绕平行于竖直方向的轴线间隔布置,一层空间桁架结构包括多个中环桁架、多个内环桁架、第一屋面结构以及第一楼面结构。中环桁架的数量与核心筒的数量相同、内环桁架与中环桁架一一对应布置。绕轴线方向,每两个相邻的核心筒之间连接一个中环桁架,且该中环桁架靠近该两个核心筒远离轴线的外侧边缘连接安装。中环桁架为绕轴线延伸的曲面结构,且中环桁架的曲面结构向远离轴线的方向凸起。绕轴线方向,每两个相邻的核心筒之间还连接内环桁架,且该内环桁架连靠近该两个核心筒靠近轴线的内侧边缘连接安装。内环桁架为绕轴线延伸的曲面结构,且内环桁架的曲面结构向远离轴线的方向凸起。在绕轴线方向的每两个相邻的核心筒之间,沿竖直方向,内环桁架的上端边缘和中环桁架的上端边缘之间连接第一屋面结构。在绕轴线方向的每两个相邻的核心筒之间,沿竖直方向,内环桁架的下端边缘和中环桁架的下端边缘之间连接第一楼面结构,以使第一屋面结构和第一楼面结构之间形成建筑空间。
4、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中,通过中环桁架、内环桁架、第一屋面结构和第一楼面结构的连接配合,可以在至少三个核心筒的支承下形成一个由桁架结构组成的空间桁架结构,用以改善圆环状、椭圆环状等曲环结构的空间桁架存在的面外受扭和受弯等不利特征。并且,通过平铺桁架结构的第一屋面结构和第一楼面结构的设置,在空间桁架结构内,可以通过第一楼面结构和第一屋面结构形成整体空间的受力体系,在改善空间桁架受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空间桁架结构的整体性。以使曲线状的空间桁架结构可以稳定连接于至少三个核心筒之间,无需额外设置竖向的落地构件以支承空间桁架结构。
1.一种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桁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桁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绕所述轴线方向的相邻两个所述核心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还包括至少一层悬挂楼层结构,一层所述悬挂楼层结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一层所述第二楼面结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楼层结构的数量是多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还包括第一外环空间桁架结构,所述第一外环空间桁架结构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外环空间桁架结构,一层所述第二外环空间桁架结构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环空间桁架结构的数量是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竖直方向,至少在最下方的所述第二外环桁架处,该所述第二外环桁架的上端边缘与所述悬挂楼层结构的间距大于该所述第二外环桁架的下端边缘与所述该所述悬挂楼层结构的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还包括坡道结构,所述坡道结构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建筑结构体系还包括内环楼层结构,所述内环楼层结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