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9076发布日期:2023-10-28 23:4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楼梯,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1、楼梯的梯跑作为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重要构件,在地震中具有类似斜撑的受力状态。理论研究及震害调查表明,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取决于楼梯与主体结构的相对刚度之比。尤其在框架结构中,楼梯的刚度不可忽视。目前,框架结构中楼梯分析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抗”,将楼梯带入整体模型计算,考虑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第二种方法是“放”,按照22g101-2图集提供的节点做法将混凝土楼梯设计为滑动支座,以此来释放楼梯刚度,这样整体建模时就可以不同考虑楼梯刚度的影响。这在混凝土结构中已十分普及,但在钢框架结构实际工程中,大部分钢框架结构仍按常规方法建模,不将楼梯考虑进整体模型,鲜少见到类似的楼梯滑动支座设计,造成了既不“扛”也不“放”的局面,这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原则相违背,存在安全隐患。

2、在少数钢结构工程中,会采用图1所示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形式,即在梯段梁底部与平台梁连接处设置长圆孔,该种滑动支座存在以下问题:1、设置长圆孔会降低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2、长圆孔的长度不易控制。理论上,应控制长圆孔的长度大于中震下的梯段位移。当随着层高增加、孔长加长,连接板也随之加长,给支座梁带来更大的附加弯矩,对支座梁的抗扭设计不利。3、地震发生时,无法保证梯段沿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滑动,实际滑动的效果有限。4、连接板是这种节点构造的薄弱环节,需保证在中震甚至大震作用时,在剪力作用下,节点板不先于楼梯构件破坏。这对节点板的设计提出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包括楼面钢梁、休息平台支座梁、滑动卡槽导轨、梯梁和水平限位件。休息平台支座梁设于楼面钢梁的斜上方或者斜下方,滑动卡槽导轨固定于楼面钢梁的上表面。梯梁的两端均为水平段,梯梁的一端与楼面钢梁铰接,另一端插设于滑动卡槽导轨内且沿梯梁水平跨度方向延伸至超出休息平台支座梁,梯梁可沿其水平跨度方向在滑动卡槽导轨内滑动。水平限位件固定于梯梁的另一端且位于休息平台支座梁远离楼面钢梁的一侧,用于防止梯梁沿其跨度方向从休息平台支座梁上滑脱。

4、优选的,滑动卡槽导轨包括卡槽导轨和滑动垫层。卡槽导轨固定于休息平台支座梁的上表面并与休息平台支座梁之间形成供梯梁插设的卡槽。滑动垫层设于梯梁和休息平台支座梁的接触面之间。

5、进一步的,卡槽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固定于休息平台支座梁的上表面,并与休息平台支座梁之间形成横截面为凸字形的卡槽。

6、进一步的,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横向限位板和第一竖向限位板。第一横向限位板固定于休息平台支座梁的上表面,第一竖向限位板固定于第一横向限位板的上表面。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横向限位板和第二竖向限位板。第二横向限位板固定于休息平台支座梁的上表面,第二竖向限位板固定于第二横向限位板的上表面。第一横向限位板与第二横向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竖向限位板与第二竖向限位板之间的间距。

7、优选的,梯梁包括至少一根钢梁,钢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以及连接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钢梁的下翼缘板插设于卡槽内。

8、优选的,梯梁包括两根镜像对称设置的钢梁,腹板垂直连接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的同一侧,其中一根钢梁的下翼缘板插于第一限位件和休息平台支座梁之间,另一根钢梁的下翼缘板插于第二限位件和休息平台支座梁之间。

9、优选的,腹板垂直连接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的中部,梯梁的至少一根钢梁的下翼缘插于卡槽内。

10、优选的,滑动垫层采用聚四氟乙烯。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滑动卡槽导轨限制梯板在地震作用下的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避免梯梁脱离,只允许梯梁沿其水平跨度方向进行水平位移,以有效消除楼梯的斜撑作用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保证楼梯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要求,避免楼梯自身提前破坏。通过在梯梁的另一端上固定水平限位件来限制梯梁的水平位移,防止在地震作用下,梯梁位移过大而整体脱离休息平台支座梁,进而提升楼梯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卡槽导轨(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导轨(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312),所述的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312)均固定于休息平台支座梁(2)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的休息平台支座梁(2)之间形成横截面为凸字形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件(311)包括:固定于休息平台支座梁(2)上表面的第一横向限位板(311a),以及固定于第一横向限位板(311a)上表面的第一竖向限位板(311b);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限位件(5)的下表面低于休息平台支座梁(2)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梁(4)包括至少一根钢梁(41),所述的钢梁(41)包括上翼缘板(411)、下翼缘板(412)以及连接于上翼缘板(411)和下翼缘板(412)之间的腹板(413),所述的钢梁(41)的下翼缘板(412)插设于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梁(41)还包括固定在上翼缘板(411)、下翼缘板(412)和腹板(413)之间的横向加劲板(41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垫层(32)采用聚四氟乙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楼梯滑动支座节点构造,其包括楼面钢梁、休息平台支座梁、滑动卡槽导轨、梯梁和水平限位件。休息平台支座梁设于楼面钢梁的斜上方或者斜下方,滑动卡槽导轨固定于楼面钢梁的上表面,梯梁的两端均为水平段,梯梁的一端与楼面钢梁铰接,另一端插设于滑动卡槽导轨内且沿梯梁水平跨度方向延伸至超出休息平台支座梁,梯梁可沿其水平跨度方向在滑动卡槽导轨内滑动,水平限位件固定于梯梁的另一端且位于休息平台支座梁远离楼面钢梁的一侧,用于防止梯梁沿其跨度方向从休息平台支座梁上滑脱。本技术能够有效消除楼梯的斜撑作用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避免地震下楼梯提前破坏,提升楼梯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衍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