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3176发布日期:2023-07-24 02:3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别涉及超高层建筑工程中标准层墙、柱、梁、楼板等结构构件浇筑混凝土时快速搭建模板体系。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装配式模板体系为铝合金模板体系,是一种以铝合金型材为主要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和焊接等工艺制成的适用于混凝土工程的模板体系。该模板体系由铝合金模板、早拆装置、支撑及各种配件将同层的墙、柱、梁、板等构件的模板及支撑系统连成整体,进行整层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技术。

2、现有的铝合金模板体系,虽然达到了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但是各配件较为零散,组装程序比较复杂,导致现场施工时配件堆场混乱,拆卸、安装时间延长,配件重复利用率低等施工问题。

3、可见,现有的模板体系,存在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能够大大便利于施工。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包括:支撑杆,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杆,位于上方的第二杆,用于将该第二杆与该第一杆装到一起的调节件以及装设在该第一杆的底端的底座;标准底模板,在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以及连接件,包括铰接座和铰接轴;其中,该铰接座固定在该标准底模板的底侧表面,该铰接座和该第二杆的顶端均设有铰接孔,该铰接轴穿设于这些铰接孔,使得该支撑杆与该标准底模板铰接在一起。

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杆是中空的,该第二杆插置在该第一杆的中空中,该第一杆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该第二杆设有若干第二通孔,该调节件插置固定在对齐了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从而使得该支撑杆具有设定的高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搭接部是缺口朝下的,设置在矩形的相邻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上;该第二搭接部是缺口朝上的,设置在矩形的相邻的另一条长边和另一条宽边上。

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该标准底模板采用四个该支撑杆进行支撑。

6、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个该支撑杆装设在该标准底模板的一条长边的两端上;其中另外两个该支撑杆平行于前面那两个该支撑杆,装设在该标准底模板的两条宽边的中间位置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杆与该底座焊接为一体。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通过支撑杆、标准底模板和连接件的巧妙配合,能够大大便利于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是中空的,该第二杆插置在该第一杆的中空中,该第一杆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该第二杆设有若干第二通孔,该调节件插置固定在对齐了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从而使得该支撑杆具有设定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该标准底模板为矩形,该相对两侧是指该矩形的宽度方向的两条边以及该矩形的长度方向的两条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搭接部是缺口朝下的,设置在矩形的相邻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上;该第二搭接部是缺口朝上的,设置在矩形的相邻的另一条长边和另一条宽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每个该标准底模板采用四个该支撑杆进行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该支撑杆装设在该标准底模板的一条长边的两端上;其中另外两个该支撑杆平行于前面那两个该支撑杆,装设在该标准底模板的两条宽边的中间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与该底座焊接为一体。


技术总结
一种快速装配式模板体系,包括:支撑杆,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杆,位于上方的第二杆,用于将该第二杆与该第一杆装到一起的调节件以及装设在该第一杆的底端的底座;标准底模板,在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以及连接件,包括铰接座和铰接轴;其中,该铰接座固定在该标准底模板的底侧表面,该铰接座和该第二杆的顶端均设有铰接孔,该铰接轴穿设于这些铰接孔,使得该支撑杆与该标准底模板铰接在一起。能够大大便利于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雄,王智余,范文兴,唐玥,贾海云,胡晓玲,叶智棠,黎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