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棒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1304发布日期:2024-04-01 13:5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棒输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棒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截断设备需要对硅棒进行切割,现有的硅棒一般包括未开方未磨削截面为圆形的圆棒,以及已经完成开方磨削截面为方形需要对不良品区域进行切断的方棒。由于方棒圆棒除了在外形上有所区别,对输送过程中的表面要求也不同,圆棒由于后续还需要磨削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表面可以允许有一定的污痕和划痕,而方棒则对运输过程中的表面要求更高。

2、现有的硅棒输送方式如专利申请号cn202222936044.8名称为输送支撑系统及截断机,阐述了一种抬升输送结构,能适用于圆棒结构输送,又如专利号cn202121702591.9一种高效输送的单晶硅棒上料装置涉及一种利用成对的滚轮结构实现圆棒运输,但上述结构如果用于方棒运输容易在表面产生划痕,无法方便在同一个输送台上进行方棒圆棒输送需求的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棒输送结构,以解决现有输送台无法兼容运输待切割的截面为圆形的硅棒或截面为方形的硅棒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两侧平行可拆连接等高的滚轮架,所述滚轮架铰接有能转动的滚轮,所述输送台的两侧设置有槽道,输送台的中部具有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所述驱动机构与输送台滑动配合。

3、优选的,所述槽道内固定有垫块。

4、优选的,所述垫块为柔性材料。

5、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一托架上,所述托架两侧与输送台内侧滑动配合。

6、优选的,所述输送台中部两侧具有导轨,所述托架两侧铰接有能转动的转轮,所述滚轮位于导轨内。

7、优选的,所述输送台斜向两侧延伸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内侧固定有与硅棒接触的承靠垫。

8、优选的,所述输送台中部具有用于嵌入安装底板的凹槽。

9、优选的,驱动机构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输送台的顶升块及可拆的带有滚轮的滚轮架,能够满足已完成切边截面呈方形或待切边截面呈圆形的硅棒输送。

1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垫块采用柔性材质能够防止方棒则对运输过程中的表面产生划痕。

1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台中部具有用于嵌入安装底板的凹槽,从而能够快速的固定滚轮架,以利于拆装替换。

1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托架滑动配合的导轨位于输送台内部,与托架两侧铰接的转轮配合,受外力推动时托架能带动截面为方形的硅棒移动,相比于现有技术,在轨道外部无需增加用于防止切削余料落入轨道表面的防护装置,且不会影响圆棒运输的切换。



技术特征:

1.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两侧平行可拆连接等高的滚轮架,所述滚轮架铰接有能转动的滚轮,所述输送台的两侧设置有槽道,输送台的中部具有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所述驱动机构与输送台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内固定有垫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架之间通过安装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板嵌于输送台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柔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一托架上,所述托架两侧与输送台内侧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中部两侧具有导轨,所述托架两侧铰接有能转动的转轮,所述滚轮位于导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斜向两侧延伸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内侧固定有与硅棒接触的承靠垫。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中部具有用于嵌入安装底板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棒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两侧平行可拆连接等高的滚轮架,所述滚轮架铰接有能转动的滚轮,所述输送台的两侧设置有槽道,输送台的中部具有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所述驱动机构与输送台滑动配合,本技术能够通过输送台的顶升块及可拆的带有滚轮的滚轮架,能够满足已完成切边截面呈方形或待切边截面呈圆形的硅棒输送。

技术研发人员:陈钒,宋义安,王小钊,李欣,杨华英,李海威,李波,薛健忠,谢丹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