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8275发布日期:2024-05-17 11:4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竹建筑相关,具体涉及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竹材由于内部结构独特,在物理力学特性方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可塑性好,密度小,在抗拉、抗压及抗弯性能等方面有优于普通木材、钢材、混凝土等材料的诸多特点。

2、竹建筑在建造时,由于竹结构建筑设计造型优美,形状各异,弧形构件较多,建造完成后更具体现当地民俗风情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竹结构的建筑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也被广泛应用,利用竹子来建造房屋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材料的有机循环利用。其生产与建造能耗低,对环境污染小。

3、在竹建筑建造过程中,需要对原竹进行可塑性加工,加工过程中原竹结构之间的连接成为技术难点,连接后的结构体系总没有原竹体系那样的受力性能及外观表征,以传统的榫卯结构进行固定,对原竹结构整体性破坏较大,且原竹立柱与连接件连接时较复杂,难以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通常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4、1、绑扎:绑扎是原竹建筑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性节点连接方式。在这种节点构造中,连接件为棕绳或铁丝,被连接件为原竹,基本受力原理为利用节点处的摩擦力抵抗各种外力。但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强度很低,连接件棕绳通常暴露在外部环境下,容易引起腐蚀、脱落等。

5、2、绑扎+榫接:采用绑扎和榫接结合的方式制作原竹建筑结构性节点是对单纯的绑扎节点进行的改良,其构造原理主要来自对于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模仿和传承。与木结构常用的榫卯节点不同的是由于原竹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加工的难度,单纯的构件穿插和相互固定并不能保证节点的牢固性,通常需要借助竹钉、木楔等辅助固定件以及棕绳或铁丝等绑扎件对节点进行加强固定,影响竹子的整体受力外观形象。

6、3、预制金属件+原竹:是利用预制金属件作为连接件的原竹建筑结构性节点构造做法。通常用金属箍固定原竹,用预制金属连接件通过焊接或螺栓将两根竹材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问题是金属构件裸露在外,容易引起锈蚀,同时两种材料的不匹配会导致较大的压力对原竹竹秆产生一定的破坏。

7、原竹外观也受到一定影响;

8、4、预制金属件+混凝土+原竹:是利用金属件固定原竹材,再将预制金属件预埋在混凝土中。问题同第3种连接方式;

9、5、使用简易金属连接件:是直接利用螺栓,其具体做法为在两根需要连接的原竹连接处分别打出符合螺杆直径尺寸大小的孔洞,再用一根螺杆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是要在原材上打孔,严重影响原竹材的受力性能,同时金属构件容易引起锈蚀,连接件抗扭距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包括竹套筒连接件、第一原竹筒、第二原竹筒、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原竹筒和第二原竹筒内,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径向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竹筒和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径向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原竹筒和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上;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均不超过所述第一原竹筒的竹节和第二原竹筒的竹节。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利用竹套筒连接件将两个原竹筒连接起来,构造简单、连接便捷,提高了施工速度,结构稳定性好,对原竹加工较少,原竹结构整体性破坏小,保证了结构强度,克服了原竹套筒内外壁之间吻合不好,导致粘接不均匀,连接强度严重受损的问题。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原竹筒的内侧壁和第二原竹筒的内侧壁接触布置。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竹套筒连接件与原竹筒之间的紧密贴合,稳定性好。

7、进一步,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原竹筒的内侧壁和第二原竹筒的内侧壁间隔布置,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原竹筒之间的间隔内设有第一隔套,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原竹筒之间的间隔内设有第二隔套。

8、进一步,所述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均采用橡胶套。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原竹筒外,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

10、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原竹筒之间设有第一垫圈。

11、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原竹筒外,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

12、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二原竹筒之间设有第二垫圈。

13、进一步,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为中空圆筒状结构。

14、进一步,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环形坡面。



技术特征:

1.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竹套筒连接件、第一原竹筒、第二原竹筒、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原竹筒和第二原竹筒内,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径向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竹筒和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径向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原竹筒和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上;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均不超过所述第一原竹筒的竹节和第二原竹筒的竹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原竹筒的内侧壁和第二原竹筒的内侧壁接触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原竹筒的内侧壁和第二原竹筒的内侧壁间隔布置,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原竹筒之间的间隔内设有第一隔套,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原竹筒之间的间隔内设有第二隔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均采用橡胶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原竹筒外,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原竹筒之间设有第一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原竹筒外,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二原竹筒之间设有第二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为中空圆筒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环形坡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包括竹套筒连接件、第一原竹筒、第二原竹筒、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原竹筒和第二原竹筒内,第一连接螺栓径向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竹筒和竹套筒连接件上,第二连接螺栓径向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二原竹筒和所述竹套筒连接件上;竹套筒连接件的两端均不超过所述第一原竹筒的竹节和第二原竹筒的竹节。本技术的原竹结构杆件连接结构,利用竹套筒连接件将两个原竹筒连接起来,构造简单、连接便捷,提高了施工速度,结构稳定性好,对原竹加工较少,原竹结构整体性破坏小,保证了结构强度,克服了原竹套筒内外壁之间吻合不好,导致粘接不均匀,连接强度严重受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波,李伟,赵甲乐,王涵,梁四涛,崔元庆,韩春鹏,宋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瑞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5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