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自建房,尤其涉及一种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及自建房。
背景技术: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能够适应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并符合绿色、低碳理念,近年来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广阔。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而预制梁柱连接技术是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关键技术。当前预制梁柱节点施工通常需要搭设钢管扣件承重架,待梁柱节点及预制板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不仅因工序复杂影响工期,还因长期租用大量脚手架及耗费大量人工进行架体的搭设、拆除,使人工、材料成本大幅提高,不利于成本控制,且存在高处坠落、架体倒塌等风险,不利于安全生产。
2、自建房使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建造越来越普遍,在安装自建房预制柱时,需要将自建房预制柱吊装定位安装于地基上或下层自建房预制柱上,现有的自建房预制柱定位比较困难,需要多次吊装调节自建房预制柱的位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便于定位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及自建房,能够便于预制柱的定位安装。
2、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建房定位预制柱,所述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包括截面为l形的预制柱本体,所述预制柱本体内的钢筋超出所述预制柱本体的端面,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内部预设有至少两根定位钢管,所述定位钢管沿所述预制柱本体的轴线延伸,且所述定位钢管的下端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面贯通。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4、上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上端内部也预设有至少两根所述定位钢管,且所述定位钢管的上端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上端面平齐,位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上端内部和下端内部的所述定位钢管在所述预制柱本体的l形截面上的位置相同。
5、上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内部和上端内部均预设有三根所述定位钢管,三根所述定位钢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l形截面的两端部以及中间拐角处。
6、上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喇叭状导向孔,所述喇叭状导向孔与所述定位钢管的下端贯通。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建房,所述自建房具有如上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
8、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及自建房,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定位安装预制柱时,首先在自建房地基上预设至少两根竖向定位钢管,再吊装该自建房定位预制柱,预制柱本体的下端内部预设的至少两根定位钢管一一对应套设于自建房地基上的至少两根竖向定位钢管上,从而完成该自建房定位预制柱的在自建房地基上的定位,之后再将该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固定于自建房地基上。该自建房定位预制柱的下端内部预制定位钢管与自建房地基上的竖向定位钢管定为配合,从而便于预制柱的定位安装。
1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1.一种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包括截面为l形的预制柱本体,所述预制柱本体内的钢筋超出所述预制柱本体的端面,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内部预设有至少两根定位钢管,所述定位钢管沿所述预制柱本体的轴线延伸,且所述定位钢管的下端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面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上端内部也预设有至少两根所述定位钢管,且所述定位钢管的上端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上端面平齐,位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上端内部和下端内部的所述定位钢管在所述预制柱本体的l形截面上的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内部和上端内部均预设有三根所述定位钢管,三根所述定位钢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l形截面的两端部以及中间拐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本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喇叭状导向孔,所述喇叭状导向孔与所述定位钢管的下端贯通。
5.一种自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建房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建房定位预制柱。