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0433发布日期:2023-10-14 18:4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建设加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


背景技术:

1、加装电梯是在原住宅建筑的室外加装电梯,室外电梯的加装可以带给居民们极大的生活便利,然而在对加装电梯选择入户方式时,选择从楼梯转角平台入户需要走半个楼梯,轮椅无法正常通行。

2、现有的加装电梯的入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半层入户,需要走半个楼梯才能到住户的房门;一种是平层入户,虽然不用走楼梯,但是会影响已有的房屋功能及布局,因此业界提出缓坡平台来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但目前的缓坡平台无法做到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调节坡度,缓坡平台的切斜角度是固定的,且与原有楼梯相匹配的连接层一般通过砖砌形成,无法做到在不同场景中实现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

2、一种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包括连接台阶和坡段体,所述连接台阶设在建筑楼梯的转角平台上,作为建筑楼梯下半层踏步梯的延伸,所述连接台阶上端与电梯连廊齐平;所述坡段体设在建筑楼梯的转角平台上及其上半层踏步梯上,所述坡段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台阶和电梯连廊齐平,所述坡段体的上端与原建筑入户平台齐平;所述坡段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钢梁和坡段踏板,所述第三立柱设在靠近所述原建筑入户平台的踏步梯上,所述第一立柱设在靠近所述转角平台上,所述第二立柱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体、转轴、顶板、微调底座和微调件,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转轴装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体的顶端并可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转动,所述微调底座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体的侧面,所述微调件设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微调底座之间;所述钢梁设在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坡段踏板装设在所述钢梁上,通过所述微调件调节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立柱体之间的夹角进而调节所述钢梁的倾斜角度。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梁包括横梁和设在所述横梁上的纵梁,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或第三立柱上,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顶板上,通过所述微调件调节旋转所述顶板使得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贴合。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立柱还包括第二立柱底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立柱底板装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体的底端,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板装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定位板插入所述纵梁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底板、第一立柱体、安装板和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立柱底板设在所述第一立柱体的底端,所述安装板设在所述第一立柱体的顶端,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装设在所述横梁上。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为u形钢梁,所述横梁为c钢梁。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立柱为u形钢梁,所述纵梁设在所述第三立柱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坡段踏板包括面板、踏板架体、第一架体支撑件、第二架体支撑件和卡槽,所述第一架体支撑件、第二架体支撑件连接支撑多个所述踏板架体,所述面板设在所述踏板架体的上端,所述卡槽设在所述踏板架体的下端,所述卡槽设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架体支撑件、第二架体支撑件和卡槽的截面形状为u型。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台阶包括连接台阶立柱、连接台阶横梁和连接台阶面板,所述连接台阶立柱和连接台阶横梁相互连接固定形成阶梯状的框架,所述连接台阶面板设在阶梯状框架上。

12、本实用新型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微调件调节旋转顶板调节横梁的倾斜度,使得横梁与纵梁贴合,进而调节整个坡段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差的电梯连廊与入户平台的连接,且可以实现快速安装调节;相比砖砌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厂进行标准化模拟及预制,可实现现场快速的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包括连接台阶和坡段体,所述连接台阶设在建筑楼梯的转角平台上,作为建筑楼梯下半层踏步梯的延伸,所述连接台阶上端与电梯连廊齐平;所述坡段体设在建筑楼梯的转角平台上及其上半层踏步梯上,所述坡段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台阶和电梯连廊齐平,所述坡段体的上端与原建筑入户平台齐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段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钢梁和坡段踏板,所述第三立柱设在靠近所述原建筑入户平台的踏步梯上,所述第一立柱设在靠近所述转角平台上,所述第二立柱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体、转轴、顶板、微调底座和微调件,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转轴装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体的顶端并可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转动,所述微调底座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体的侧面,所述微调件设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微调底座之间;所述钢梁设在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坡段踏板装设在所述钢梁上,通过所述微调件调节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立柱体之间的夹角进而调节所述钢梁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横梁和设在所述横梁上的纵梁,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或第三立柱上,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顶板上,通过所述微调件调节旋转所述顶板使得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还包括第二立柱底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立柱底板装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体的底端,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板装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定位板插入所述纵梁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底板、第一立柱体、安装板和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立柱底板设在所述第一立柱体的底端,所述安装板设在所述第一立柱体的顶端,所述横梁装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装设在所述横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u形钢梁,所述横梁为c钢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立柱为u形钢梁,所述纵梁设在所述第三立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段踏板包括面板、踏板架体、第一架体支撑件、第二架体支撑件和卡槽,所述第一架体支撑件、第二架体支撑件连接支撑多个所述踏板架体,所述面板设在所述踏板架体的上端,所述卡槽设在所述踏板架体的下端,所述卡槽设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支撑件、第二架体支撑件和卡槽的截面形状为u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阶包括连接台阶立柱、连接台阶横梁和连接台阶面板,所述连接台阶立柱和连接台阶横梁相互连接固定形成阶梯状的框架,所述连接台阶面板设在阶梯状框架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加装电梯的缓平层入户结构,包括连接台阶和坡段体,连接台阶设在转角平台上,连接台阶上端与电梯连廊齐平;坡段体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钢梁和坡段踏板,第二立柱设于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第二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体、转轴、顶板、微调底座和微调件,顶板通过转轴装设在第二立柱体的顶端并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微调底座设在第二立柱体的侧面,微调件设在顶板和微调底座之间;所述微调件调节顶板和第二立柱体之间的夹角进而调节钢梁的倾斜角度;本技术通过微调件调节旋转顶板调节横梁的倾斜度,进而调节整个坡段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差的电梯连廊与入户平台的连接,且可以实现快速安装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韦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普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