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36708发布日期:2024-08-14 12:3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


背景技术:

1、配式建筑构件中,外墙板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外围护构件,传统的外墙多采用砌筑加气砼砌块、预制alc条板等,需现场粘贴保温层、外饰面层等,现场湿作业多,施工危险性大。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公告号为cn21910048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用外墙大板,包括外墙预制大板骨架,外墙预制大板骨架包括金属骨架,金属骨架包括四根边梁围成的方形框体、竖直间隔设置在方形框体内的两根金属窗柱和水平间隔设置在方形框体内的两根金属窗梁,由两根金属窗柱与两根金属窗梁围成的空间作为窗洞口,外墙预制大板骨架还包括填充在金属窗柱及金属窗梁与边梁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高强泡沫混凝土,高强泡沫混凝土填充空间内至少镶嵌一层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包覆在高强泡沫混凝土内;从而具有质量轻、耐久性能好、满足建筑围护构件安全性能要求、与建筑主体构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易于装配式施工的具备保温装饰一体化的特点。但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相邻的外墙大板之间形成呈1字形结构的结合缝,导致结合缝强度较低,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外墙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

2、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包括内层金属骨架、以及填充在金属骨架周围的轻质混凝土芯料;所述内层金属骨架包括两个对向设置且开口朝向外侧的c型钢、以及平行设置于两个c型钢之间的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所述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的两个端部分别相接于c型钢;所述轻质混凝土芯料的表层设有外叶层及内叶层,所述外叶层及内叶层的两个端部设有凹台;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对接且不接触,使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c型钢形成填充腔,并且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凹台形成与填充腔连通的t型结合缝,在t型结合缝及填充腔内填充抗裂水泥砂浆。

3、优选的,所述外叶层及内叶层的内部分别对应的设置有外叶网格布及内叶网格布。

4、优选的,所述外叶层及内叶层的厚度均为8mm。

5、优选的,所述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与c型钢焊接固定。

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通过在外叶层及内叶层的两个端部设置凹台,使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凹台形成t型结合缝,而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c型钢形成填充腔,t型结合缝又与填充腔连通,通过在t型结合缝及填充腔内填充抗裂水泥砂浆,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结合缝的浇筑面积,提高了结合缝的强度,可以有效避免在结合缝处出现裂纹,从而保证了外墙的整体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金属骨架、以及填充在金属骨架周围的轻质混凝土芯料;所述内层金属骨架包括两个对向设置且开口朝向外侧的c型钢、以及平行设置于两个c型钢之间的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所述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的两个端部分别相接于c型钢;所述轻质混凝土芯料的表层设有外叶层及内叶层,所述外叶层及内叶层的两个端部设有凹台;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对接且不接触,使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c型钢形成填充腔,并且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凹台形成与填充腔连通的t型结合缝,在t型结合缝及填充腔内填充抗裂水泥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层及内叶层的内部分别对应的设置有外叶网格布及内叶网格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层及内叶层的厚度均为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与c型钢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大板,包括内层金属骨架、以及填充在金属骨架周围的轻质混凝土芯料;内层金属骨架包括两个对向设置且开口朝向外侧的C型钢、以及平行设置于两个C型钢之间的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内叶钢丝网、外叶钢丝网的两个端部分别相接于C型钢;轻质混凝土芯料的表层设有外叶层及内叶层,外叶层及内叶层的两个端部设有凹台;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对接且不接触,使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C型钢形成填充腔,并且相邻的两个外墙大板上的凹台形成与填充腔连通的T型结合缝,在T型结合缝及填充腔内填充抗裂水泥砂浆。本技术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结合缝的浇筑面积,提高了结合缝的强度,可避免结合缝处出现裂纹,从而保证了外墙的整体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袁进新,袁志杰,杨美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锋亿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08
技术公布日:2024/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