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楼盖,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
背景技术:
1、现浇空心楼盖技术适用于各种大跨度和大荷载建筑物,在商业、学校、医院、写字楼、人防工程及地下车库中使用,其产生直接降低建筑成本和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效果十分明显。该技术应用体系完善,施工及管理经验日益提高,目前已在全国全面普及推广,为新时期国家大力实施的建筑节能及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一种先进有效的技术支持。在现浇空心楼盖中的一种内置填充体应用技术中,存在内置填充体由于其容重大大低于混凝土容重而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对填充体产生巨大浮力。如果不对填充体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将造成填充体移位,造成楼盖设计参数改变而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隐患。传统的抗浮措施是在填充体上面设置抗浮钢筋,将模板打孔,再将抗浮钢筋通过铁丝穿过模板而绑扎到建筑模板下面的模板支撑架管上,使填充体和垫块、模板固定在一起,而产生对填充体的抗浮力。或者通过金属钉件钉入模板内,再以在模板上的金属钉件受力的绑扎带直接绑住填充体而产生对填充体的抗浮力。当混凝土浇注养护完毕,脱下模板后,需要到下面一层楼去除楼板下表面的抗浮铁丝、铁钉等抗浮残余物。现有的填充体抗浮方法是通过压力构件,从填充体上面压住填充体,产生填充体抵抗浮力的压力。该压力的传递路径是围绕在填充体上面和侧面的抗浮钢筋、铁丝或绑扎带,再通过模板上的孔传递到模板下面的架管上,或者是模板上面的抗浮构件上。这种抗浮方式有以下不足:1)工序多,效率低,工期长;2)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高;3)对模板有一定的损坏。以上不足影响了空心楼盖填充体的安装效率,影响了空心楼盖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避免破坏填充体和叠合板的结构,减少抗浮工序及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包括叠合板、填充体、密肋梁筋、面板筋、底板筋和现浇混凝土,所述叠合板上铺设底板筋,并在底板筋上呈栅格状铺设密肋梁筋,在栅格中对叠合板涂敷调和胶黏剂胶点,该调和胶黏剂胶点与填充体粘接,并在填充体上铺设面板筋后,通过现浇混凝土将叠合板、填充体、密肋梁筋、面板筋、底板筋连接为一整体。
3、所述叠合板呈矩阵设置有螺栓,该螺栓丝杆上旋接有两个螺帽,分别在螺栓的上端和中部,其中,中部的螺帽与叠合板抵接;通过螺帽使现浇混凝土与叠合板连接的更加牢固,可避免叠合板掉落。
4、所述密肋梁筋的两端与房屋的框架梁连接,通过密肋梁筋将楼盖与框架梁连接为一体;通过框架梁将楼盖的重量均匀的传递给框架柱,使房屋的整体结构稳定。
5、所述调和胶黏剂胶点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或各种调和胶黏剂及调和水泥胶黏剂,成本低,使用方便。
6、所述调和胶黏剂胶点设置有4-8个,可根据填充体的大小选择调和胶黏剂胶点的个数,操作灵活简单,抗浮效果好。
7、所述填充体为空腔楼盖填充体或发泡水泥填充体,当使用空腔楼盖填充体时,选择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做调和胶黏剂胶点,当使用发泡水泥填充体时,选择砌筑砂浆做调和胶黏剂胶点。
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抗浮楼盖,在填充体下面涂抹粘接剂,通过粘接剂把填充体与叠合板粘接在一起,以粘接力作为填充体的抗浮力,将抗浮力由压力改为拉力,缩短抗浮力传递路径,简化传力构件结构。与现有的抗浮结构相比,该结构不用增加单独的抗浮构件;不用在叠合板上打孔,或者安装抗浮钉;缩短填充体安装工期,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填充体安装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不用进行抗浮构件残余物的清理。
1.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包括叠合板(1)、填充体(3)、密肋梁筋(4)、面板筋(5)、底板筋(6)和现浇混凝土(7),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上铺设底板筋(6),并在底板筋(6)上呈栅格状铺设密肋梁筋(4),在栅格中对叠合板(1)涂敷调和胶黏剂胶点(8),该调和胶黏剂胶点(8)与填充体(3)粘接,并在填充体(3)上铺设面板筋(5)后,通过现浇混凝土(7)将叠合板(1)、填充体(3)、密肋梁筋(4)、面板筋(5)、底板筋(6)连接为一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呈矩阵设置有螺栓(2),该螺栓(2)丝杆上旋接有两个螺帽,分别在螺栓(2)的上端和中部,其中,中部的螺帽与叠合板(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肋梁筋(4)的两端与房屋的框架梁(10)连接,通过密肋梁筋(4)将楼盖与框架梁(10)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胶黏剂胶点(8)设置有4-8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接填充体固定抗浮的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3)为空腔楼盖填充体(3)或发泡水泥填充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