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7872发布日期:2023-11-30 13:5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热能源站布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光热能源站利用大规模阵列镜面通过聚光方式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光热能源站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具有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太阳能聚光集热的热量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储罐中,在太阳落山后几个小时仍然能够带动汽轮发电。

3、目前在建设光热能源站主厂房的过程中,由于主厂房包含的设备比较多,大部分均是根据设计者习惯或经验布设,这样可能导致设备布置凌乱,而且设备之间管道及电缆铺设交错复杂甚至混乱,造成主厂房建造工期比较长,工程不便于复用,设计生产效率低,项目建设效率低,而且检修维护也不方便。

4、而且,在已建成投产的光热发电项目中,蒸汽发生系统建筑物与汽轮发电机房的距离较远,导致蒸汽发生系统建筑物与汽轮发电机房之间的蒸汽、给水管道较长,一方面增加了运行过程中的管道散热损失、管道阻力损失,另一方面延长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启动时间,从而导致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指标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结合储热型光热能源站的工艺要求,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光热能源站主厂房的各个分厂房之间的模块化设计与建造,使功能分区明确、设备布置紧凑、工艺管道短捷、检修维护便捷,可将不同模块分别设计施工,且能灵活地将不同模块组合,大幅缩短主厂房建造工期,且便于工程复用、提高设计生产效率、项目建设效率及运行节能指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包括:动力楼区域和电控楼区域;

4、所述动力楼区域包括蒸汽发生动力楼区域和蒸汽做功动力楼区域;

5、所述电控楼区域包括蒸汽发生电控楼区域和蒸汽做功电控楼区域;

6、所述蒸汽发生动力楼区域布设有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所述蒸汽做功动力楼区域布设有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所述蒸汽发生电控楼区域布设有储换热系统配电间;所述蒸汽做功电控楼区域布设有“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或者统称“常规岛集控楼”)。

7、在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中布设有蒸汽发生系统和/或储热介质电加热器。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储热介质电加热器采用熔盐电加热器。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蒸汽发生系统的水循环方式采用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控楼区域设置在动力楼区域的一侧。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换热系统配电间为一建筑,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为另一建筑,这两个建筑之间相互紧贴布置;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这三个建筑之间依次紧贴布置。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两个紧贴布置的建筑物之间留有伸缩缝。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这三个建筑组成动力楼联合建筑物。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之间组成联合建筑,不留伸缩缝,即:在所述联合建筑的相邻处公用一排柱子。

16、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之间组成联合建筑,留有伸缩缝,即:在所述联合建筑的相邻处采用两排柱子,所述两排柱子公用一排土建基础。

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和除氧间之间组成联合建筑,不留伸缩缝,即:在所述联合建筑的相邻处公用一排柱子。

18、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和除氧间之间组成联合建筑,留有伸缩缝,即:在所述联合建筑的相邻处采用两排柱子,所述两排柱子公用一排土建基础。

1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换热系统配电间与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这两个建筑组成电控楼联合建筑物;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换热系统配电间为一建筑,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为另一建筑,这两个建筑之间的高度相同或高度差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这三个建筑的高度相同或高度差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汽轮发电机房采用岛式布置,或者汽机运转层大平台式布置。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无论汽轮发电机房采用哪种布置方式,除氧器层与综合加热器层的标高均相同或高度差均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

2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采用汽机运转层大平台式布置时,汽机运转层标高与除氧间的任一给水加热器层的标高相同或高度差在第四预设阈值范围内。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分厂房的模块化,将各个分厂房合理解耦,使得主厂房的功能分区明确、设备布置紧凑、工艺管道短捷,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建造,同时还可以灵活地将不同模块组合,提高了主厂房典型布置对于不同工程建设条件的适应性,大幅缩短主厂房设计及建造工期,且便于工程复用,既可以提高设计生产效率,减少了设计人工时的重复投入,降低了设计人员的人工成本,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方案的重复制定,减少了人工时的重复投入,降低了施工人员的人工成本,最终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2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布置结构,通过合理地把不同分厂房平面方向的柱网进行对齐,并把不同分厂房高度方向的层高进行对齐,使得运维检修方便,便于人员进出、设备更换以及消防安全,提高了主厂房整体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土地征用面积和征租地成本,且总的建筑层高错落有致,建筑外观较为整齐,便于进行建筑外立面的统一、整体设计。同时,由于柱网对齐,可以进一步将不同分厂房的相邻柱子合并使用,从而降低了柱子的土建投资和施工成本。

28、(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布置结构,通过将蒸汽发生动力楼与蒸汽做功动力楼紧贴布置,或者组成联合建筑物,可以缩短蒸汽管道、给水管道的长度,一方面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管道散热损失、管道阻力损失,另一方面缩短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启动时间,从而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指标。可见,本实用新型对光热能源站的设计、建造、运行均能产生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楼区域和电控楼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楼区域设置在动力楼区域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换热系统配电间为一建筑,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为另一建筑,这两个建筑之间相互紧贴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紧贴布置的建筑物相邻处采用两排柱子,所述两排柱子公用一排土建基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这三个建筑组成动力楼联合建筑物。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中布设有蒸汽发生系统和/或储热介质电加热器。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之间组成联合建筑,公用一排柱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换热系统配电间与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这两个建筑组成电控楼联合建筑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房采用岛式布置,或者汽机运转层大平台式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氧器层与综合加热器层的标高相同或高度差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光热能源站布置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热能源站主厂房模块化系统,其包括:动力楼区域和电控楼区域;所述动力楼区域包括蒸汽发生动力楼区域和蒸汽做功动力楼区域;所述电控楼区域包括蒸汽发生电控楼区域和蒸汽做功电控楼区域;所述蒸汽发生动力楼区域布设有蒸汽发生系统及储热介质电加热器联合建筑物;所述蒸汽做功动力楼区域布设有除氧间和汽轮发电机房;所述蒸汽发生电控楼区域布设有储换热系统配电间;所述蒸汽做功电控楼区域布设有集控楼和常规岛电子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达,纪兴林,苗井泉,李官鹏,祁金胜,李引,李洪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