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93595发布日期:2024-10-11 12:5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1、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经济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其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建筑的平面尺寸应当适度,不宜过长或过窄。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场地条件、建筑专业对整体立面效果的要求等因素常常导致建筑物的平面尺寸中长宽比大于5。

2、对于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的高层建筑而言,当建筑物的长宽比较大时,通常会在建筑物周边布置剪力墙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这种布置方式使得两端周边的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承受较大的拉力,容易导致框架柱超筋问题。传统解决方法是增加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但这不仅占用了建筑的实际使用面积,还可能影响地下室的车位尺寸等。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空间限制,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无法进一步增大。

3、因此,亟需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钢骨柱及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中设置有多排纵筋,还包括连接所述钢骨柱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

3、多个水平连接件组,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钢骨柱不同侧面的翼缘上,每个所述水平连接件组均包括沿竖直方向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连接件;

4、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纵筋分别通过所述水平连接件与所述钢骨柱连接,位于两侧的所述纵筋分别从所述钢骨柱翼缘的侧边穿过或从所述钢骨柱的腹板穿过。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连接件为搭筋板;

6、所述钢骨柱不同侧面的翼缘上分别焊接有两块所述搭筋板,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块所述搭筋板沿竖直方向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

7、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排纵筋的中间纵筋分别与对应侧面的上部所述搭筋板的上表面焊接,中间排纵筋的中间纵筋端部分别焊接连接板以与对应侧面的上部所述搭筋板的下表面焊接,下排纵筋的中间纵筋分别与对应侧面的下部所述搭筋板的上表面焊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部所述搭筋板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纵筋的直径;上部所述搭筋板的宽度不小于25mm;下部所述搭筋板的厚度不小于0.8倍的所述纵筋的直径;下部所述搭筋板的宽度不小于20mm;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与上部所述搭筋板的厚度一致,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不小于2倍的所述纵筋的直径。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纵筋与所述搭筋板、所述中间纵筋与连接板焊接时,均需双面焊接且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的所述纵筋的直径。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连接件为内螺纹套筒;

11、所述钢骨柱不同侧面的翼缘上分别焊接有多排所述内螺纹套筒,位于同一侧面上的多排所述内螺纹套筒沿竖直方向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

1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排纵筋、中间排纵筋和下排纵筋的中间纵筋靠近所述钢骨柱的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多个所述中间纵筋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内螺纹套筒紧密螺纹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多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设置数量、间隔及位置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中的纵筋相适配。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排、中间排和下排的两侧纵筋分别紧贴焊接在所述钢骨柱翼缘外侧,或从所述钢骨柱的腹板穿孔锚固。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钢骨柱的腹板开孔时,其截面缺失率不大于腹板面积的20%。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骨柱内对应多个所述水平连接件组位置还设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垂直固定在所述钢骨柱的内壁上,且所述加劲板的中心开设有便于混凝土浇筑的通孔。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连接件的材质不低于q355b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发明通过采用钢骨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设计,可以有效地传递剪力和弯矩,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更好地分散应力,减少框架柱的受力,避免超筋问题。

20、本发明与传统的增加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方法相比,不需要增加框架柱的尺寸,从而节省了建筑的实际使用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不需要增加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可以减少构件尺寸,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同时节省的空间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增加了建筑的经济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钢骨柱(1)及钢筋混凝土梁(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2)中设置有多排纵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钢骨柱(1)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2)的连接节点,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件为搭筋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上部所述搭筋板(3)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纵筋的直径;上部所述搭筋板(3)的宽度不小于2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纵筋(21)与所述搭筋板(3)、所述中间纵筋(21)与连接板(4)焊接时,均需双面焊接且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的所述纵筋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件为内螺纹套筒(6);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内螺纹套筒(6)的设置数量、间隔及位置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2)中的纵筋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2)上排、中间排和下排的两侧纵筋分别紧贴焊接在所述钢骨柱(1)翼缘外侧,或从所述钢骨柱(1)的腹板穿孔锚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骨柱(1)的腹板开孔时,其截面缺失率不大于腹板面积的20%。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柱(1)内对应多个所述水平连接件组位置还设有加劲板(5),所述加劲板(5)垂直固定在所述钢骨柱(1)的内壁上,且所述加劲板(5)的中心开设有便于混凝土浇筑的通孔(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件的材质不低于q355b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钢骨柱及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中设置有多排纵筋,还包括连接钢骨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多个水平连接件组,其分别设置在钢骨柱不同侧面的翼缘上,每个水平连接件组均包括沿竖直方向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连接件;钢筋混凝土梁中位于中间的纵筋分别通过水平连接件与钢骨柱连接,位于两侧的纵筋分别从钢骨柱翼缘的侧边穿过或从钢骨柱的腹板穿过。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可以减少构件尺寸,满足建筑使用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虹,曹锦玉,郭永锋,李岳澄,王东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