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3092发布日期:2025-02-28 17:4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核岛厂房(即内厂房,也称为安全壳)是核电站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安全壳的主体结构通常是由高强度混凝土浇筑而成,以确保安全壳能够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保护内部设备。安全壳通常被分为筒体结构与半球形穹顶结构两部分,筒体结构垂直于地面,与水平面形成90度角,扶壁柱设置于安全壳并凸出于壳壁,并且扶壁柱延伸至半球形穹顶。扶壁柱的作用是锚固安全壳水平预应力钢束。

2、为增强安全壳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常采用预应力张拉技术,以在安全壳结构承受外荷载之前施加预压应力,提高结构的抗弯能力和刚度,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在对安全壳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沿安全壳扶壁柱立面搭建用于安装千斤顶等张拉设备的工作平台,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张拉操作。而在此之前,需要预先在安全壳的扶壁柱外立面装配供工作平台移动的导轨,在现有的施工平台中,导轨通常是仅通过预埋件固定于安全壳的扶壁柱上并沿横向间隔设置两个。具体地,设置于安全壳的筒体的扶壁柱的导轨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于安全壳的半球形穹顶的扶壁柱的导轨沿半球形穹顶曲面布置。

3、公告号为cn2115487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厂房预应力施工平台,包括沿内厂房扶壁柱立面安装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导轨,导轨上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安装有沿导轨升降运动的施工操作平台;导轨上还安装有沿其滑动的、与施工操作平台相互独立的提升机装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内厂房预应力施工平台,在位于最底部的一组爬升组件的传动轴外壳上间隔安装两个第二伸缩油缸,两个第二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头部与所述承重框架铰接,两个第二伸缩油缸通过承重框架调平伸缩吊臂,实现提升机装置的水平姿态控制。

4、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内厂房预应力施工平台,对提升机装置进行调平过程中,通过第二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伸缩以驱动承重框架转动,第二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在伸缩动作时会对承重框架施加驱动力,同时,第二伸缩油缸反向于活塞杆的一端与传动轴外壳相连并形成支撑端。在调平过程中,支撑端会受到活塞杆伸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并将反作用力传递至传动轴外壳,当反作用力较大时,可能会超出传动轴外壳的承受能力,导致传动轴外壳发生变形,进而影响传动轴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传动轴产生弯曲变形,若传动轴的发生弯曲变形则会降低其抗疲劳性能,增加断裂的风险,一旦传动轴断裂,将导致提升机装置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5、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内厂房预应力施工平台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厂房预应力施工平台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尤其是为了实现避免单个支撑部件受力过大导致结构变形或损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包括:悬重轴,配置于所述悬重轴两侧的动力机构,配置于所述悬重轴两端以悬吊张拉设备的悬臂机构,以及配置于所述动力机构以将所述悬臂机构调节为水平姿态的调平机构;

3、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横杆,配置于所述横杆两侧并平行于所述悬重轴的传动轴,以及配置于所述横杆长度方向两端的衔接框;

4、所述调平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衔接框的支撑臂,沿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伸缩单元,以及铰接于所述伸缩单元的固定端的支撑座,所述伸缩单元的伸缩杆与所述悬重轴铰接以驱动所述悬重轴沿其轴线转动;

5、所述支撑座沿其纵长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横杆,所述支撑座形成于所述传动轴外侧。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平机构配置于所述悬重轴顶部的动力机构。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单元对称配置于所述横杆两侧。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平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撑臂长度方向两端并连接至所述衔接框顶部的固定座;

9、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横杆平行设置。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平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悬重轴外侧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被构造出与所述伸缩单元的伸缩杆铰接的凸出铰部;

11、所述定位套筒内周壁凹设形成限位槽,所述悬重轴被构造出延伸入所述限位槽的定位块。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横杆以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同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两端并与导轨外侧形成的齿条啮合并形成于所述衔接框内的动力齿轮,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衔接框内侧壁并与所述衔接框转动连接的多组导向轮,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衔接框并与所述衔接框转动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受控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于第一水平面内转动的第一悬臂,配置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一端的第二驱动组件,受控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于第二水平面内转动的第二悬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悬臂并悬吊所述张拉设备以沿所述第二悬臂长度方向运动的悬挂设备。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动力机构的防坠机构;

15、所述防坠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横杆并被所述传动轴贯穿的壳体,配置于所述壳体的防坠器,以及内设于所述壳体并连接所述防坠器以限制所述传动轴转动的传动组件。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还包括: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悬重轴的枢转机构;

17、所述枢转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悬重轴并与所述悬重轴转动连接的至少两个挂座板,所述挂座板长度方向两端被靠近所述悬重轴两侧的传动轴贯穿并与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座板对称配置于所述悬重轴靠近所述悬臂机构的两侧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座作为支撑臂和横杆之间的连接件,能够在伸缩单元伸缩过程中将反作用力均匀分散到支撑臂和横杆,以为伸缩单元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单个支撑部件受力过大导致结构变形或损坏,以确保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厂房预应力施工平台的传动轴在调平过程中局部受力过大,致使传动轴产生弯曲变形的问题,以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配置于所述悬重轴顶部的动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对称配置于所述横杆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支撑臂长度方向两端并连接至所述衔接框顶部的固定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悬重轴外侧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被构造出与所述伸缩单元的伸缩杆铰接的凸出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横杆以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同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两端并与导轨外侧形成的齿条啮合并形成于所述衔接框内的动力齿轮,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衔接框内侧壁并与所述衔接框转动连接的多组导向轮,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衔接框并与所述衔接框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受控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于第一水平面内转动的第一悬臂,配置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一端的第二驱动组件,受控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于第二水平面内转动的第二悬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悬臂并悬吊所述张拉设备以沿所述第二悬臂长度方向运动的悬挂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动力机构的防坠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还包括: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悬重轴的枢转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座板对称配置于所述悬重轴靠近所述悬臂机构的两侧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提升设备,包括:悬重轴,动力机构,悬臂机构,调平机构;动力机构包括:横杆,配置于横杆两侧并平行于悬重轴的传动轴,以及配置于横杆长度方向两端的衔接框;调平机构包括:配置于衔接框的支撑臂,沿横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伸缩单元,以及铰接于伸缩单元的固定端的支撑座,伸缩单元的伸缩杆与悬重轴铰接以驱动悬重轴沿其轴线转动;支撑座沿其纵长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支撑臂与横杆,支撑座形成于传动轴外侧。本申请通过调平机构,实现了在伸缩单元伸缩过程中将反作用力均匀分散到支撑臂和横杆,以为伸缩单元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单个支撑部件受力过大导致结构变形或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鹏,张勤,张勤红,邱明达,王波文,王与与,冯起之,顾烨栋,邱靖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路达擦窗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