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7601发布日期:2023-12-30 02:3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施工,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在后浇带周围的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将对满堂脚手架进行拆除;但对于在后浇带处必须及时回顶,做出相应的加固措施;

2、现有技术中对于后浇带的回顶有采用钢管支架回顶,也有采用pvc管内包混凝土来实现回顶;采用钢管支架占用面积大,采用pvc管内包混凝土而发进行二次收回利用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后浇带处不同截面尺寸的梁进行回顶,能够进行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用于后浇带周边梁的回顶支撑,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在升降机构上且用于对梁底部支撑的支撑板。

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5、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柱、安装在支撑柱内的升降装置;所述支撑板位于支撑柱的上方且与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7、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柱内的液压千斤顶、与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连接且沿竖向设置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另外一端穿过支撑柱与顶板连接。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9、在所述支柱的外侧设置有滑轮。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1、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滑轮配合使用且沿竖向设置的滑槽。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3、所述支撑柱为格构柱。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5、在所述格构柱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升降装置的支撑座。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17、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用于在后浇带周边的满堂脚手架拆除时,对后浇带周边的两进行回顶支撑,有效的实现了对于后浇带周边梁的加固;

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液压千斤顶带动支柱沿竖向向靠近梁底部运动,并使得支撑板将与梁底部相互抵接;从而有效的实现对于梁的回顶支撑;相比现有技术,只需控制支柱移动不同的高度即可实现对于不同截面尺寸的梁进行支撑;

21、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钢管架对梁进行回顶支撑,本实用新型将大大减少对于楼地面面积的占用,避免了由于空间较小而无法采用钢管架进行支撑的情况出现;

22、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pvc内包混凝土进行梁的回顶支撑,避免了pvc内包混凝土无法回收二次利用的情况出现,同时pvc内包混凝土需根据现场高度尺寸进行定制,若所制作的pvc内包混凝土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将无法使用,相比pvc内包混凝土,本实用新型将能够实现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用于后浇带周边梁的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在升降机构上且用于对梁底部支撑的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柱、安装在支撑柱内的升降装置;所述支撑板位于支撑柱的上方且与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柱内的液压千斤顶、与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连接且沿竖向设置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另外一端穿过支撑柱与顶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柱的外侧设置有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滑轮配合使用且沿竖向设置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格构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格构柱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升降装置的支撑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液压回顶装置,用于后浇带周边梁的回顶支撑,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升降机构、以及安装在升降机构上且用于对梁底部支撑的支撑板;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后浇带处不同截面尺寸的梁进行回顶,能够进行重复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卫平,伏海奎,周谱旭,李昌锐,叶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