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2267发布日期:2024-01-26 22:5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预先在建筑的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2、目前,屋面的临空位置常依靠屋面边缘的护栏进行防护,当屋面边缘存在变形缝时,因变形缝位置的防水结构常高于屋面,此时行走通过屋面边缘的变形缝位置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屋面边缘变形缝位置的安全问题,提供一种屋面结构,该屋面结构包括:屋顶,包括屋面和沿屋顶的厚度方向贯穿于屋顶的变形缝;防漏水结构,穿设于变形缝,并至少部分地凸出于屋面;第一防护件,凸设于屋面的边缘;以及通行组件,设于屋面,且覆盖于防漏水结构;其中,通行组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行过道,通行过道与第一防护件之间具有沿第二方向的预设间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相交,且均平行于屋面。通行过道的设置便于行走通过屋面边缘的变形缝,同时预设间隔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行走通过屋面边缘变形缝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通行过道重量对屋面结构产生的弯矩,避免对屋面结构造成破坏,保证屋面结构自身的安全性。

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屋顶设置有截水沟,截水沟配置于第一防护件与通行组件之间,预设间隔不小于截水沟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截水沟的设置有助于屋面的排水,并且使得行走时远离屋面边缘,避免跌落摔伤等风险。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大于通行组件的尺寸。该设置有利于保证第一防护件的防护效果,进一步提高通行时的安全性。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漏水结构包括穿设于变形缝且至少部分地凸出于屋面的反坎组件,反坎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阻挡落在屋面的流体流入变形缝内。反坎组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有助于阻挡屋面积水、外界雨水或者湿气等进入变形缝。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反坎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第一反坎和第二反坎,且两者背离彼此一侧与变形缝的侧壁连接;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变形缝的缝宽方向;防漏水结构还包括防水组件,防水组件遮盖于第一反坎的外侧、第一反坎与第二反坎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反坎的外侧。防水组件防止外界水流、湿气等进入变形缝的内部,造成建筑墙体的腐蚀或者变形缝下方建筑空间漏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行组件还包括覆盖于防漏水结构的踏步单元和位于踏步单元至少一侧的第二防护件,踏步单元和第二防护件界定出通行过道。第二防护件的设置为行走通过变形缝位置提供进一步的防护,保证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踏步单元与屋面之间沿第三方向的距离先逐渐增大,再逐渐降低;第三方向垂直于屋面。该设置方便行走通过变形缝,保证行走的安全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踏步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上升台阶、过渡台阶和下降台阶;过渡台阶沿第三方向的高度高于上升台阶沿第三方向的高度,且高于下降台阶沿第三方向的高度。台阶的设置符合人体行走规律,减小行走步幅,实现安全行走通过变形缝。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渡台阶背离屋面的一侧表面与屋面平行;和/或上升台阶的台阶面与屋面平行;和/或下降台阶的台阶面与屋面平行。台阶面与屋面平行设置方便行走通过安全缝位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沿屋顶的厚度方向延伸。该设置保证了第一防护件的防护效果,实现屋面边缘行走的安全防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设置有截水沟,所述截水沟配置于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通行组件之间,所述预设间隔不小于所述截水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大于所述通行组件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水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变形缝且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屋面的反坎组件,所述反坎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阻挡落在所述屋面的流体流入所述变形缝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第一反坎和第二反坎,且两者背离彼此一侧与所述变形缝的侧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变形缝的缝宽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组件还包括覆盖于所述防漏水结构的踏步单元和位于所述踏步单元至少一侧的第二防护件,所述踏步单元和所述第二防护件界定出所述通行过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踏步单元与所述屋面之间沿第三方向的距离先逐渐增大,再逐渐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上升台阶、过渡台阶和下降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台阶背离所述屋面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屋面平行;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沿所述屋顶的厚度方向延伸。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屋面结构,该屋面结构包括:屋顶,包括屋面和沿屋顶的厚度方向贯穿于屋顶的变形缝;防漏水结构,穿设于变形缝,并至少部分地凸出于屋面;第一防护件,凸设于屋面的边缘;以及通行组件,设于屋面,且覆盖于防漏水结构;其中,通行组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行过道,通行过道与第一防护件之间具有沿第二方向的预设间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相交,且均平行于屋面。通行过道的设置便于行走通过屋面边缘的变形缝,预设间隔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行走通过屋面边缘变形缝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通行过道重量对屋面结构产生的弯矩,避免对屋面结构造成破坏,保证屋面结构自身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桂池,李淑仪,吴铭活,陈步实,陈智,伍伟杰,张园园,蒋文盈,陈国青,黄顺雄,覃韵,张欣,陈怡龙,陈国纯,崔展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