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具体公开了一种房建预制墙体。
背景技术:
1、预制墙体是指在预制厂或建筑工地加工制成供建筑装配用的钢筋混凝土板型构件,简称墙板或壁板,施工时通常是将预制墙板稳定安装后,再进行预制浆料的灌注。采用预制墙体建造装配式大板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
2、现有的房建用预制墙体的结构都偏于传统、简单,其结构为普通的矩形块状水泥块,使得预制墙体与其他预制墙体和房建顶面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凑和牢固,影响整体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房建预制墙体,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预制墙体为矩形水泥块的简单结构,不便于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影响房屋结构的稳定性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包括墙体本体,所述墙体本体内部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第一浇筑腔,墙体本体一侧设有与第一浇筑腔连通的若干第一浇筑孔,第一浇筑腔内均匀设有若干加强筋,墙体本体的底部还均匀设有用于对墙体本体安装时定位的若干定位孔,墙体本体顶部嵌套滑动连接有活动顶盖,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设有第二浇筑腔,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机构,活动顶盖一侧设有与第二浇筑腔连通的第二浇筑孔。
3、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的间距,使墙体本体和活动顶盖分别向房屋的底面与顶部靠近贴合,使整体预制墙体与房屋的安装更紧凑、牢固,同时因此生成了第二浇筑腔,通过设第二浇筑孔,便于对第二浇筑腔的灌浆填充处理,在经灌浆凝固后仍可保证了整体预制墙体的结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的预制墙体为矩形水泥块的简单结构,不便于预制墙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影响房屋结构的稳定性的问题。
5、进一步,所述墙体本体顶部设有连通在第一浇筑腔与第二浇筑腔之间的若干第一通浆孔。通过设置第一通浆孔,便于灌浆在第一浇筑腔与第二浇筑腔之间的流通,提高了浇筑灌浆的效率。
6、进一步,所述墙体本体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活动顶盖的底部的凹环槽,活动顶盖底部可在凹环槽内滑动,凹环槽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通浆孔连通的若干第二通浆孔。通过设置凹环槽,便于活动顶盖的安装与滑动调节,通过设置第二通浆孔,便于对凹环槽内部的空隙进行填充灌浆,使墙体本体和活动顶盖灌浆凝固后一体化。
7、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活动顶盖两端的顶板、设在靠近墙体本体顶部的两端的底板和支撑安装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用于调节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之间的间距的千斤顶结构。通过设置千斤顶结构、顶板和底板,实现了对整体预制墙体结构的顶部高度的调节,便于将墙体本体和活动顶盖分别抵撑在房建的底面与房顶之间,使预制墙体与房屋之间的安装更紧密。
8、进一步,所述千斤顶结构为手摇式千斤顶。使用方便,拆装简单。
9、进一步,所述墙体本体由水泥混凝土建造而成。坚固耐用,塑形方便。
1.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本体,所述墙体本体内部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第一浇筑腔,墙体本体一侧设有与第一浇筑腔连通的若干第一浇筑孔,第一浇筑腔内均匀设有若干加强筋,墙体本体的底部还均匀设有用于对墙体本体安装时定位的若干定位孔,墙体本体顶部嵌套滑动连接有活动顶盖,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设有第二浇筑腔,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顶部之间的间距的调节机构,活动顶盖一侧设有与第二浇筑腔连通的第二浇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顶部设有连通在第一浇筑腔与第二浇筑腔之间的若干第一通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活动顶盖的底部的凹环槽,活动顶盖底部可在凹环槽内滑动,凹环槽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通浆孔连通的若干第二通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活动顶盖两端的顶板、设在靠近墙体本体顶部的两端的底板和支撑安装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用于调节活动顶盖与墙体本体之间的间距的千斤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结构为手摇式千斤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房建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由水泥混凝土建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