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

文档序号:37740813发布日期:2024-04-25 10:2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2、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多为支撑框与立柱之间固定连接,在将墙板适配安装在内部,从而形成装配式墙体,但是在墙板装配过程中,最后一组墙板无法快速进行安装,需要多方向调整,费时费力,进而降低装配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侧设置有外立板,所述支撑框内部设置有墙板,所述支撑框的外侧设置有立柱,所述支撑框和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装配组件;

3、所述装配组件包括移动孔、移动槽和限位槽,所述移动孔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开始有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外立板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连接有联动板,所述定位柱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联动板的外侧设置有手持块。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的侧剖面为“h”型结构,所述支撑框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墙板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阵列分布,所述墙板为加气混泥土结构,所述墙板与支撑框的内部相适配。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与支撑框之间通过装配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外立板与支撑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外立板的数量为支撑框数量的二倍,所述外立板与支撑框之间为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孔的为圆柱结构,所述移动孔贯穿外立板的中部,所述移动槽和限位槽之间相连通,所述移动柱与移动孔之间相适配,所述限位板与移动柱之间为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与移动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移动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孔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辅助孔贯穿连接板的外表面,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与辅助孔的数量相等。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槽的厚度小于外立板的厚度,所述定位槽的直径与辅助孔的直径相等,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柱之间相适配,所述联动板与定位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联动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手持块与联动板之间为一体结构。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装配组件的设置,在支撑框与墙板进行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撑框组立柱与两组墙板通过装配组件进行固定,在固定完成后,再将另一组支撑框固定在立柱的外侧,其次将若干组墙板沿着两组支撑框的内部进行适配插入,最后在将另一组立柱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会出现最后一组墙板无法快速进行安装的情况发生,省时省力,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所述支撑框(1)的内侧设置有外立板(11),所述支撑框(1)内部设置有墙板(2),所述支撑框(1)的外侧设置有立柱(3),所述支撑框(1)和立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装配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侧剖面为“h”型结构,所述支撑框(1)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墙板(2)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阵列分布,所述墙板(2)为加气混泥土结构,所述墙板(2)与支撑框(1)的内部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与支撑框(1)之间通过装配组件(4)进行连接,所述外立板(11)的数量为支撑框(1)数量的二倍,所述外立板(11)与支撑框(1)之间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孔(41)的为圆柱结构,所述移动孔(41)贯穿外立板(11)的中部,所述移动槽(42)和限位槽(43)之间相连通,所述移动柱(44)与移动孔(41)之间相适配,所述限位板(45)与移动柱(44)之间为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5)与移动槽(42)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46)与移动柱(4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孔(47)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所述辅助孔(47)贯穿连接板(46)的外表面,所述定位柱(48)的数量与辅助孔(47)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9)的厚度小于外立板(11)的厚度,所述定位槽(49)的直径与辅助孔(47)的直径相等,所述定位槽(49)与定位柱(48)之间相适配,所述联动板(410)与定位柱(48)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411)的两端分别与联动板(410)和连接板(46)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手持块(412)与联动板(410)之间为一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建筑,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侧设置有外立板,所述支撑框内部设置有墙板,所述支撑框的外侧设置有立柱,所述支撑框和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装配组件;一种装配式建筑,通过装配组件的设置,在支撑框与墙板进行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撑框组立柱与两组墙板通过装配组件进行固定,在固定完成后,再将另一组支撑框固定在立柱的外侧,其次将若干组墙板沿着两组支撑框的内部进行适配插入,最后在将另一组立柱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会出现最后一组墙板无法快速进行安装的情况发生,省时省力,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余荣春,于淮,杨慧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