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与梁的连接结构与地下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6777发布日期:2023-11-22 15:4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柱与梁的连接结构与地下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以及一种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1、传统地库包含三种柱网,分别为大柱网、中柱网(又称大小柱网)和小柱网。传统地库的柱网和停车位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车道5和停车区6间隔布置,停车区6沿车道5的通行方向设置一列或两列停车位,设置一列停车位的停车区6沿车道5的边线在停车区6布置一列与车道5的通行方向平行的立柱1;设置两列停车位的停车区6沿车道5的边线在停车区6布置两列与车道5的通行方向平行的立柱1,并在两列停车位的中线处布置一列与车道5的通行方向平行的立柱1。立柱1按照上述方案布置,可以减小立柱1之间的距离,相应减小立柱1顶部的横梁的跨度,但是沿车道5的边线布置的立柱1会影响车辆的开门操作。停车位的车头朝向车道5,当沿车道5的边线布置的立柱1上有消火栓时,由于消火栓宽度一般为700mm左右,宽度较大的消火栓占用空间,对停车体验造成了极大影响。假若直接将沿车道5的边线布置的立柱1挪移至停车位的车尾附近,这样虽然可以避免立柱1影响开门的问题,但是车道5两侧的立柱1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大,车道5两侧的立柱1之间的横梁由于跨度增大而使得梁高相应增大,考虑到地库对净高的要求,导致地库的开挖量增大。

2、授权公告号为cn 214424152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库支撑构件及车库,车库支撑构件包括支撑梁和两根斜支撑柱,支撑梁的下侧面与两根斜支撑柱的下侧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拱形结构。车库支撑构件通过支撑梁对梁板构件底部进行支撑,可降低梁板构件的造价,但是车库支撑构件的斜支撑柱的下端位于车库底板,斜支撑柱仍然会影响临近的停车位的开门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目的是在立柱的下段不设置任何支撑物体的前提下,减小一定跨度下横梁所需的高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根立柱,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通过横梁相连,至少一根立柱的上段与横梁之间设置斜撑。

3、具体的:立柱、横梁和斜撑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件。

4、为了平衡斜撑对立柱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是:连接有斜撑的立柱还设置平衡梁,平衡梁和斜撑位于立柱相对的两侧。

5、为了使平衡梁能更好地平衡斜撑对立柱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是:平衡梁水平布置,斜撑在立柱上段的连接点与平衡梁处于立柱的同一高度。

6、具体的:斜撑在立柱上段的连接点与立柱下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2米。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梁不仅通过两根立柱进行支撑,还通过一根或两根斜撑进行支撑,相较于横梁仅两端由立柱进行支撑的连接结构,在两根立柱的间距相等的情况下,斜撑减小了的横梁的实际跨度,或者说斜撑减小了的横梁的有效跨度,使横梁所需的高度可以减小。斜撑设置于立柱的上段与横梁之间,斜撑不会在立柱下段形成任何阻碍。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地下车库,目的是提高立柱的间距,改善地下车库的净空呈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车库,包括由多根立柱和横梁形成的柱网,相邻的立柱的顶端通过横梁相连,至少两根相邻的立柱及其之间的横梁按照上述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相连。

9、为了避免在停车位的车头处布置立柱,进一步的是:地下车库包括间隔布置的车道和停车区,停车区沿车道的通行方向设置一列或两列停车位,每列停车位设置一列与车道的通行方向平行的立柱;在垂直车道通行方向的方向上,位于车道两侧且相临的两根立柱及其之间的横梁按照上述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相连,并且立柱位于靠近停车位的车尾的位置。

10、为了平衡斜撑对立柱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是:连接有斜撑的立柱还设置平衡梁,平衡梁的方向与车道的通行方向相离并垂直,连接于同一根立柱的平衡梁和斜撑位于立柱相对的两侧,具有两列停车位的停车区的两列立柱之间通过平衡梁相连。

11、平衡梁正上方的横梁跨度小,对应的梁高也较小,为了优化管线的布置,具体的:平衡梁水平布置,平衡梁的上部为管线布置区。此外,立柱、横梁和斜撑形成的三角区也可以作为管线布置区。

12、本实用新型地下车库的有益效果是:地下车库相邻的两根立柱及其之间的横梁按照上述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相连,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梁的跨度可以更大,从而改善地下车库的净空呈现效果。



技术特征:

1.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根立柱(1),两根立柱(1)的上端之间通过横梁(2)相连,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立柱(1)的上段与横梁(2)之间设置斜撑(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横梁(2)和斜撑(3)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有斜撑(3)的立柱(1)还设置平衡梁(4),平衡梁(4)和斜撑(3)位于立柱(1)相对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平衡梁(4)水平布置,斜撑(3)在立柱(1)上段的连接点与平衡梁(4)处于立柱(1)的同一高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斜撑(3)在立柱(1)上段的连接点与立柱(1)下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2米。

6.地下车库,包括由多根立柱(1)和横梁(2)形成的柱网,相邻的立柱(1)的顶端通过横梁(2)相连,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相邻的立柱(1)及其之间的横梁(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布置的车道(5)和停车区(6),停车区(6)沿车道(5)的通行方向设置一列或两列停车位,每列停车位设置一列与车道(5)的通行方向平行的立柱(1);在垂直车道(5)通行方向的方向上,位于车道(5)两侧且相临的两根立柱(1)及其之间的横梁(2)按照所述的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相连,并且立柱(1)位于靠近停车位的车尾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连接有斜撑(3)的立柱(1)还设置平衡梁(4),平衡梁(4)的方向与车道(5)的通行方向相离并垂直,连接于同一根立柱(1)的平衡梁(4)和斜撑(3)位于立柱(1)相对的两侧,具有两列停车位的停车区(6)的两列立柱(1)之间通过平衡梁(4)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平衡梁(4)水平布置,平衡梁(4)的上部为管线布置区(7)。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立柱(1)、横梁(2)和斜撑(3)形成的三角区为管线布置区(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柱与梁的连接结构与地下车库,目的是减小一定跨度下横梁所需的高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柱与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根立柱,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通过横梁相连,至少一根立柱的上段与横梁之间设置斜撑。为了平衡斜撑对立柱的作用力,立柱还设置平衡梁,平衡梁和斜撑位于立柱相对的两侧。地下车库包括间隔布置的车道和停车区,停车区沿车道的通行方向设置一列或两列停车位,每列停车位设置一列立柱,在垂直车道通行方向的方向上,位于车道两侧且相临的两根立柱及其之间的横梁按照上述柱与梁的连接结构相连,并且立柱位于靠近停车位的车尾的位置。本技术用于地下车库柱网的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王隆权,刘越,汪万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极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