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8135发布日期:2023-10-06 14:4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砌体墙,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砌筑墙体是指由砖或砌块砌筑的墙体,是建筑的主要构件之一,起围合和承重作用。砖墙属于砌筑墙体,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施工速度慢、自重大、劳动强度大等很多不利的因素。砖墙由砖和砂浆两种材料组成,砂浆将砖胶结在一起筑成墙体或砌块。砖的种类很多,从所采用的原材料上看有黏土砖、灰砂砖、页岩砖、煤矸石砖、水泥砖、矿渣砖等。从形状上看有实心砖及多孔砖。当前砖的规格与尺寸也有多种形式,普通黏土砖是全国统一规格的标准尺寸,即240mm×115mm×53mm,砖的长宽厚之比为4∶2∶1,但与现行的模数制不协调。有的空心砖尺寸为190mm×190mm×90mm或240mm×115mm×180mm等。砖的等级强度以抗压强度划分为六级:mu30、mu25、mu20、mu15、mu10、mu7.5,单位为n/mm2。

2、为了提高部分砌体墙的抗震性能,通常会加装预应力加固装置来应对,但是现有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以防护网为主体,包裹在墙体两侧,以提升墙体的抗震性能,但是在面对较大面积的墙体时,防护网自身的强度不够,且能够施加的预应拉力较小,这会导致在面对较大震动时,墙体会直接开裂或倾倒,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现有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以防护网为主体,包裹在墙体两侧,以提升墙体的抗震性能,但是在面对较大面积的墙体时,防护网自身的强度不够,且能够施加的预应拉力较小,这会导致在面对较大震动时,墙体会直接开裂或倾倒。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包括待加固墙体,所述待加固墙体的正面且位于底部处设有底部限位块,所述底部限位块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有斜块,两个所述限位槽内部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角栓,两个所述斜块上均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处均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背侧均设有安装块结构,两个所述安装块结构之间设有若干个钢丝绳结构,两个所述安装块结构的背侧均设有加固环,两个所述加固环与待加固墙体之间均设有若干个固定螺栓,两个所述加固环的两侧均设有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

4、所述安装块结构包括结构本体、钢丝绳通槽和钢丝绳固定槽,所述结构本体的内部设有若干个钢丝绳通槽,若干个所述钢丝绳通槽之间设有钢丝绳固定槽;

5、所述钢丝绳结构包括钢丝绳本体、钢丝绳安装块和钢丝绳连接环,所述钢丝绳本体的两侧均设有钢丝绳安装块,两个所述钢丝绳安装块的两侧均设有钢丝绳连接环。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斜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支撑杆可通过斜块对连接块进行支撑,进而可对待加固墙体进行支撑。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包括竖向支撑体、加强钢丝绳、底部连接块、第一连接螺栓、顶部连接块、连接板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竖向支撑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加强钢丝绳,所述竖向支撑体的下方设有底部连接块,所述底部连接块与加强钢丝绳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竖向支撑体的上方设有顶部连接块,所述顶部连接块的正面设有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块、连接板和加强钢丝绳之间设有第二连接螺栓。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可通过以竖向支撑体、底部连接块和顶部连接块为主体,以加强钢丝绳为连接件,使得竖向支撑体、底部连接块和顶部连接块相互锁紧支撑,对待加固墙体施加预应力,对待加固墙体侧面进行有效的加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竖向支撑体与加固环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加强钢丝绳与竖向支撑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顶部连接块与待加固墙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钢丝绳本体插接在钢丝绳通槽中,所述钢丝绳连接环位于钢丝绳固定槽和钢丝绳通槽的交界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钢丝绳连接环与安装块结构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螺栓相连接固定,所述钢丝绳结构与安装块结构之间为可拆卸设计。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第三连接螺栓可直接插接在安装块结构的钢丝绳固定槽中,当钢丝绳结构安装在安装块结构内部时,第三连接螺栓便可直接将钢丝绳固定槽和钢丝绳连接环相连接固定,使得钢丝绳结构可牢牢的固定在安装块结构内部,不会脱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钢丝绳结构、安装块结构和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的设计,钢丝绳结构和安装块结构相互配合使用,可对待加固墙体的正面和背侧处施加预应力,对其进行加固防护,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可通过以竖向支撑体、底部连接块和顶部连接块为主体,以加强钢丝绳为连接件,使得竖向支撑体、底部连接块和顶部连接块相互锁紧支撑,对待加固墙体施加预应力,对待加固墙体侧面进行有效的加固,且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可通过斜块对连接块进行支撑,进而可对待加固墙体进行支撑,避免了现有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以防护网为主体,包裹在墙体两侧,以提升墙体的抗震性能,但是在面对较大面积的墙体时,防护网自身的强度不够,且能够施加的预应拉力较小,这会导致在面对较大震动时,墙体会直接开裂或倾倒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包括待加固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固墙体(1)的正面且位于底部处设有底部限位块(2),所述底部限位块(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201),两个所述限位槽(201)的内部均设有斜块(3),两个所述限位槽(201)内部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角栓(4),两个所述斜块(3)上均设有支撑杆(5),两个所述支撑杆(5)的连接处均设有连接块(6),两个所述连接块(6)的背侧均设有安装块结构(7),两个所述安装块结构(7)之间设有若干个钢丝绳结构(8),两个所述安装块结构(7)的背侧均设有加固环(9),两个所述加固环(9)与待加固墙体(1)之间均设有若干个固定螺栓(10),两个所述加固环(9)的两侧均设有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与斜块(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连接块(6)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11)包括竖向支撑体(110)、加强钢丝绳(111)、底部连接块(112)、第一连接螺栓(113)、顶部连接块(114)、连接板(115)和第二连接螺栓(116),所述竖向支撑体(11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加强钢丝绳(111),所述竖向支撑体(110)的下方设有底部连接块(112),所述底部连接块(112)与加强钢丝绳(11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螺栓(113),所述竖向支撑体(110)的上方设有顶部连接块(114),所述顶部连接块(114)的正面设有连接板(115),所述顶部连接块(114)、连接板(115)和加强钢丝绳(11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螺栓(1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体(110)与加固环(9)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加强钢丝绳(111)与竖向支撑体(11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顶部连接块(114)与待加固墙体(1)之间通过连接板(115)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本体(801)插接在钢丝绳通槽(702)中,所述钢丝绳连接环(803)位于钢丝绳固定槽(703)和钢丝绳通槽(702)的交界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连接环(803)与安装块结构(7)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螺栓(12)相连接固定,所述钢丝绳结构(8)与安装块结构(7)之间为可拆卸设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砌体墙抗震性能的预应力加固装置,涉及砌体墙技术领域,包括待加固墙体,所述待加固墙体的正面且位于底部处设有底部限位块,所述底部限位块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设有斜块,通过钢丝绳结构、安装块结构和侧面预应力加固结构的设计,钢丝绳结构和安装块结构相互配合使用,可对待加固墙体的正面和背侧处施加预应力,对其进行加固防护,避免了现有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以防护网为主体,包裹在墙体两侧,以提升墙体的抗震性能,但是在面对较大面积的墙体时,防护网自身的强度不够,且能够施加的预应拉力较小,这会导致在面对较大震动时,墙体会直接开裂或倾倒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黎广宇,颜广稚,黄启荣,龙应生,陈琼梅,刘付土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第三建筑装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