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50770发布日期:2024-05-13 11:5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装修,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


背景技术:

1、踢脚线是室内装修时过度墙板与地面的装饰结构,顾名思义踢脚线位于脚能踢着到的地方,因此,踢脚线需要承受一定的冲击、应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2、公开文件cn212534929u公开了一种具有led灯槽的踢脚线,包括至少一条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踢脚线本体,所述踢脚线本体横向延伸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踢脚线本体对接在一起,所述踢脚线本体包括竖直设置的且相互平行的固定板和挡板条以及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固定板的后侧面与竖直的墙体相抵。

3、该体踢脚线本体与墙体固定连接,踢脚线本体上部夹设在墙板与墙体之间,当踢脚线发生破损需要更换的时候,需要将踢脚线本体从墙体上拆卸下来;并且由于踢脚线本体上部夹设在墙板与墙体之间,更换时需要将踢脚线本体上部从墙板和墙体之间抽出来,操作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为分体式结构,基件设置在墙板下方与墙体直接连接,饰面板与基件扣合连接,便于更换饰面板。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设置于墙板下方,包括基件和外饰件,所述基件设置于墙板下方、与墙体或墙板龙骨连接,所述外饰件与所述基件扣合连接,所述外饰件包括相连的饰面板、连接板和外端板,所述连接板横置于所述饰面板上方,所述外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端部,所述外端板上端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所述外端板下端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所述连接板下方设置有灯带。

3、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基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面连接墙体或墙板龙骨,所述安装板正面设置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扣板,所述扣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扣板端面的第一限位件,两所述扣板上的第一限位件相对设置。

4、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饰面板朝向所述基件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合板,所述合板远离所述饰面板的一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合板端面的第二限位件,两所述合板上的第二限位件相背设置。

5、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两所述合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两所述扣板之间的距离。

6、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端板与所述饰面板分别设置于所诉连接板两端,所述饰面板相对所述外端板靠近所述基件,所述外端板上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九十度。

7、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端板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灯带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底板端面与所述饰面板相间隔。

8、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饰面板背向所述基件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对应的圆心在所述饰面板外侧。

9、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饰面板底端,所述反射面底部与地面或地板圆滑过渡。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通过设置基件与外饰件扣合连接,避免了需要更换外饰件时,将基件从墙体上拆卸的操作,提高的安装效率;

12、2、外饰件底部设置有向外弯曲的反射板,灯带发出的光可通过反射板向外反射,起到美化、装饰饰面板的作用;

13、3、灯带位于底板上方,灯带被连接板、外端板和底板三面包围,保证了灯带发出的光线可照射在饰面板上形成光带起到装饰作用,同时底板和外端板保护了灯带,避免灯带外露落灰、或灯带直接收到碰撞。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设置于墙板(10)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件(40)和外饰件(50),所述基件(40)设置于墙板(10)下方、与墙体(30)或墙板龙骨(11)连接,所述外饰件(50)与所述基件(40)扣合连接,所述外饰件(50)包括相连的饰面板(51)、连接板(53)和外端板(54),所述连接板(53)横置于所述饰面板(51)上方,所述外端板(54)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3)端部,所述外端板(54)上端位于所述连接板(53)上方,所述外端板(54)下端位于所述连接板(53)下方,所述连接板(53)下方设置有灯带(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件(40)包括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背面连接墙体(30)或墙板龙骨(11),所述安装板(41)正面设置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扣板(42),所述扣板(42)远离所述安装板(41)的一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扣板(42)端面的第一限位件(421),两所述扣板(42)上的第一限位件(421)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51)朝向所述基件(40)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合板(52),所述合板(52)远离所述饰面板(51)的一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合板(52)端面的第二限位件(521),两所述合板(52)上的第二限位件(521)相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合板(5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两所述扣板(4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板(54)与所述饰面板(51)分别设置于所诉连接板(53)两端,所述饰面板(51)相对所述外端板(54)靠近所述基件(40),所述外端板(54)上部与所述连接板(53)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九十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板(54)下端设置有底板(55),所述灯带(60)设置于所述底板(55)上方,所述底板(55)端面与所述饰面板(51)相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板(51)背向所述基件(40)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反射面(511),所述反射面(511)为弧形面,所述反射面(511)对应的圆心在所述饰面板(51)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511)设置于所述饰面板(51)底端,所述反射面(511)底部与地面(20)或地板(21)圆滑过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踢脚线结构。该装配式踢脚线结构,设置于墙板下方,包括基件和外饰件,所述基件设置于墙板下方、与墙体或墙板龙骨连接,所述外饰件与所述基件扣合连接,所述外饰件包括相连的饰面板、连接板和外端板,所述连接板横置于所述饰面板上方,所述外端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端部,所述外端板上端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所述外端板下端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所述连接板下方设置有灯带。本技术为分体式结构,基件设置在墙板下方与墙体直接连接,饰面板与基件扣合连接,便于更换饰面板。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彭伟,蒋义赏,朱博炘,李鹏程,刘航东,林萍,任杰,王晨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