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山形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52500发布日期:2024-07-16 22:0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山形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人工山形建筑。


背景技术:

1、人工造山项目的主要荷载集中于结构顶部,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力较为不利,地震作用引起的剪力较大,结构体系的选择和构件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结构刚度、控制结构位移、提高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增加结构构件延性和整体抗震性能;同时,控制结构层间位移也是增强山体种植土边坡稳定性的措施,防止地震作用下由于结构位移过大引起边坡失稳。常规的建筑结构难以满足所需的抗震性能,全钢结构刚度相对较差,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山形建筑,以解决常规的建筑结构难以满足所需的抗震性能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山形建筑,包括依据所需山形等高线布设的多层柱网,所述柱网包括若干按照预设模数设置的pec柱,所述pec柱的顶部设有pec梁,用于使所述pec柱相互连接形成主体框架以搭建层板,所述pec柱和所述pec梁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栓焊连接,所述层板上布设有若干pec转换柱,所述pec转换柱的顶部配合所需的山形外表设置斜向梁。

3、优选地,所述柱网的模数随着层数的增加而递减。

4、优选地,所述层板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搭建在所述pec梁上。

5、优选地,所述层板还包括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包覆在所述预制板以及所述pec柱、所述pec梁之间的连接节点外,所述叠合层由混凝土浇筑形成。

6、优选地,所述pec转换柱通过pec转换梁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pec转换柱铰接在所述pec转换梁上。

7、优选地,所述pec转换柱排布的模数小于所在层的所述柱网的模数。

8、优选地,所述斜向梁的顶部连接有斜向板,所述斜向梁和所述斜向板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

9、优选地,所述斜向板上设有分仓挡土墙,以将所述斜向板的顶部划分形成若干空仓。

10、优选地,所述分仓挡土墙的空仓内设有填充层,用于形成所述人工山形建筑的表面。

11、优选地,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2.5m。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工山形建筑,通过能够进行预制装配的pec柱1和pec梁2构成pec组合结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利用了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兼具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点,主体框架的刚度大,节点连接可靠;并且与混凝土构件相比,可以通过更小的截面达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pec柱和pec梁的抗震性能优越,连接节点采用栓焊连接,连接安全可靠,可以满足较高抗震性能目标要求,操作简便,质量易保证,可连续装配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据所需山形等高线布设的多层柱网,所述柱网包括若干按照预设模数设置的pec柱,所述pec柱的顶部设有pec梁,用于使所述pec柱相互连接形成主体框架以搭建层板,所述pec柱和所述pec梁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栓焊连接,所述层板上布设有若干pec转换柱,所述pec转换柱的顶部配合所需的山形外表设置斜向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网的模数随着层数的增加而递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搭建在所述pec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还包括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包覆在所述预制板以及所述pec柱、所述pec梁之间的连接节点外,所述叠合层由混凝土浇筑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pec转换柱通过pec转换梁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pec转换柱铰接在所述pec转换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pec转换柱排布的模数小于所在层的所述柱网的模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梁的顶部连接有斜向板,所述斜向梁和所述斜向板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板上设有分仓挡土墙,以将所述斜向板的顶部划分形成若干空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仓挡土墙的空仓内设有填充层,用于形成所述人工山形建筑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山形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2.5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山形建筑,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人工山形建筑,包括依据所需山形等高线布设的多层柱网,所述柱网包括若干按照预设模数设置的PEC柱,所述PEC柱的顶部设有PEC梁,用于使所述PEC柱相互连接形成主体框架以搭建层板,所述PEC柱和所述PEC梁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栓焊连接,所述层板上布设有若干PEC转换柱,所述PEC转换柱的顶部配合所需的山形外表设置斜向梁。通过PEC柱和PEC梁搭建形成山形建筑的主体框架结构,该结构具有刚度大、变形小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更小的界面达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减轻构件的自重,抗震性能优越。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欣,刘举,贾水钟,蔡艳清,孙求知,张仪放,邱枕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7
技术公布日:2024/7/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