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3080发布日期:2023-09-23 19:4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具体包括建筑、公路、市政、轨道交通等,还以应用于机械、风力、水电等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1、支座作为结构间的主要传力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建筑结构领域,其中球钢支座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较好的承压、转动、滑动性能,能有效适应桥梁的位移变化。

2、但是,目前的球钢支座不具备较好的抗拉性,抵御竖向拉力、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其隔震性能也一般,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桥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以解决目前球钢支座抵御竖向拉力、水平力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其抗拉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隔震作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3、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钢支座及设置在减振钢支座外侧的阻尼隔震单元,减振钢支座内设有减震阻尼板,且减振钢支座上具有抗拉结构。

4、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的减振钢支座的基础上,在其外侧设有阻尼隔震单元,阻尼隔震单元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起到有效隔震的效果,降低低频震动,减振钢支座内部还设有减震阻尼板,减震阻尼板可以起到一定减震的作用,减振钢支座上是具有抗拉结构的,这样使得整个减振钢支座具有很好的抗拉能力,抵御竖向拉力和水平力的效果更佳,桥梁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5、可选的,减振钢支座包括上座板、下座板,上座板、下座板之间设有球冠、中间钢衬板,球冠底面与中间钢衬板顶面为球面接触且形成转动体,阻尼隔震单元位于中间钢衬板外侧,抗拉结构位于转动体上下端。

6、可选的,所述抗拉结构包括抗拉顶板、抗拉底板,抗拉顶板位于球冠与上座板之间,抗拉顶板底面设有抗拉块,抗拉底板位于中间钢衬板与下座板之间且具有盆腔,抗拉底板顶面设有位于中间钢衬板外侧的挡圈,中间钢衬板上下端周向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抗拉块与抗拉顶板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第一凸块位移的第一装配腔,中间钢衬板与挡圈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第二凸块位移的第二装配腔。

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冠与上座板之间设置了抗拉顶板,在中间钢衬板与下座板之间设置了抗拉底板,同时在中间钢衬板的上下端周向分别设置了第一凸块、第二凸块,装配后,第一凸块位于第一装配腔内,第二凸块位于第二装配腔内,使得两个装配腔同时限制了整个转动体的竖向和横向位移范围,而上座板是固定在梁体底面,下座板是固定在墩柱顶面的,抗拉顶板、抗拉底板分别连接在上座板底面、下座板顶面,这样使得整个减振钢支座具有很好的抗拉能力,抵御竖向拉力和水平力的效果更佳,桥梁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8、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装配腔适配,第一凸块的顶面为平直面,底面为斜曲面,第二凸块与第二装配腔适配,第二凸块顶面、底面均为平直面。

9、可选的,所述球冠顶面与抗拉顶板底面之间设有减震阻尼板,减震阻尼板嵌入在抗拉顶板底面内。

10、可选的,所述中间钢衬板下端位于盆腔内,且中间钢衬板底面嵌入有滑移板。

11、可选的,所述球冠底面为凸球面,中间钢衬板顶面为与凸球面适配的凹球面,凹球面内嵌入有适配的曲面板。

12、可选的,所述阻尼隔震单元为阻尼橡胶单元、阻尼橡胶支座、聚氨酯单元、聚氨酯支座中任意一种。

13、可选的,所述减振钢支座顶面或者底面还设有用于调节减振钢支座高度的测力调节机构,测力调节机构包括顶板、底板,顶板底面成倒v形结构且与底板之间构成滑动腔,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一对位于滑动腔内的楔形块,两楔形块之间夹设有传感器,楔形块顶面与顶板底面为斜直面接触,楔形块底面与底板顶面之间平面接触。

14、可选的,所述楔形块侧面设有用于为其滑动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或者气缸。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6、1、第一凸块位于第一装配腔内,第二凸块位于第二装配腔内,使得两个装配腔同时限制了整个转动体的竖向和横向位移范围,而上座板是固定在梁体底面,下座板是固定在墩柱顶面的,抗拉顶板、抗拉底板分别连接在上座板底面、下座板顶面,这样使得整个减振钢支座具有很好的抗拉能力,抵御竖向拉力和水平力的效果更佳,桥梁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17、2、设置在转动体外侧的阻尼隔震单元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起到有效隔震的效果,降低低频震动。

18、3、将减振钢支座与测力调节机构结合使用,使得本支座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支座在服役期间出现超重、脱空后,后期可对支座基于受力平衡进行双向、无级、多次高度调整,通过传感器可以测得楔形块的水平力,通过楔形块的转换,进而可以得到竖向力大小,能实现对支座受力的实时监控,提高桥梁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钢支座(17)及设置在减振钢支座(17)外侧的阻尼隔震单元(3),减振钢支座(17)内设有减震阻尼板(10),且减振钢支座(17)上具有抗拉结构,减振钢支座(17)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2),上座板(1)、下座板(2)之间设有球冠(8)、中间钢衬板(11),球冠(8)底面与中间钢衬板(11)顶面为球面接触且形成转动体,阻尼隔震单元(3)位于中间钢衬板(11)外侧,抗拉结构位于转动体上下端,所述抗拉结构包括抗拉顶板(4)、抗拉底板(15),抗拉顶板(4)位于球冠(8)与上座板(1)之间,抗拉顶板(4)底面设有抗拉块(5),抗拉底板(15)位于中间钢衬板(11)与下座板(2)之间且具有盆腔(13),抗拉底板(15)顶面设有位于中间钢衬板(11)外侧的挡圈(16),中间钢衬板(11)上下端周向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块(7)、第二凸块(14),抗拉块(5)与抗拉顶板(4)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第一凸块(7)位移的第一装配腔(6),中间钢衬板(11)与挡圈(16)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第二凸块(14)位移的第二装配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7)与第一装配腔(6)适配,第一凸块(7)的顶面为平直面,底面为斜曲面,第二凸块(14)与第二装配腔(24)适配,第二凸块(14)顶面、底面均为平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8)顶面与抗拉顶板(4)底面之间设有减震阻尼板(10),减震阻尼板(10)嵌入在抗拉顶板(4)底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钢支座(17)顶面或者底面还设有用于调节减振钢支座(17)高度的测力调节机构,测力调节机构包括顶板(18)、底板(19),顶板(18)底面成倒v形结构且与底板(19)之间构成滑动腔(21),顶板(18)与底板(19)之间设有一对位于滑动腔(21)内的楔形块(20),两楔形块(20)之间夹设有传感器(22),楔形块(20)顶面与顶板(18)底面为斜直面接触,楔形块(20)底面与底板(19)顶面之间平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20)侧面设有用于为其滑动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23),驱动装置(23)为液压缸或者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钢衬板(11)下端位于盆腔(13)内,且中间钢衬板(11)底面嵌入有滑移板(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8)底面为凸球面,中间钢衬板(11)顶面为与凸球面适配的凹球面,凹球面内嵌入有适配的曲面板(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隔震单元(3)为阻尼橡胶单元、阻尼橡胶支座、聚氨酯单元、聚氨酯支座中任意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拉压隔震支座,包括减振钢支座及设置在减振钢支座外侧的阻尼隔震单元,减振钢支座内设有减震阻尼板,且减振钢支座上具有抗拉结构。本技术提高了球钢支座抵御竖向拉力、水平力的能力,提高其抗拉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隔震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伍大成,周豪,邹贻军,蒲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