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4084发布日期:2023-11-17 22:0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厂房建造发展比较迅速,厂房的样式多种多样,混合式厂房设计逐渐成为主流。混合式厂房通常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和钢结构厂房,二者相对独立但又为一个整体。

2、独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一般设置为多层,独立的钢结构厂房设置为单层。独立钢结构厂房的顶部设置有屋顶支架,且屋顶支架的顶部铺设有屋面板。钢结构厂房的屋面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的墙体之间的交接处需要增设防水处理节点,用于防止降水流入到屋面板与墙体的接缝处,避免混合式厂房发生渗水、漏水的问题。

3、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通过在接缝处打满防水胶的方式实现防水,但防水胶容易因为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而损耗严重,且防水胶的热变形较大,导致接缝处需要经常补胶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钢结构厂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交接处的防水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包括鹰嘴和第一泛水板,所述第一泛水板的一端设置在墙体上,所述第一泛水板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面板上;所述鹰嘴设置在所述墙体上,且所述鹰嘴位于所述第一泛水板远离所述屋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泛水板通过第一固定件安装所述屋面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从所述第一泛水板远离所述屋面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泛水板并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内;所述第一泛水板和所述屋面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用于粘合所述第一泛水板和所述屋面板。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鹰嘴使降水能够尽量集中落在第一泛水板上,从而能够利用泛水板对降水起到最大程度的阻挡作用,尽量避免降水进入墙体和屋面板之间的缝隙内,利用第一固定件实现第一泛水板与屋面板的固定连接,利用密封带加强第一泛水板和屋面板连接强度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提高钢结构厂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交接处的防水性。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泛水板远离所述墙体的端部设置有定位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部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地安装第一泛水板。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泛水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泛水板,所述第二泛水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泛水板上且靠近所述鹰嘴,所述第二泛水板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泛水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泛水板能够尽量防止降水通过鹰嘴和第一泛水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墙体和屋面板之间。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泛水板远离所述第一泛水板的一端设置有导流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流部尽可能地引导降水落在第一泛水板上。降低降水进入到钢结构厂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之间缝隙处的概率。

11、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从第二泛水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泛水板和所述第一泛水板,并固定在所述墙体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固定件实现第一泛水板、第二泛水板和墙体的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泛水板和所述鹰嘴之间设有密封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胶起到封边作用,减少降水渗入鹰嘴和第二泛水板之间的可能。

1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利用第二泛水板和鹰嘴使降水能够尽可能地落在第一泛水板上,且利用连接墙体和屋面板的第一泛水板最大程度地避免降水进入到墙体和屋面板的交接处,从而提高钢结构厂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交接处的防水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密封带以及密封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得到防水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鹰嘴(1)和第一泛水板(2),所述第一泛水板(2)的一端设置在墙体(01)上,所述第一泛水板(2)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面板(03)上;所述鹰嘴(1)设置在所述墙体(01)上,且所述鹰嘴(1)位于所述第一泛水板(2)远离所述屋面板(03)的一侧;所述第一泛水板(2)通过第一固定件(4)安装所述屋面板(03)靠近所述墙体(01)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件(4)从所述第一泛水板(2)远离所述屋面板(0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泛水板(2)并固定在所述屋面板(03)内;所述第一泛水板(2)和所述屋面板(03)之间设置有密封带(3),所述密封带(3)用于粘合所述第一泛水板(2)和所述屋面板(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泛水板(2)远离所述墙体(01)的端部设置有定位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泛水板(2)远离所述墙体(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泛水板(5),所述第二泛水板(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泛水板(2)上且靠近所述鹰嘴(1),所述第二泛水板(5)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泛水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泛水板(5)远离所述第一泛水板(2)的一端设置有导流部(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件(6),所述第二固定件(6)从第二泛水板(5)远离所述墙体(01)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泛水板(5)和所述第一泛水板(2),并固定在所述墙体(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泛水板(5)和所述鹰嘴(1)之间设有密封胶(7)。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墙体和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水处理节点,其包括鹰嘴和第一泛水板,第一泛水板的一端设置在墙体上,第一泛水板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面板上;鹰嘴设置在墙体上,且鹰嘴位于第一泛水板远离屋面板的一侧。本申请具有提高钢结构厂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交接处防水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苏留存,陈庆桂,胡明东,刘艳飞,乔锐,刘海宽,李世权,侯致杰,张振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