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具体为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2、在现有技术中,为方便运输和搬运等,现常将装配式建筑楼板进行分体化设计,也就是将原有一个建筑楼板分为至少两个,再采用例如螺栓或其他卡件将楼板组合。
3、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例如运输时,在对建筑用楼板叠放时,为避免上层的建筑用楼板滑动,需要另外采用系带将叠放的建筑用楼板进行整体捆绑,从而让建筑用楼板暂时形成整体,并限制上层的建筑用楼板的移动,为此,提出了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用于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的搭建,包括:
3、楼板,其分体化设置,并包括板一和板二,其中,所述板一和板二上均设置有缺口,在缺口处开设有卡槽一和卡槽二;
4、调节组件,其用于将板一和板二衔接,并包括适配块和卡柱,其中适配块位于两组缺口处;
5、所述板一和板二平放时,卡柱卡装在卡槽一中,在板一和板二叠放时,卡柱卡装在卡槽二中。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的数量不少于一组,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与缺口的数量相同,缺口通过适配块弥补,从而使板一和板二拼接时后表面呈平滑状。
8、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具有高度面和底面,卡槽一位于高度面,卡槽二位于底面,且高度面的高度不小于底面的长度。
9、进一步的,所述高度面的高度等于底面的长度,在板一和板二叠放时,适配块能够无缝贴合在两组缺口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高度面的高度大于底面的长度,所述卡柱与适配块可移动连接,且卡柱的外侧设置有锁紧件,并通过锁紧件锁紧。
11、进一步的,所述适配块的外侧开设有腰孔,卡柱可移动设置在腰孔中,且卡柱的两端将腰孔贯穿,并延伸至腰孔的外侧,所述锁紧件为螺母,在卡柱的外侧设置有螺纹,锁紧件通过螺纹与卡柱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一和卡槽二均由容纳腔和卡腔组成,其中卡腔用于容纳卡柱,容纳腔用于容纳锁紧件,让容纳腔能够将锁紧件隐藏。
13、进一步的,所述适配块的一侧开设有螺栓孔一,所述板一和板二的底部均开设有螺栓孔二。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5、该连接板调节装置,调节组件能够在完成平放时板一和板二的衔接,且能够完成板一和板二叠放时的衔接,稳定性优良,且无需使用系带,节省资源。
1.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用于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的搭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的数量不少于一组,所述调节组件(2)的数量与缺口(13)的数量相同,缺口(13)通过适配块(21)弥补,从而使板一(11)和板二(12)拼接时后表面呈平滑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具有高度面(16)和底面(17),卡槽一(14)位于高度面(16),卡槽二(15)位于底面(17),且高度面(16)的高度不小于底面(17)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面(16)的高度等于底面(17)的长度,在板一(11)和板二(12)叠放时,适配块(21)能够无缝贴合在两组缺口(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面(16)的高度大于底面(17)的长度,所述卡柱(22)与适配块(21)可移动连接,且卡柱(22)的外侧设置有锁紧件(23),并通过锁紧件(23)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块(21)的外侧开设有腰孔(24),卡柱(22)可移动设置在腰孔(24)中,且卡柱(22)的两端将腰孔(24)贯穿,并延伸至腰孔(24)的外侧,所述锁紧件(23)为螺母,在卡柱(22)的外侧设置有螺纹,锁紧件(23)通过螺纹与卡柱(2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一(14)和卡槽二(15)均由容纳腔和卡腔组成,其中卡腔用于容纳卡柱(22),容纳腔用于容纳锁紧件(23),让容纳腔能够将锁紧件(23)隐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块(21)的一侧开设有螺栓孔一(25),所述板一(11)和板二(12)的底部均开设有螺栓孔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