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45833发布日期:2024-05-13 11:43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用于房屋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吊篮结构。


背景技术:

1、现阶段,房屋建筑外立面及内天井装修多依赖吊篮,在传统标准吊篮在架设过程中多需要尾部配重辅助安装,即现有吊篮安装时多利用配重平衡以完成安装,此方法需要大量配重,配重往往会占用较大的屋面空间,不仅安装拆除时存在诸多不便,同时会对屋面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狭窄屋面的情形下,很难有配重的堆放空间,则需要无配重的非标吊篮辅助安装,但现有的无配重吊篮方案,多对结构受力不利,均存在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吊篮结构,其无需配重且结构稳固。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吊篮结构,包括钢丝绳、吊篮、横梁、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设在屋顶上的第一支撑座,屋顶的后端设有侧墙,侧墙的后侧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横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横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接后向前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钢丝绳的后端与所述横梁的后端相连,所述钢丝绳的前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吊篮相连。

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设在屋顶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支撑架,屋顶的后端设有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端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拉杆,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拉杆。

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部均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在屋面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在屋顶内,所述第二支撑座在侧墙浇筑前预埋在侧墙内。

8、优选的,屋顶上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侧墙的后侧。

9、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两侧的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绕设所述钢丝绳的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绕设所述钢丝绳的第二定滑轮。

11、优选的,所述吊篮上安装有卷筒,所述钢丝绳的前端绕设在所述卷筒上,所述吊篮上安装有驱动所述卷筒旋转的电机。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铰接有索具螺旋扣,所述钢丝绳的后端与所述索具螺旋扣相连。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吊篮结构通过在屋顶上设置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并通过横梁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稳固连接,钢丝绳的后端固定在横梁的后端,并通过横梁前端形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架顶端形成的第二连接部实现对钢丝绳的引导,进而实现对吊篮的无配重安装,能够有效解决狭窄屋面吊篮架设困难问题,该吊篮结构形式简单、稳固,同时,吊篮、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等部件均为装配式部件,能够通过调节高度和宽度适应不同工况,施工方便。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绳、吊篮、横梁、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设在屋顶上的第一支撑座,屋顶的后端设有侧墙,侧墙的后侧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横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横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接后向前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钢丝绳的后端与所述横梁的后端相连,所述钢丝绳的前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吊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设在屋顶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支撑架,屋顶的后端设有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端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一斜拉杆,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拉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的顶部均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在屋面混凝土浇筑前预埋在屋顶内,所述第二支撑座在侧墙浇筑前预埋在侧墙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屋顶上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侧墙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两侧的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绕设所述钢丝绳的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绕设所述钢丝绳的第二定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上安装有卷筒,所述钢丝绳的前端绕设在所述卷筒上,所述吊篮上安装有驱动所述卷筒旋转的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铰接有索具螺旋扣,所述钢丝绳的后端与所述索具螺旋扣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吊篮结构,包括钢丝绳、吊篮、横梁、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设在屋顶上的第一支撑座,屋顶的后端设有侧墙,侧墙的后侧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横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横梁的后端与第二支撑架的顶端相固定连接,横梁的前端与第一支撑架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接后向前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形成第二连接部,钢丝绳的后端与横梁的后端相连,钢丝绳的前端依次绕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与吊篮相连,该吊篮结构能够实现吊篮的无配重安装,解决狭窄屋面吊篮架设困难问题,且形式简单、稳固,施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杜锋光,何观汉,梁良,方耿玉,傅山,赵延伟,温煦旸,文上福,谢升华,黄晶,梁锡立,蓝安彬,曾磊,岑嘉龙,岑超,余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